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unny桉藍
「高處不勝寒」出自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該篇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千古名句。
作品簡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之詞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男,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2樓:亢子木
出自蘇軾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處不勝寒」原意是承受不了高處的寒冷,勝:能承受。這句寫出了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官場勾心鬥角愈高愈烈欲登又憂之情。
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千古名句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求古典詩詞導讀課一篇** :結合自己所熟悉的古代作家或作品,談談古典詩詞的藝術。
3樓:長沙碼子
長沙碼子遵命文學:
淺 談 杜 詩
說起古典詩詞,人們自然會想到唐詩;而說起唐詩,大家又會自然想到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襄陽),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藝精湛,憂國憂民;詩稱「詩史」,人稱「詩聖」。
通過學習,我發現杜詩有如下特點:
一、詩品卓越
和同時代的許多詩人不同,杜詩跳出了吟花弄月和個人得失的小圈子。他大膽地針砭黑暗的時弊,積極地關懷無辜的百姓,敢為廣大窮苦百姓「鼓與呼」。
例如:「三吏」、「三別」中的《石壕吏》中的詩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區區十個字,就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當權惡吏仗勢欺人的憎惡和譴責;對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深受壓迫的同情和呼號。
又如:公元759年所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簡直和2023年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寫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杜詩卻比范文幾乎要早上300年!
二、格律聖手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例如:《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
整篇四聯,三聯工對。不僅句間對仗,而且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如臨仙樂。經過精心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
難怪胡應麟《詩藪》將該詩推崇為「古今七律之冠」!
三、體裁豐富
杜甫不僅格律詩堪稱聖手,而且樂府詩也寫得出神入化。
例如:《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噁,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充滿非戰色彩。 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的開頭,用不太多見的三字句,連用兩個象聲詞,「轔轔」和「蕭蕭」,以蒙太奇的手法,迅速把讀者帶進乙個悲慘的故事情節。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後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
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真可謂 「新樂府」詩的典範,前呼後應也是這首詩的寫作特色之一。
該詩的成功固然決定於立意謀篇,但是和格律詩相比,更為活潑的形式,更為豐富的節奏,也是該詩的重要亮點。有理由相信,杜甫的新樂府中的長短句式,肯定對後世包括宋詞在內的新興文體具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以上**,純屬管見,失雅之處,深望斧正。
學生***敬上
另附五絕拙作兩篇,拙聯兩幅:
※◇※◇※◇※
《五絕·嘆孔明》
祭風燒赤壁,
妙計賺荊州。
可嘆隆中對,
祁山恨未休。
《五絕·詠范蠡》
略施韜晦計,
助越勝強吳。
名利皆拋卻,
翩躚泛太湖。
※◇※◇※◇※
杜句:無邊落木蕭蕭下
拙對:不盡揚沙漫漫飛
杜句:叢菊兩開他日淚
拙對:嶺梅獨放故人心
什麼叫高處不勝寒,低處不勝閒,高處不勝寒是什麼意思
高處不勝寒的意思是 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現在經常比喻乙個人在技藝或修為上所達到的極高 境界。境界越高,能夠做伴的人就越少,越會感到孤獨與寒冷。這句詩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原文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譯文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
高處不勝寒是什麼意思,高處不勝寒的不勝是什麼意思
高處不勝寒 出自蘇軾 北宋 的 水調歌頭 現在比喻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沒有知心的朋友,經常感覺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推下來 簡單的說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裡的風寒 又比喻乙個人在技藝或修為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夠做伴的人就越少,越會感到孤獨與寒冷。為什麼高處不勝寒?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在地...
「高處不勝寒」的意思是什麼,高處不勝寒是什麼意思啊
高處不勝寒 勝 承受,經得起。站在高處經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現在也比喻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沒有知心的朋友,經常感覺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推下來.簡單的說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裡的風寒.又比喻乙個人在技藝或修為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夠做伴的人就越少,越會感到孤獨與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