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二戰期間和戰後美日兩國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2021-04-14 15:05:20 字數 3960 閱讀 2964

1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美日之間是敵對關係。但二戰後,為了全球戰略需要,美國戰略占領日本,並扶持日本。

2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反法西 所以敵對 由於美國要回歸亞太以及對抗蘇聯,所以美國對日本是扶植,日本對美國也是親善。

概括說明二戰期間和戰後美日兩國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3樓:清茶半盞

變化:由敵對轉變成戰略合作夥伴。演變:二戰後形成兩極格局,1991 年蘇聯解體後,世界 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時間上兩極格局存在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2023年底)蘇聯解體為終點。表現在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北約和華約的軍事對峙及對第三世界的爭奪,經濟上的相互的禁運和封鎖,軍備上的瘋狂競爭,妄圖取得戰勝對手的優勢,意識形態上的相互攻擊。 總的來說,就是以美國和蘇聯的兩大集團在世界的權利結構中佔據絕對主導位置,相互敵視、對峙,但是又不能擊敗對手的世界權力劃分形勢。

4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期間,日本作為法西斯國家,美國作為反法西斯國家,二者屬於敵對狀態;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扶植日本;

隨著日本的崛起,日本與美國的關係既合作也有摩擦

二戰期間後美日兩國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5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美日之間是敵對關係.但二戰後,為了全球戰略需要,美國戰略占領日本,並扶持日本.

二戰之後,美國根據條約進入日本,一方面實行監督職責,另一方面則將日本當成美國在遠東地區的乙個航母,所以大力扶植.

6樓:聖戰士利刃

從敵對關係發展為緊密的同盟

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日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7樓:平原上空的鷹

二戰期間,也是分階段的。

一是貌合神離階段。

隨著中國盧溝橋事變、歐洲德國突襲波蘭,二戰逐漸拉開序幕。德意日的結盟,表面上是**產國際的,根本上來說對現有的國際秩序和利益劃分不滿,只不過是借**產國際這個幌子,強化自己的同盟。初期,美日關係是貌合神離。

因為小日本要獨霸中國,美國肯定不同意,但是攝於美國的強大,小日本只能忍了。表面上還是尊重什麼華盛頓條約、維護世界舊的秩序啥的。

二是摩擦加劇階段。隨著二戰的深入,日本逐漸占領了中國眾多的領土,已經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但是美國有乙個中立政策,國內民眾也不想捲入大戰。

不能訴諸武力,只能用經濟制裁手段,比如石油、鋼鐵等戰略資源。因為小鬼子是島國,資源匱乏,所以制裁產生了很大作用。日本軍國主義瘋狂叫囂,要開戰。

因此,摩擦日漸加劇。

三是全面開戰階段。德國在西線對蘇聯的巨大勝利,嚴重刺激了日本。在日本軍國主義的主導下,以珍珠港事件為標誌,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美日宣戰。結果大家都知道,小鬼子戰敗投降。

二戰以後

一是占領和被占領階段。小鬼子戰敗,全面解除武裝,美國大兵登陸日本本土,對日本進行占領。小鬼子俯首稱臣,美國想幹啥就幹啥。

二是結盟階段。由於冷戰的開始,在亞洲美國需要小鬼子的幫助,所以,美國就放鬆了對日本的管制,轉而進行扶持,全方位扶持經濟、政治、軍事,進而結盟,而且建立了自衛隊,以對抗蘇聯。這個時期,美國日本主島撤軍,只在沖繩保留基地。

三是日本加快國家正常化。小鬼子在美國的慫恿和默許下,加快軍事化不發,叫囂國家正常化,修改憲法,自衛隊準備改名國防軍。到處參與所謂的維和軍事行動。其目的主要是針對中國,不能不防。

二戰中和二戰後美曰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蘇之間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期間,美蘇是盟友,二戰後,美國蘇聯的共同敵人倒下,意識形態問題上公升到主要矛盾,開始敵對

9樓:匿名使用者

由戰時的同盟——互為對抗的對手由於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主要是國家利益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鍵在於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

本身就是那個不同主義國家,戰爭結束後在柏林就差點發生了衝突。而美國是先有原子彈的,蘇聯所以在柏林不敢動武,後續蘇聯有了原子彈,就演變成冷戰敵對。

11樓:匿名使用者

從盟友變成了對手,都想控制世界。

二戰後為什麼美日關係反而變好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美國不是與日本交好,而是利用日本在東北亞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美國冷戰的基地,美國從沒把日本當作平等的夥伴,不過是自己的乙個跟班。

美國扶持日本的原因很多,首要的是為了遏制蘇聯,二戰剛剛結束時,美國控制日本大部,蘇聯控制了日本北方四島和朝鮮半島北部,中國處於國民黨統治下,依附於美國,而蘇聯雄踞北方,為了冷戰的需要,美國需要在蘇聯的家門口進行遏制,日本當時被美國占領,又蘇聯有領土爭端,最合適不過了。隨著中國內戰形勢的變化,日本對於美國冷戰的需要和地位越來越重要。當時美國占領軍司令麥克阿瑟對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勢力進行了清算,但是並沒有徹底改革,因為他知道,要想使日本真正成為可依靠的前沿基地,就必須得到當地人的支援,因此他放過了很多日本的官僚和資本家,就在這時,韓戰爆發,北朝鮮的瘋狂進攻讓美國人感到十分不安,最終參戰,但參戰時需要後勤補給的, 美國太遠,所以美國把大多數後勤**委託給了日本當地的資本家,這就是日本經濟在二戰後得到了第一次復甦的機遇,在此後的日子裡,由於南韓時刻處於戰爭威脅,而日本南韓又駐紮著大批的美軍,後勤**又成了很大的問題,而這時的日本經濟又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機遇。

當時台灣的經濟凋敝,雖然有很多錢,但是很多美國的援助都是在日本完成然後抵運台灣。越戰爆發後,日本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美國第七艦隊的基地,駐越南十幾萬軍隊後勤補給的龐大需求帶動了日本經濟,可以說日本在戰後能夠如此迅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在東亞東南亞的戰爭,而美日關係也隨著美國在東亞東南亞的戰爭越來越好。當時的美國戰略中心在歐洲,不能把太多的兵力和資源投入亞洲,因此就需要乙個強有力的夥伴來對付蘇聯的太平洋艦隊,中國、北朝鮮、越南等共產主義國家的**威脅,日本自衛隊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強大起來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國的扶持和授意下,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反潛力量和掃雷力量,她的反潛飛機和掃雷艇無論在數量上還只在質量上甚至可以和整個西歐相匹敵,這一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

同時,美國人把自己最好的飛機賣給日本,使其成為美國冷戰的重要盟友。可以說,美日關係的發展完全取決於美國在亞洲的冷戰需要,為了安心在歐洲進行冷戰,日本的地位逐漸從奴隸變成了合作夥伴。而當時的中國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與美國交惡,後來又因為冷戰的原因恢復邦交,出現了一段中美蜜月期。

這段歷史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句經典: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美國想在亞洲有個能制衡象中國南韓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其實就是當做傀儡

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蘇之間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由合作變為對抗,原因是copy因為二者意識形態不同,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二戰時期美蘇聯手對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而二戰結束後兩強要瓜分世界,爭奪世界統治權必然產生利益衝突,所以就開始對抗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期間:同盟因為利益相同

二戰後:對峙關係乙個社會主義老大,乙個資本主義老大

16樓:攸風天罪

簡單回答很難,不知道你所說的"變化"是指哪方面的. 經濟?外交?政治層面? 麻煩你有問題問清楚!

17樓:匿名使用者

由 盟友 變成 對立

二戰期間和戰後,美蘇關係發生了怎麼變化,為什麼

18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期間,美蘇是盟友,二戰後,美國蘇聯的共同敵人倒下,意識形態問題上公升到主要矛盾,開始敵對。。。。。。。。。。。。。。。

二戰後三國軸心形成原因

戰前麼?個人總結 1 意識形態接近,法西斯體制,對現存國際體系不滿,強烈的擴張慾望 2 被其他列強視為另類 3 拉關係,找同夥,秦檜還有兩同夥不是 4 國際大環境不好,經濟危機,一戰的心理陰影,導致列強無精力它顧,不願為了小夥伴得罪大灰狼。縱容了它們的野心和膽量 ps 軸心國集團形成於二戰前,二戰後...

二戰時在不列顛大空戰中英德兩國參戰的機型和架數

英國主要投入的戰鬥機型為噴火型和颶風型,颶風戰鬥機為半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1型裝一臺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43馬力,三葉可調距螺旋槳,最高時速519公里,升限10424米,最大轉場航程1040公里,爬升率800米 分,武備為八挺7.62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和防彈座艙玻璃,噴火型戰鬥...

二戰後蘇聯和新中國分別

1948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超過戰前水平。1950年,蘇聯的農業總產值基本達到了戰前水平。新中國用了3年時間,即1952年,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工農業生產恢復達到並超過了抗戰前最高水平。根據共產黨的教科書,蘇聯在1950年,中國在1953年.一九五六年中國第一座汽車製造廠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也於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