古今字 繁簡字和異體字的概念,分析一下三組字的字形關係 罪

2021-04-09 00:12:25 字數 5094 閱讀 3721

1樓:阿離

一、通假字

通假:古漢語中,有時候表示某種意義本有專用字,但古人卻用其他字代替。通,通用。假,借。

被借用的字稱為通假字,與其相對的、本來該寫的專用字稱為本字。本字,是指本來該用的字,而不要理解成表示本義的字。

比如,古代本有「早」字,但古人偏寫成同音字「蚤」。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扁鵲傳》

二、古今字

乙個字在其初制時,意思單一,但隨著社會發展,兼有的義項多起來,一身多用,這時必須創造新字,以分擔部分工作。

如: 莫——暮「莫」字形為日落草中,初義是傍晚,但後來它又被借用來記寫否定副詞,這一後起義反而成了「莫」字的常用義,傍晚的初義就不明顯了。便新造「暮」來分擔義項。

三、異體字

漢字由不同的人創造,產生於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因此就形成了乙個字有不同的寫法,不同的寫法讀音和意義相同。

比如:「群群、杯杯桮、脈脈衇䘑」。

四、繁簡字

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同乙個字的不同寫法中,筆畫多的叫繁體字,筆劃少的叫簡體字。繁簡字只是同乙個字的不同寫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繁簡字也是異體字。

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是繁簡並存,不少字都有它的繁體和簡體。

擴充套件資料:

通假字的類別

1、同音通假

即聲母和韻部完全相同;能——耐(同為泥母之部韻)

「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 ——《素問·五常政大論》

本句中「能」,通「耐」。二字古音相同,「能」為通假字,「耐」為本字。

2、音近通假,包括三種情況:

聲母相同,韻部相近(又叫雙聲通假),韻部相同,聲母相近(又叫疊韻通假),聲母、韻部均相近 。

要——約(要:為影母宵韻;約:影母藥韻)「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素問·脈要精微論》

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假借字漢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發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影象和筆畫來表現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隨時造出文本來表現,於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 ,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假借字有兩類。

一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說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 」,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無形可像 ,就借語音相同的「」來表示北方的意思。

許慎在《說文敘》裡所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就是這一類。在語言發展過程中這一類的字很多。假借字的另一類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當中本來有表示某個詞義的書寫形式 ,但是在使用當中不用本來約定俗成的字形而寫為另外乙個意義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這一類在秦漢以上的古書中極為常見 。如借「湯」為「蕩」;《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借「壺」為「瓠」,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前一類可以說是不造字的假借,後一類是在用字當中的假借。在用字當中既然本有其字,為什麼還要另外寫乙個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寫書者倉促間寫為乙個音同的字,歷代傳抄因其舊而不改;另一種原因是某一時期 、某一地區或某一師承,經常習慣以某字代某字用,後世傳寫也就一仍其舊。

所謂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們把分化前的字稱作「古」字,分化後記詞各有專司的字稱為「今字」。也就是說,古今字分為兩類:一是古字與今字在字形結構上沒有關係。

如罪人的「罪」,古字寫作上面乙個「自」字,下面加乙個辛苦的「辛」,現在後乙個字已不使用了。第二類,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礎上產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聯絡。例如「債」字,本寫作「責」,「債」是在「責」的基礎上產生的。

「責」與「債」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與「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乙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乙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史記·滑稽列傳》),「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繷風·七月》),「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對古今字的概念,上面已做了解釋,對它的理解,還應注意由於造今字,所以借字就成了古字。如「說——悅」,作喜悅時,「悅」字借用了「說」,寫作「喜說」、「不說」,後因有了專字(今字「悅」),那麼由於造字時間不同,有先有後,構成了古今關係。

假借字則是指後來沒有造今字的一類。這是它和古今字乙個明顯的區別。假借字大多是比較抽象的難造的文言虛詞,如「我」、「而」、「焉」、「其」、「自」等。

「我」本是**,假借為第一人稱;「而」本是鬍鬚,假借為轉折連詞;「焉」本指產於江淮的一種黃色鳥,假借為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焉」的書寫形式。假借字的特點是一經借用,就久借不還。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無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經歷了假借階段的,本無其字的假借是用組成的漢字做表音符號,去記錄乙個新詞(新義),不管這新詞、新義與字義是否有關。與原字義有關或者無關都可以導致古今字的產生。如「奉——俸」,「奉」字是兩手捧著,恭敬地接受,被借去作俸祿的意義,兩義有密切關係。

又如「莫——暮」,「莫」字本來的「日暮」義與它被借去記錄的無指代詞的意義就毫不相關。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乙個字若同另乙個字存在古今關係,那麼在今字產生以前,古字曾有被借去表示與之有關或無關的意義的假借階段,雖然從六書角度看「奉」、「莫」是用了假借字,但正因它後來造了新字「俸」、「暮」,所以習慣上把這種字稱為「俸」、「暮」的古字,而不說它是假借字。

古今字和異體字的區別

3樓:暴走少女

一、存在時間關係不同

1、古今字著眼於時代的先後,凡是用來寫同乙個詞的不用形體,產生時間都有先後的區別。

2、而異體字是同乙個時代的不同寫法,可以共用,主要著眼於字形的差別。比如古今字「北」本義是兩個人背對背,後來被借為方位詞,所以又造「背」字表示兩人背對背,這樣在表示「背對背」這個意義時「北」和「背」成為一對古今字。異體字的「淚」和「淚」是同一時期出現的。

二、字形不同

1、古今字能看到有造字關係,字形一脈相承;而異體字在字形上十分複雜,有的有聯絡,有的沒有。比如古今字「然」和「燃」字形相承。

2、而異體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異體字是加不加偏旁的不同,如「兒」和「貌」,這時字形上是有聯絡的,有的異體字是表意和形聲等結構性質的不同,如「涙」和「淚」,這時在字形上沒有聯絡。

三、字音不同

1、古今字的讀音不一定要相同。

2、而異體字的讀音必須要相同,因為異體字在任何條件下都能替換,用法必須完全相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與

異體字之間存在差異.異體字是指字形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的字,也叫"異形字","或體","重文"

或"俗體",是相對於常用的"正字"(即通用字)來說的.異體字的表義功能完全相同,在任何語言環境中都可以相互代替,如代表"腳跡"這一意義,古代無論使用"95"或"跡"字都是一樣的,而且讀音也完全相同.古今字的產生有時間先後問題,今字產生後,它所分擔的意義只是古字的一部分,所以,古,今字一般是不能完全相互代替的.

如"內"和"納"這對佔今字,"內"可以代替接納的"納"的意義."納"卻不能代替"內"的意義.而且古今字讀音有的一樣,有的有區別,如"責"和"債","說"和"悅,,等.

哪位大神能說說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繁簡字之間的

5樓:文以立仁

這個題目太大,只能簡要介紹。

古今字:

表示乙個相同意思的文字元號,不同時期出現不同變化,用的不是同乙個字的,叫做古今字。

例如:「北」的象形字是兩個人背靠背,表示「相背」,打仗失敗向相反的方向逃跑,稱作「敗北」。由於還可以表示「北方」,容易誤會,後人就在「北」字下面再加乙個「肉」,進一步表意,成為「背」。

因此,北和背是古今字。

我們常常看到字典中有某字的古字,或古同某字,那就是古今字。

異體字:

由於地域差別、民俗習慣等各種原因,有些相同字的寫法不同,出現乙個字多種寫法。例如將「夠」寫成左右顛倒的;將「鵝」寫成上下結構的,等等。異體字既不是古今字,也不是繁簡字。

經過國家文字機構整理,大多數異體字不再使用。

通假字:

古文常見的一種「通用」、「借代」方法,用乙個字義、字形毫無關係的同音字代替本字。例如,將「只有」寫成「止有」等。通假字既不是古今關係,也不是異體字的關係,借字與本字之間沒有關係,只不過同音(或近音)而已。

產生通假字的主要原因是,古字的含義不像今天這麼明確,一部分漢字的字義存在交叉現象。在當時是可以通用的。

繁簡字:

古代也存在繁寫與簡寫的不同,乙個相同字在寫法上有的筆畫很多,有的很簡單,這在當時屬於「異體字」。如:書、為、幹等等。

建國後,新中國將一部分筆畫簡單的異體字確定為簡化字正寫,並對一部分很難寫的字進行了簡化,也將部分字採取偏旁簡化的方式簡化,形成現行的大陸正統字型。大陸以外的地區,以及世界有些地方的華人,大多使用沒有簡化的舊漢字,出現了繁簡字差別。

隊和墜是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還是通

隊和墜都是解放後的簡化字,在古代,隊有時也可以和墜通假 隊和墜是古今字 異體字 繁簡字還是通假字。我聽課老師說是異體字,我懷疑是古今字。完全沒關係的兩個字。舉例說明什麼是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繁簡字 一 通假字 通假 古漢語中,有時候表示某種意義本有專用字,但古人卻用其他字代替。通,通用。假,借。...

振是古今字還是異體字?舉例說明舉例說明古今字與異體字的區別

振是古今字,最早字形見於戰國時期 本義是救助。引申為救濟,這個意義後來寫作 賑 一說本義是振動 抖動。說文 手部 一曰奮也。由此引申為奮起 振作,一般用於抽象意義中,又引申為整頓。振是古今字。振 字始見於戰國時期,左部是 手 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聲符為 版 臣 甲權 2 或 辰 甲 1 自小篆以後,...

逍遙遊莊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賓語前置句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你沒有文言文解析呀 你唬呀 莊子故事兩則 裡的的通假字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分別有哪些?一.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邪,通 耶 語氣詞,相當於 嗎 二.詞類活用 惠子相梁 相,名詞活用作動詞,做宰相 三.一詞多義 嚇 仰而視之曰 嚇 模仿鴟發怒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