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回答問題。(14分1)甲乙均為河流堆積地貌,試分別說明兩地的地貌型別和形成過程(7分)

2021-04-29 05:35:31 字數 5288 閱讀 5404

1樓:筱果

(1)7分

地貌類bai型du

形成過程

甲沖積扇

(1分)

zhi山區河dao

流流出出山口回(1分),流速減緩(答1分),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1分)

乙沖積平原

(1分)

河流中下游地區(1分)流速減緩,泥沙淤積(1分)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

(2)b處(1分),位於向斜槽部(1分),水體容易在此匯集(1分)

(3)褶皺(1分).斷裂(1分).侵蝕(1分).沉積(1分)(順序錯不給分)

試題分析:

(1)從甲地的形狀看,屬於衝擊扇,是因位於河流的出山口處,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而成;乙地位於河流的下游,從地表形態看,屬於沖積平原,是因河流中下游地區流速減緩,泥沙淤積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 。

(2)a處是背斜,b處是向斜,向斜因岩層向下彎曲,所以地下水易向槽部集中,發生透水事故。

(3)因岩層彎曲,所以先岩層受水平擠壓,形成褶皺,又因褶皺和斷層都遭到侵蝕,所以褶皺後先發生了斷層,然後侵蝕,因褶皺和斷層上覆蓋了沉積岩層,所以又發生了沉積作用。

地形地貌

地貌及第四紀地質

第四紀地貌單元及主要沉積型別

2樓:中地數媒

地貌是地球表面內動力和外動力剝蝕作用和沉積作用的結果。剝蝕作用在形成剝蝕地貌的同時也在一定範圍內由沉積作用形成堆積地貌。內動力包括構造運動和火山作用,而外動力比較複雜,地球表層的運動介質都可成為地貌形成的外動力,按照地質營力的特點可分為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風等動力,形成各種外力地貌。

不同地貌單元形成的主要成因型別及其特徵如表6-1。現就最常見的河流、湖泊、地下水、風力等形成的地貌及沉積物簡介如下:

表6-1 第四紀沉積物主要成因型別及標誌

續表6-1

(據田明中等,2009)

野外地質調查與填圖中,通常最易出現對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的認識與劃分方面的混淆,三者主要區別如表6-2。

表6-2 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的區別

續表6-2

1.河流地貌及沉積物

河流主要有暫時性和常年性河流兩種。

(1)暫時性河流

在暫時性河流中,又可進一步分為片流和洪流。片流、洪流與常年性河流不僅在水流特性上存在差異,而且在形成地貌和沉積物特徵上也有不同。

片流坡積物的成分比較簡單,主要取決於坡地上的母岩成分。一般以細砂、粉砂和亞黏土為主,含短距離搬運的稜角狀細角礫。在坡積物的沉積和向坡下移動過程中,受沉積作用和重力作用的影響,使輕、重礦物發生分異,密度小的顆粒在上層,運動較快,搬運的距離較遠,而密度大顆粒下沉且運動較慢,搬運的距離較近,結果形成輕、重礦物在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分異,使重礦物在底層基岩凹地中聚集成坡積砂礦。

洪流不同於片流和河流的乙個很重要的特徵是含有較多的碎屑物質,根據碎屑物質含量的高低可將洪流分為暫時性洪流、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3種型別(表6-3),其中黏性泥石流具有很強的破壞性,是山區常發生的重要地質災害。

表6-3 洪流的分類及其特徵

洪流堆積地貌主要有衝出錐、洪積扇、洪積平原。

(2)河流地貌及沉積物

從平面形態上來看,河流最常見有順直和彎曲兩種。河床中的主要沉積物發育於邊灘、心灘、江心洲地貌區。河床沉積物又稱河道滯留沉積物,是在河床的流水環境下沉積形成的堆積物,主要由礫石和砂組成。

洪水溢位河床流速銳減,在河床邊堆積形成的平行河床延伸的堤狀堆積天然堤的地貌(圖6-1)。天然堤堆積物以粉砂為主,夾薄層黏土,從近河床處向外粒度越來越細,在垂向上為粗粉砂與細粉砂互層,顯示了洪水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旋迴性。在下部粗粉砂層中發育小型波狀層理和斜層理,而在上部的細粉砂或淤泥層中發育水平層理。

由於天然堤一般不被水淹沒,堤面大多生長植物,因此在天然堤堆積物中常見植物殘體、根系等化石。在洪水高水位時,洪水衝破河堤流向氾濫平原低處呈扇狀漫流,其攜帶的碎屑物質堆積形成的決口扇扇狀地貌。決口扇堆積物以細砂和粉砂為主,較天然堤堆積物粗,常見各種小型交錯層理、沖刷構造以及植物或其他生物化石。

沉積物的分選性和磨圓度差。

圖6-1 天然堤、決口扇地貌組合及沉積型別示意圖

(據田明中等,2009)

河流階地是河谷中常見的地貌型別。階地就是指分布在谷坡上,內河流地質作用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在一段河谷中,可以出現多種型別的階地,如侵蝕階地、基座階地、嵌入階地等。

野外地質填圖中,主要通過剖面測製查清河谷階地的級數、切割關係以及其他成因型別的第四紀沉積物和地貌關係(圖6-2)。

圖6-2 怒江道街壩河谷階地剖面圖

(據田明中等,2009)

1—礫石層;2—砂礫石層;4—含礫砂層;4—砂層;5—砂質黏土層;6—發育交錯層理的砂礫層;7—泥質角礫石層;8—透鏡體;9—黏土層;10—前第四紀灰岩;11—斷層

沖積平原中的沉積型別比較複雜,除河流相沉積,還有洪流沉積、湖澤沉積等。在河流相沉積中,以河床、河漫灘、河間窪地、牛軛湖為主,夾天然堤、決口扇沉積。河床相沉積主要為砂或含礫砂,粒度較山區河床相細;河漫灘相沉積為黏土和亞黏土,厚度大,分布廣,夾湖泊沉積物;河間窪地沉積黏土、亞砂土,夾湖沼沉積物。

洪流沉積物分布在靠近山麓的平原邊部,以礫石、砂和黏土為主。

三角洲沉積體系(圖6-3)在平面上由陸地向盆地(海或湖)方向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陸上部分)→三角洲前緣(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前三角洲環境(厚層泥質沉積)。這三種環境平面上大致呈環帶狀分布。由於沉積環境的變化,其沉積物和生物特徵也發生規律性的變化:

從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變細;植物碎屑和陸上生物化石減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由多種型別的交錯層理變為較單一的水平層型。

圖6-3 三角洲環境結構及地貌圖

(據田明中等,2009)

河流沉積物從上游到下游,從河床到河漫灘,由於其所處地貌不同,沉積環境差別大,形成的沉積物特徵也不同,各種沉積環境的主要沉積型別如表6-4。

表6-4 河流沉積物的主要型別和特徵

續表6-4

2.湖泊與沼澤地貌及沉積物

湖泊地貌可分為湖泊侵蝕地貌和湖泊堆積地貌。

湖泊的沉積作用受湖泊的規模、地質背景和氣候背景的影響,尤其是氣候對湖泊水體性質的影響比較明顯。在溼潤氣候區發育淡水湖泊,而在乾旱氣候區易形成鹹水湖泊,甚至鹽湖。雖然湖泊既有碎屑沉積,也有化學沉積及生物沉積,但在淡水湖與鹹水湖中沉積作用差別較大。

淡水湖沉積以碎屑沉積為主,化學和有機沉積次之。在大型湖泊中,水深、動力作用強,沉積物分帶明顯,在平面上碎屑沉積物呈寬度不等的同心環帶狀分布,而小型湖泊沉積分帶性較差。湖泊沉積物在剖面上呈湖進或湖退旋迴變化。

淡水湖泊的水體鹽類含量低,難形成鹵化物沉積,但在寒冷氣候區能形成含碳酸鹽的湖成灰泥(泥灰巖)沉積,而在潮濕氣候區常形成鐵、錳的膠體沉積。

乾旱氣候區的湖泊蒸發量大於補給量,湖泊逐漸萎縮,水體鹽度不斷增大,發展成鹹水湖,甚至鹽湖。在湖水逐漸鹹化過程中,先是溶解度小的碳酸鹽沉澱,然後是溶解度稍大的硫酸鹽→鹵化物,最後乾涸而消失。

沼澤堆積物以富含有機質為特徵,由泥炭、有機質淤泥和泥砂組成,其中以泥炭為主。它們是在缺氧,細菌分解微弱,ch4、co2和h2s等氣體逸出,有機酸含量增加的環境中堆積的。沼澤的發展演化過程實質上就是泥炭的聚積和形成過程。

3.岩溶地貌及堆積物

岩溶地貌分為溶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部分。溶蝕地貌又分為地表溶蝕地貌和地下溶蝕地貌。

地表溶蝕地貌中,石芽和溶溝是岩溶地貌發育的初期階段產物,進一步發展可形成石林和岩溶漏斗。峰叢分布於岩溶地貌區的山體部位,峰林常分布在山區到岩溶平原的過渡帶。另有溶蝕窪地、岩溶平原等。

地下溶蝕地貌是常見的是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等。

堆積地貌分為洞內堆積和洞外堆積兩種。洞內堆積地貌有滴石、流石等。常見的洞外堆積地貌有泉華堆積形成的泉華台階、泉華壇、泉華裙、泉華扇、泉華錐等。

還可形成的台階狀、扇狀、錐狀等地形。

岩溶堆積物比較複雜,既有地表堆積物,也有地下堆積物;既有化學堆積物,也有機械堆積物;既有無機堆積物,也有有機堆積物。

分布在地表的岩溶堆積物主要有蝕餘紅土和泉華堆積。地下岩溶堆積物主要有從地下水中沉澱出來的碳酸鈣物質,由重力崩塌作用在洞穴或裂隙中形成的碎屑堆積物,

暗河沉積物除含有大量再搬運的洞內崩積岩塊和溶蝕殘餘黏土外,還含有洞外的礫石和砂土,還有生物化石及人類文化遺存堆積。

4.風力地貌及堆積物

風力主要有剝蝕作用(風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風力地貌主要有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兩類。主要堆積物有風成砂、黃土。

風蝕地貌有風蝕窪地、風蝕湖、風蝕穴、風蝕壁龕、風蝕蜂窩石、風蝕蘑菇石、風蝕柱、風蝕谷、風蝕城和風蝕壟槽(雅丹)等。

風積地貌主要有沙丘地形(如沙堆、新月形沙丘、拋物線沙丘、縱向沙壟)、沙堆、橫向沙壟、梁窩狀沙地等。

(1)風成砂

風成砂是由風力搬運並沉積的砂級堆積物,是沙漠最主要的堆積物。

荒漠產於乾旱區,是風的主要產物。可分為巖漠、礫漠、沙漠、泥漠和鹽漠。

風成黃土是風力搬運堆積未經次生擾動的、無層理,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組成的富含碳酸鹽並具大孔隙的土狀堆積物。風力搬運堆積之外的其他成因的黃色的,又常常具有層理和砂、礫石的土狀沉積物稱為黃土狀岩石,也稱次生黃土。一般說來,次生黃土與黃土有一定的聯絡,前者多數為黃土經水流等營力侵蝕搬運,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內再沉積而成,因而在岩性及其他特徵上與黃土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它們之間又存在明顯的不同。

(2)黃土

黃土堆積地貌主要有黃土塬、黃土梁和黃土茆。黃土侵蝕地貌主要有沖溝、大型河谷、黃土碟、黃土陷穴、黃土漏斗、黃土井、黃土橋和黃土柱。

中國的黃土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區,尤其以陝西、寧夏、甘肅、內蒙古南部、山西西部等地產出最多,其最大特色是黃土地層非常發育,故稱黃土高原區。通過對黃土的岩石地層學、年代地層學、生物地層學等的研究,已建立了一套黃土地區的黃土—古土壤地層系統。華北地區的第四紀地層對比如表6-5。

表6-5 華北地區的第四紀地層對比表

早更新世午城黃土(qp1)命名剖面位於山西隧縣午城柳樹溝,為—套紅黃色、較緻密的黃土—古土壤堆積,含鈣質結核,厚約50m,產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如中國長鼻三趾馬、三門馬、短腳次兔、復齒擬鼠兔等。在午城黃土中,黃土與古土壤的間距較小,它們之間的顏色差異不大。

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離石黃土(qp2)命名剖面位於山西離石縣的陳家崖,岩性為一套棕黃色的土狀堆積,厚約75m。其中的下離石黃土大部分為早更新世晚期的沉積,而上離石黃土才是中更新世的沉積。下離石黃土與上離石黃土的特點有所不同,上離石黃土的古土壤與黃土的間距比下離石黃土大,而且較厚的黃土層夾較厚的古土壤層,古土壤與黃土層的顏色差別較大。

在上離石黃土中產周口店動物群的成員。

晚更新世馬蘭黃土(qp3)命名地點為北京齋堂馬蘭峪,在黃土高原形成於晚更新世晚期的黃土統稱馬蘭黃土。馬蘭黃土為灰黃色的土狀堆積,粒度較粗,質地疏鬆,分布最廣,厚約10m,是末次冰期的產物,含方氏鼢鼠、北京斑鹿等化石。

全新世黃土(qh)也稱新黃土,覆蓋在表層,其間含有一層弱成壤的土壤層(全新世大暖期形成)。

讀日本圖,回答問題。10分1讀圖,從緯度位置和海

10分 1 日本大 抄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 30 n 50 n之間 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是乙個島國 3分 2 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 2分 工業原料依賴進口,產品依靠國際市場 沿岸多優良港灣,海陸交通便利 臨海布局便於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 3分 3 地處板塊與板塊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讀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 ABC此處通常有河流經過),E

等高線地來形圖上,等高線源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bai間高四周低則為山du頂 兩山頂之zhi間相對低窪的部位為鞍部 等dao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 結合圖示,圖中的等高距為100公尺,f點的海拔應是300公尺 故答案為 山頂 鞍部 山谷 陡崖 300公尺...

讀圖,回答問題小題1對圖中所示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正

小題1 b 小題2 d 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地理。小題1 先根據圖形中地域界限和河湖特徵,確認a是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緯度是中緯度,但並不是四季都受西風影響,氣候乾燥程度大,少水流水能 地處內陸荒漠發育,自然降水不足,河流稀少,高山積雪冰川融水可以補給河流,使得河流徑流變化大 不全是乾旱區,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