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甘肅萬通技工學校
清朝為例: 出靈那天,先用72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此時,皇室官府傾巢而出,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皇帝的滷薄儀仗隊,有1628人之多,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覺羅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
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裡,從北京到陵地,沿途幾百裡,第段距離還要搭設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這種蘆殿也是玉階金瓦,朱碧交映,十分華麗。
各地出殯是幾個人抬棺材?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都是8個人,前後兩邊各4個。這樣不僅平穩,而且重量分佈比較均勻。
但是過去皇帝棺材是64人抬的,這個主要是皇家禮儀規定的,另外皇帝的棺材是多層的,重量也大,因此也需要64人抬。
現在在農村由於都出外打工而很少有人抬棺材了,因此都是使用吊裝到車上直接拉去的。
3樓:我是菜菜很菜
我們這邊都是18個人,無論誰只要出葬就都是18個
4樓:沒事偷著樂
一般是四人護棺(抬棺材),有些身份顯赫的是八人護棺
5樓:汝南
我們8個或16個(8正8副)
古代帝王出殯,為何無數人寧願搶破頭也要去抬棺材?
6樓:筆削春秋
這麼多人搶著也要去抬棺,主要是因為抬棺以
後,在政治仕途上會有很大的便利,辛苦那麼幾天,然後為自己換來大好前程,這還有啥不划算的?這比那些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年可是省事兒多了,而且在家吭吭哧哧讀了十年,也不一定能有個大好前程,但是抬棺就不一樣了,起點就高了很多,所以大家搶著去抬棺。
古代對於生死輪迴是很講究的,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人去世以後,靈魂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然後延續這輩子的福分,所以越是有錢人家,陪葬品就越厚重。到了皇上這個級別,那棺材裡的金銀珠寶就不計其數,再加上身上的黃袍本來就很沉,那麼皇上的棺材就特別重,需要很多人合力才能抬得動。
所以就誕生了這樣一個職位:挽郎。要知道挽郎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這個職位對於家世、身體健康情況都有一定的要求,得是六品**以上的親戚裡面的健康小夥子才有資格入選。
然後抬完棺以後的這些小夥子,名單就會送去吏部,然後從白身變為國家認可的七品**,要知道科舉之後中舉的人也才七品。
試想,這麼一個做官捷徑,應該會獲得很多人的青睞吧?而且是給皇上服務哎,這說出去都是讓人嫉妒的經歷吧?更何況這之後的回報也是那麼的豐厚,難怪大家搶的厲害了。
況且這個事情比起寒窗苦讀可就簡單多了,多少讀書人在家讀書讀的昏天暗地,最後都不一定能中舉。
7樓:
在古代,能夠為帝王抬棺材的人,都會被封為七品**,這不知道是多讓人羨慕的事,既不用考取功名,又不用跟別人爭得頭破血流,就能謀得一官半職,這樣的美差誰都想要。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抬棺以後,在政治仕途上會有很大的便利,辛苦那麼幾天,然後為自己換來大好前程,
9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為皇帝抬棺的人被封為挽郎,就相當於七品**,在政治仕途上會有很大的便利,這麼個肥差當然都爭著去抬嘍。
10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因為抬棺以後,在政治仕途上會有很大的便利,辛苦那麼幾天,然後為自己換來大好前程,這還有啥不划算的
11樓:憶一木一浮生
為帝王抬棺材的這些人名叫挽郎,這些人要經過嚴格的篩選,而這些人之後就能夠獲得一個官職,不需要通過考試就能進入政治場。
12樓:司命南宮伊雪
當然有好處,很多人抬了棺材之後,平步青雲,步步高昇,不但在各種大臣跟前露了臉,而且還會得到賞賜。
13樓:匿名使用者
帝王的身份很尊貴,即使不在世了,還是有地位的,所以出殯時給他抬棺材也是一種榮譽。
14樓:涅磐擎天
因為在古代,能被入選為古代帝王抬棺材的人,之後即使不經過科舉考試也都會被封個官職。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被凌遲處死,中國歷史上被凌遲的人有哪些
n多 出名的有袁崇煥.石達開.方孝儒等 凌遲分3種。8刀.16刀和最狠的72刀 凌遲 俗稱 千刀萬剮 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凌遲 主要是針對犯了謀反 犯上作亂 口語狂悖 等 大逆 逆倫 罪的人設定的。也就是說,凌遲 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凌遲 的執行方式是將犯人零...
歷史上有多少位姓劉的皇帝
1 肯定是李姓最多,我查了下有關資料。漢族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最少出現過12個政權,共計有66位皇帝,當然還不包括一些少數民族政權和外國政權,如把少數民族政權和古代朝鮮李朝和越南李朝算進去的話,李姓皇帝人數將近有200位,單中國的李姓皇帝就有106位,也可以說李姓是世界上皇帝最多的大姓,不單純在中國是皇...
西安出了幾個皇帝,西安歷史上出了多少位皇帝
一共有66位皇帝。西周12個 秦3個 西漢13個 新王莽1個 更始帝劉玄1個 東漢獻帝1個 西晉愍帝司馬鄴1個 前趙劉曜1個 前秦6個 後秦3個 西魏3個 北周5個 隋3個 唐20個。 66位西周12 秦3 西漢13 新 王莽1 更始帝劉玄1 東漢獻帝1 西晉愍帝司馬鄴1 前趙劉曜1 前秦6 後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