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委任魏徵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
2樓:匿名使用者
從貞觀元年到貞觀十年,魏徵一直從事:
626年:諫官.
627年:尚書左丞.
628年:秘書監.
636年:監察御史.
其後因魏徵患眼疾,唐太宗才逐漸讓魏徵在家修養!
3樓:匿名使用者
諫議bai大夫
魏徵知無不du言,言無不盡.是唐高祖zhi最青睞 最信任的人dao一方面因為魏徵的版忠誠,捨己為國,一權方面因為唐高祖聽從進諫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麵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魏徵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徵一生節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徵營構大屋。不久,魏徵病逝家中。
唐太宗實為欽佩,感動,魏徵去世不但唐太宗失去了一位忠臣 還是唐太宗的天下少了一位明宗……所以唐太宗感到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4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元年(627),魏徵被公升任尚書左丞
貞觀二年(628),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
貞觀七年(633),魏徵代王珪為侍中
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
5樓:朝暮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說:
「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
「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乙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
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幹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6樓:金果
1.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
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2.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連連點頭說:
「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乙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幹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3.唐太宗得到乙隻鷂鷹,極其俊俏奇異,私下裡(在內宮,非朝堂)把鷂鷹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徵來了,就把鷂鷹藏在懷裡。魏徵知道這件事(看出來了),就走向前去匯報事情,就勢(向太宗)講古代帝王由於安逸享樂而亡國的故事,暗暗地勸諫太宗。
(魏徵故意)說得時間很長,太宗擔心鷂鷹捂死,因為太宗向來尊敬魏徵,(不敢直接轟他走,只是婉轉地)想讓他把話說得短些。然而魏徵說個沒完,鷂鷹(最終)捂死在(太宗)懷裡。
4.李世民委任魏徵為諫議大夫,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徵,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
在魏徵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後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
5.魏徵年老病重,太宗送醫送藥,使者相望於道路,來往不絕,並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把衡山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魏徵去世後,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都去弔唁,並為之親自撰寫碑文,刻於石上。
太宗對他思念不已,跟左右的大臣說了如下的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為表彰他的功績,寄託自己的哀思,準備舉行盛大的葬禮,但魏徵的妻子不同意。
太宗決定:尊重魏徵的意願,葬禮從簡。結果,魏徵就像一般讀書人死去一樣,只有一輛白木車子和一副白布帷帳為他送葬。
7樓:小白楊
1、一次,唐太宗怒氣沖沖地回到後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徵常常在朝堂上當眾刁難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聽了,連忙向太宗道喜說,魏徵之所以敢當面直言,是因為陛下乃賢明之君啊。
明君有賢臣,歡喜還來不及,怎能妄開殺戒呢?唐太宗恍然大悟,此後更是「勵精政道」,虛心納諫,對魏徵倍加敬重。魏徵也進諫如故,「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從不畏龍顏之怒。
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終於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輝煌盛世。
魏徵死後,太宗如喪考妣,慟哭長嘆,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他還令公卿大臣們把魏徵遺表中的一段話寫在朝笏上,作為座右銘,以魏徵為榜樣,做到「知而即諫」。
2、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徵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李世民一見魏徵,就非常生氣地責問他:
「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徵將有殺身之禍。
可是,魏徵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徵這種不畏強權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心眼裡欽佩他的人格。
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3、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麵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
後來,魏徵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乙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
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它藏在懷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4、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徵兵。有人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個頭大,也可以應徵,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徵將詔書扣住不發,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徵還是不發。
唐太宗大發雷霆,訓斥魏徵為何扣發他的詔書。
魏徵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幹捉魚,雖能捉到魚,但到明年就無魚可捉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體強壯,但不滿18歲的男子徵來當兵,以後還從**徵兵呢?
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承擔呢?陛下的詔書上清楚地寫著徵召18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現在不到18歲的也應徵,這豈不是說話不講信用嗎?」
魏徵說得唐太宗啞口無言,好半天才說:「我過去總以為你固執,不通情達理,今天聽你議論國家大事,才知道我的過錯很大啊!」他立即下詔,免徵不到18歲的男子,當然,唐太宗對魏徵的勸諫並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接受的,有時是既恨又怕,甚至還想乾脆殺掉他!
5、魏徵年老病重,太宗送醫送藥,使者相望於道路,來往不絕,並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把衡山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魏徵去世後,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都去弔唁,並為之親自撰寫碑文,刻於石上。太宗對他思念不已,跟左右的大臣說了如下的名言: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為表彰他的功績,寄託自己的哀思,準備舉行盛大的葬禮,但魏徵的妻子不同意。太宗決定:尊重魏徵的意願,葬禮從簡。
結果,魏徵就像一般讀書人死去一樣,只有一輛白木車子和一副白布帷帳為他送葬。
8樓:輕靈觸動
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殺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臨天下之後,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狀,說魏徵曾經替李建成出過好多對李世民不利的主意。
唐太宗李世民於是召見魏徵,問他:「你為何挑撥我兄弟之情?」
彼時魏徵已經是階下之囚,然而依舊鎮定自若、理直氣壯的說:「人各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當初沒有聽我的話,要不然,現在坐上皇位的人還不知道是誰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覺得魏徵要完了。沒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聽了魏徵這大逆不道的話之後,非但沒有責怪魏徵,反而說:「已經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後來,唐太宗重用魏徵,還主動和魏徵結為親家。魏徵生活的很簡樸,屋子也很簡陋,唐太宗想給他大房子,被他拒絕了。
魏徵直言上諫,雖經常觸怒龍顏,可是後來每當鎮定下來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總會認為魏徵說的有道理。
「貞觀之治」之所以國泰民安,魏徵功不可沒。唐太宗曾把魏徵形象的比作自己的鏡子,認為可以照出自己的缺點。
魏徵死後,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懷念地說,自己沒了一面心愛的鏡子。唐太宗為魏徵罷朝五日,親自為魏徵寫了碑文。歷史上一段賢君良臣的佳話,就此落下帷幕。
魏徵的文學形象:
**《西遊記》裡記載了魏徵變成門神的故事: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王與乙個算命先生打賭,為了賭勝,胡亂施放雨水,犯了天條,玉帝要將他斬首,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
老龍於前一天懇求李世民為他說情,李世民滿口答應。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
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中靈魂出竅斬了老龍。老龍陰魂不散,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天天到宮裡來搗亂,鬧得李世民六神不安。
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可沒過幾天,那老龍又在宮殿後門來找李世民算帳,魏徵於是抱劍為李世民守後門,這樣老龍才再也不敢來鬧了。
李世民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秦瓊、尉遲恭兩人之像貼在宮前門口,畫了魏徵畫像貼於後門,結果照樣管用。
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尉遲恭與魏徵便成了門神,雙門左右貼秦瓊和尉遲恭,單門貼魏徵。
打家怎樣看待魏徵這個人啊,唐太宗後來是怎麼對待魏徵的?
有用的時候就用,是驕傲時的鎮靜劑 他對自己所在的時代的巨大貢獻和忠心是不容置疑的,他是個偉大的功臣。但是這樣的男人卻沒有絲毫其他的感情,像一部構造精密的冰涼儀器,只不過他還可以靠呼吸生活而已。這讓人可悲。唐太宗後來是怎麼對待魏徵的?唐太宗與魏徵,乙個有納諫雅量,乙個能忠直敢言,公認為最完美的君臣關係...
唐太宗的真名是什麼,唐太宗的名字是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 599 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漢族。唐太宗於隋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貴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後稱長孫皇后。唐太宗 李世民 公元598 公元649 唐代皇帝。李治,唐太宗的兒子,嫡子中的老三 李世民 沒錯,他的兒子叫李治 唐代皇帝。唐高...
西遊記8 12回寫的來歷 魏徵斬龍 唐太宗入冥府,交待
第一,從第1至第7,敘述孫悟空出生 求仙及得道大鬧 三界 第二,從第8至第12,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經緣起 第三,從第13到第99,描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難,但在佛力的支援下,由八戒 沙僧協助孫悟空保護唐僧,一路斬妖除怪,化險為夷,安達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