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成為第一生產力,人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現有知識的貧乏和繼續學習的緊迫。“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方式”等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們可以看到在老年大學裡頭髮蒼白的老前輩揹著包進出於電腦,但與此同時,在許多中學生中卻出現厭學情緒,並且日益嚴重。
本文結合我校校情對初中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進行粗淺的**、,以求能找到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一、中學生厭學情緒的表現和危害。厭學情緒是指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有冷漠態度,甚至厭惡與學校、學習有關的一切的不良心理現象。
首先公佈一組資料,根據本人對我校初中部四個班的抽樣調查表明(調查物件根據班風的好中差各選取三個年段的1-2個班級,分別為七年紀e、h班,八年級a班,九年級c班),有78.7%的同學有一點厭學情緒,17%的同學有嚴重的厭學情緒,只有4.2%的同學無厭學情緒,而這種厭學情緒學生認為會帶來的影響是:
65%的同學認為會直接導致成績下降,25%的同學認為會發展到逃學,另外8%的同學認為會產生早戀心理,2%的學生別有看法。 由此可見:厭學已成為我校初中學生學習問題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問題。
厭學情緒在中學生身上主要表現為: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興趣弱,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缺乏主動性;不願意去班級上課,經常借整理內務或到醫務室看病為由故意遲到、早退,甚至無故缺課;即使是到班級上課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願意聽課,往往是走神、睡覺,甚至是搗亂,嚴重擾亂課堂紀律,使教學無常進行;他們對一切學習活動如練習、作業、考試等漠然置之;如強迫其學習,則會有痛苦、緊張、焦躁的情緒出現或言行出現對抗及無所謂態度。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是頂撞、打罵老師,逃學和離家出走。
初中生的這個年齡階段為14—16歲,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思維活躍,但看問題不全面、較膚淺,有時想法十分偏激;他們情感豐富、強烈,但欠成熟、穩定,易衝動失衡;他們渴望自主,但缺乏社會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也不強,卻善於模仿,易受社會影響,行動上帶有盲目性。因此這個時期也是逃學、出走的高峰期。在這個心理面貌不穩定,可塑性大的“危險期”,若出現厭學情緒,則很容易導致他們誤入歧途,荒廢一生。
二、我校初中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在被調查的位學生中,有12.5%的同學厭學情緒是來自家庭壓力;19.
9%的學生因和老師不合而產生厭學;由於自身原因而產生的厭學情緒中,有26.47%同學感到讀書辛苦,而在社會上游蕩非常的快樂,他們所看到的花花世界無奇不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社會對學生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一個原因是59.
5%的同學認為上課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完成也能產生厭學情緒。可以看出,中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既受外在的客觀因素如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不良的影響,也受中學生個人自身的主觀因素的影響。(一)、造成我校初中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客觀因素。
1、社會因素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事物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改變也體現在中學生身上,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和道德取向悄然改變。其中社會上出現的那些不良思想觀念,嚴重影響了中學生,導致他們出現厭學現象。
(1)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各領域中的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坡等,無不對中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於是“金錢至上”“享樂至上”“讀書無用論”在學生體中流傳開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在上課時講到“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一課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一學生問:“我最關心的是:什麼方法才能做到偷稅、漏稅呢?
”在我們震驚啞口無言之時,我們不能不陷入深思,社會讓學生看到和想到的是金錢的獲得以手段為贏家,而非腳踏實地的學習和積累。(2)目前社會上存在找工作“走後門”,一些不學無術的人同樣可以有很好的工作,這種現象嚴重地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助長一些有社會背景的學生對學習的無所謂態度,加劇了中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2、家庭因首先是一個自然人然後才是社會人。
而家庭是人最早進行社會化的場所。家庭是人生髮展的搖籃,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家長是孩子心靈的導師。在我校有12.
5%的學生厭學來自家庭壓力,其中有9.56%和家庭經濟狀況有關,有28.6%學生與家長、同學、老師缺乏溝通而產生厭學情緒。
可見不良的家庭環境對中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1)家庭成員重名利輕學識觀念和行為的錯誤示範作用,使中學生感到讀書無用,讀書吃虧,從而對教育價值的判斷採取功利主義的態度,產生厭學情緒。(2)陽光大部分的學生都來自家庭條件優越,甚至有著雄厚背景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在為孩子提供過於優越的環境和良好的家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溺愛。
有3%同學在心靈深處有這樣的看法:反正我的家長有權有勢,現在不努力學習以後都會找一份稱心的工作,所以他們不勤奮刻苦,不愛思考。另一方面許多家庭為孩子提供了出國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將希望寄託在出國上,將在校的生活僅僅當作是一個過度,因此他們對學習不熱情,久而久之產生厭學情緒。
(3)由於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有些家庭環境變得十分惡劣,如父母離異、分居,或父母工作不穩定,或父母興趣過分廣泛而無暇顧及孩子。這在我校嚴重表現為父母離異,再婚,或父母不在身邊,調查顯示我校有41.7%的學生沒有和父母一起生活,而由他們的其他的親戚代為監護,短則半年一年,長則十多年,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學生感受不到親人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愛,一個孩子寫道:
“我和父母在一起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坐在父母中間看電視”一個甜蜜而疏遠的印象。也正因為此,孩子從小行為養成習慣也欠佳,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孩子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校裡混日子,甚至逃學,到外面上網、打遊戲。3、學校因素(1)教育觀念陳舊,教育相對於社會而言,有相對的落後性,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雖然實行了新課改,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仍然在“應試教育”。
課改和校情結合帶來了困惑,如數學組:課本知識簡單,但考試難度較深,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在考試後有挫折感,教師無法把握教學難度:語文組,新課標對基礎知識教學要求降低,各類內容能涉及教材內容極少,佔不到20%,學生對課內知識不感興趣,而課外知識積累不多。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勢必帶來厭學情緒。其中39.7%的同學是由於成績不好而引起的厭學情緒,九d班阮琳琳在月考後反思中這樣寫到:
“我第一次考不好時不知道怎麼辦,很難過,很自卑,只想著要好好努力,可是幾次下來都沒有進步,我再也不想努力了,接下來我也不自卑了,習慣了。”這是一個孩子由自卑轉向了麻木!(2)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手段不夠多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封閉式的教學有利也有弊,其弊端在於對外界的資訊收集不夠快速、及時,在知識更新迅速的時代,教師,這個“傳道授業解惑者”未能及時充電,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有些教師未能依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計劃,草草了事,使得學生興趣索然,味同嚼蠟。成為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二)中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主觀因素。
從造成資訊時代中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主觀因素方面來,主要是學生個人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缺乏學習的自信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1)缺少理想抱負,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理想是一個人奮鬥的動力,但有些中學生對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明確的目標。
他們到學校或是迫於父母的壓力,或只是尋找玩伴,把學校當作避難所、遊樂場,而非求學的地方。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很容易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2)文化知識基礎不紮實,缺乏學習的自信心中學生**感很強,極要自尊,極要“面子”。
可是有些中學生因為文化知識基礎不紮實,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學習成績不理想,就認為學習不能給自己帶來喜悅,反而使自己“丟人現眼”,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從而產生厭學情緒。(3)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中學的學習比小學要緊張、繁重,紀律要求也更嚴格,我校是全寄宿,離開父母,生活,飲食起居很不適應,容易感到苦、累,心理上不堪“重負”,只好用棄學回家來解決。
三、消除和預防學生厭學的一些方法由於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預防他們的厭學情緒就必須多方面入手。(1)事物發展內因是關鍵,要消除和預防厭學情緒,主要是靠學生自身努力。為避免出現厭學情緒,他們應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學習目的的教育與理想教育相結合,召開故事會,介紹一些名人奮發讀書的故事,開主題班會,如:
“美好的原望”、“二十年後來相會”,教育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利益緊密在一起,展望社會發展對人生的知識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自覺刻苦學習。(2)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因此,在幫助學生糾正厭學心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加強家校,及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在學校裡種種表現,並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
本學部一些班主任採取每週“家校卡”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3)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愛老師在十天的寄宿生活中,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特別是班主任在生活和學習上尋找關愛和教育的契機。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重拾自信。
教師要經常一些機會,比如讓他們怎樣回答一個看似困難其實簡單的問題,當眾朗讀他們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陣熱烈的掌聲,兩句讚揚的話語,幾件微不足道的小獎品,就有可能讓這些學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可貴的自信。(4)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如:
改變課堂環境,完成角色的轉變;運用包括多**在內的多種手段,把課堂變成一個大舞臺,並且多準備幾副面孔,學生就會有新鮮感。新鮮感有了,興趣還會少嗎?以賽促練,變逼迫為激勵,學習性遊戲和遊戲性學習,如機智問答,猜謎語等,學生在課堂活躍起來,甚至考起老師,這樣效果就明顯不同了。
(5)建設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以達到活動育人的目的,如:開展智力競賽,演講比賽。組織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小創造小發明,小**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參與一些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調整價值取向,熱愛科學知識。
(6)積極加強教師素質,任用有較強工作責任心的教師為班主任,深入紮實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形成團結的班風和向上的學風;改善教學設施,保證教學質量;完善學校的後勤工作,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免去後顧之憂,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總之,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尊重孩子,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的發展。
初三班主任怎樣對待學生的不良表現
要看什麼不良表現?是哪一方面的,如果學生有什麼地方表現不好的話,最好是和他單獨談談,多溝通溝通,這樣也許能對他有些幫助,如果不問明就叫他去寫檢討書。應該對他進行面談 面談是溝通,能讓他認識錯誤 或者寫檢查 用書寫方式也能讓他認識錯誤 抄課文,放學在辦公室門口罰站,這些辦法都能使他認識錯誤,並虛心改正...
我家孩子初三不上學,班主任和家長會有法律責任嗎
你家孩子初三不上學了,就是班主任和家長會有法律的責任嗎?就是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會負有責任的,因為現在是義務教育的年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應該會違反了就是義務教育的律法吧,而且我覺得如果真的要追究的話,這個肯定是需要,罰款的,不過我覺得因為現在有很多種特殊的情況,這個如果是家長的話,我覺得還是讓孩子上...
請問我現在初三畢業了,班主任讓我給每個教過我們班的老師送禮物
如果你指導老師的喜好的話就最好了,但是如果不知道的話,語文老 師可以送書或者貴的鋼筆之類的。數學 英語老師女老師可以送絲巾 包包或者錢包,男老師可以送手錶或者領帶。體美音這些老師就可以送一些禮品店裡的禮物,例如 花瓶,盒 各種擺飾商品等等。你可以邀請你班同學和你一起去挑選禮物。這個好難啊,我們都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