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興萬
刻舟求劍 有乙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乙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還有:盲人摸象,井底之蛙,夜郎自大
你還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 快~~
2樓:想個名字真難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洛陽城外有個窮書生叫呂蒙正。因為窮得上無片瓦,地無一壠。只好住在破窯裡。
他雖貧窮,卻日夜不忘刻苦攻讀。那一日,他遇見陝西華陰來的書生寇準,二人一見如故,結伴進城,來到東大街一家門前看見許多人仰著臉兒朝一座懸燈結彩的台上看。仔細—打聽,原來這是萬貫家財的劉員外要為女兒拋球擇婿,憑天匹配。
他倆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腳兒想看看熱鬧。
沒有多大功夫,只見幾個丫環,簇擁著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走上台來。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過丫環遞給她的繡球,嘴裡不知咕噥了句什麼,把繡球向台下一拋,那繡球便像風吹似地在人群裡滾來滾去。台下的人,像發了瘋似地你擠我擁,都想把那繡球搶到手。
豈知這球落下來,正好投在呂蒙正的懷裡。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呂蒙正連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繡球。
不多時,劉員外的家人來了,一直把呂蒙正請到劉府的客廳。劉員外一見是個衣服破爛的窮書生,對他上下左右端詳了一陣,漸漸皺起眉頭,回身對女兒月娥說:「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兒郎你不打,怎麼打中乙個叫化子似的人?
不如給他點銀子,打發他走吧!』
不曾想,女兒月娥低著頭,輕聲地說:「爹爹的話有欠思量。繡球招婿,全憑天意,怎能講貧賤?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該如此,任憑受苦受罪,女兒我情願嫁他。」
劉員外聽了女兒的話,不覺動了心思,假意發怒道:「你這丫頭,真個不識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錢也不給,你要不後悔,就立時隨他走!」
劉月娥也不含糊,一聽他爹這麼說,立即摘下頭上的金銀首飾,脫下身上的綢緞衣服,不論娘和哥嫂怎樣勸告,頭也不回地隨著呂蒙正離家出城去了。
這天晚上,她和呂蒙正在寒窯裡草草成了親,只有寇準和幾個窮苦鄉鄰來賀喜。呂蒙正過去乙個人吃飯好對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麼簡單了,左思右想,沒有主意。後來,想了個拙計,每天到城裡幫人寫信,或者抄寫掙幾個錢。
掙了錢,就買些公尺麵捎回去,叫妻子摻些野菜做飯吃。他自己一天兩頓飯,卻要到龍門寺裡去趕齋。
有一天,他聽到龍門寺飯鐘打響,趕到廟裡時,和尚們卻都開過了飯。老和尚說:「秀才呀!
說句不好聽的話,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廟裡有句老話,『滿堂僧不厭,乙個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呂蒙正聽了滿臉通紅,張口結舌,說不出一句話。不防老和尚並不罷休,接著又說:「秀才呀,你枉有滿腹才華,何不上京應試,去搏個一官半職,成天和尚廟裡吃齋飯,也不是常事呀!
快走吧!以後別再到廟裡來了。」
呂蒙正又羞又惱地回到了寒窯,一看,滿地破鍋爛瓦兒,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樣高高興興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在嗚嗚哭泣。一問才知道,原來從沒來過他家的老丈人劉員外破天荒地來了,要把女兒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發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鍋、兩個吃飯碗砸了個稀巴爛。
兩口子正愁眉對苦跟,無計可施,忽聽窯門外有人說話:「呂賢弟在家嗎?」說著,只見寇準走了進來。見他倆這副模樣,寇準問:「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呂蒙正說:「沒有。廟裡不叫我再去趕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兒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發**來,把鍋碗都砸了,我們正在為今後日子發愁呢!」
寇準說:「唉呀,有事好說好講嘛,砸東西幹啥!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兄弟也不要為這事發愁,我剛才在大街上遇見一位好友,他如今發了財。
聽說我窮困撩倒,給了我一百兩銀子。」寇準說著從懷裡掏出白花花的銀子。「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兩給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趕考去吧!
如能得個一官半職,這苦日子就算熬到頭了。」
呂蒙正一聽,喜出望外,對寇準謝了又謝。他留下二十兩銀子安頓了劉月娥,便與寇準進京去了。
呂蒙正和寇準一路上省吃儉用,風塵僕僕來到京城。為了省錢,找了個廟宇住下,不分晝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讀。那一天,進了考場,一來他們有真才實學,二來也是時來運轉,三場過後,二人雙雙得中,呂蒙正還中了頭名狀元。
於是,他倆又一同衣錦榮歸,各自回家修墳祭祖,乙個回陝西華陰,乙個回洛陽。
這時已今非昔比,不是親來也是親。三里五村,城裡關外,聽說當年在大街上賣字、廟裡趕齋的窮秀才呂蒙正中了狀元,哪個不來巴結?
這一天,呂蒙正帶了夫人劉月娥要去龍門寺裡降香。老和尚聽說狀元公要來,早已把廟院裡打掃得一千二淨,一塵不染,一直站在寺門外恭候,許多鄉鄰一聽說呂蒙正到廟裡
降香,也紛紛趕來湊熱鬧。他夫妻二人來到廟裡,燒了香,拜了佛,在寺內各處遊玩了一番。
呂蒙正對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說:「想當初,說了慚愧。若不是你敲飯後鐘,絕了我的吃飯門路,我不進京應試,**會有今天?」
老和尚見提起舊事,立刻驚恐地說:「這事不怪老僧呀!這是……」說到這兒,忽然下人來報說:
「寇大人到。」呂蒙正想,這寇準回歸故里,修墳祭祖,為何來得這般快?連忙出迎。
兩人在大廳坐下就攀談起來,說得好不愜意。寇準說;「可曾與劉員外會過?近況如何?
」呂蒙正問:「哪個劉員外?』
「東大街劉促實劉員外。」
呂蒙正說:「前些日子,他的少爺拿了禮物來拜我,被我不客氣地趕走了。」
寇準聽了說:「賢弟,你這事做得不對,他可是你我的大恩人呀!」
「他對我無情無義,算什麼恩人?」
寇準說:「賢弟,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被蒙在鼓裡呀!我家裡的事未曾辦完,就匆匆趕來,就是為了這碼事。
」接著就把前後經過說了一遍。他說:「那年,弟妹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了你,把你請入府裡。
劉員外見你氣宇不凡,認準你是個有才之人.但他多了個心眼,怕你一旦成了富家女婿就貪戀現成的富貴,不求上進,耽誤學業。所以才故意和女兒鬧翻,把你們夫妻趕走,指望你發憤讀書,進取功名,誰知你成親之後,只是大街上賣字,廟裡趕齋,日子雖艱苦,卻未能發憤。於是老人家親到寺裡囑咐和尚斷了你的齋飯,羞辱你一場。
又到寒窯砸了你的鍋碗,激起你的志氣,他找到我,給了一百兩銀子,讓我和你一同上京趕考。他煞費苦心,暗助你我,不是大恩人是什麼?」
呂蒙正和劉月娥聽了,才如夢初醒,愧疚地說:「我們多麼無知呀,真是錯怪他老人家了。豈但應該謝恩,還要好好請罪才是。明天我們去負荊請罪吧!」
寇準說:「不!事不宜遲,說辦就辦。
今天趁鄉親們都在這裡,我們就請他老人家過來,你向他請罪,當眾說明前情,感謝他的一片苦心,刷清他的不白之冤。」呂蒙正兩口兒一聽,也十分贊成,便一同去請劉員外了。從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俗話就在民間傳開了。
你還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
3樓:罕秋塔秋月
比如最近看的那個《咱們結婚吧》裡面有乙個鏡頭是西風出軌了,果然去找桃子說這個事,結果還沒說完桃子誤以為說他倆的事。。。之類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刻舟求劍 有乙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乙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5樓:健康生活點滴館
買菜的大姐算賬
菜一斤8分錢,顧客買二斤菜,給了2毛,買菜大姐口中念念有詞:二八一毛八,兩毛找四分。雖不知道其中算數的道理,但結果是對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上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
「但之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
7樓:
有個人學寫數字,老師教他一是一橫,二是兩橫,三是三橫。他學了之後以為所有的數字都會寫了,直到有乙個姓萬的人讓他幫忙寫名帖。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管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
8樓:等黛等黛
有一天,一位老王到鄉下去找朋友,經過一座小橋,在橋上看到乙個鄉下人,身邊有乙隻看起來很兇的狗..他就問:「請問你的狗會不會咬人?
」那個鄉下人說:「我的狗雖然看起來很兇,但絕對不會咬人」沒想到老王一過去就被狗狠狠地咬了一口。他生氣的說:
「你不是說你的狗絕對不會咬人?」「對....但那只不是我的狗。」
你還知道啦,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錯,鬧出笑話的故事嗎?
9樓:益達淨含量56克
刻舟求劍裡就有這樣的乙個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犯了巨大的錯誤。
刻舟求劍 有乙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乙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你還知道魚的哪些形態 寫一寫。有的有的
有的像開尾巴的孔雀,令人賞心 悅目 有的兩眼黑黑的,像熊貓眼一樣。有的像開尾巴的孔雀一樣。還有的兩眼黑黑的,像熊貓的眼睛一樣。有的全身鋪滿彩色的條紋 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 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有動的時候飄飄搖搖 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不?不 是的什麼鬼 在家?在家...
你還知道魚的哪些形態寫一寫。有的有的
寫作思路 做到條理 清楚 自然 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內真諦,或談論思想容問題 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我家有兩條活潑 可愛的小金魚。有的像紅燈籠,有的像金元寶,小金魚穿著紅紅的 大衣 眼睛圓圓的像黑寶石。尾巴交叉開來...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華僑的人簡單介紹一下
復旦大學的第二任校長 騰飛 祖籍福建同安,父母為南洋群島華僑。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誕生於爪哇,一八八七年轉往新加坡讀書,一 一年赴美國留學,一 七年於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到南洋群島,從事華僑教育事業,並參加孫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導革命的宣傳工作。受到孫先生的幫助和鼓舞,他更加熱愛祖國,於一九 五年回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