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加菲喵喵肉嘟嘟
“忌日”指先輩去世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禁忌宴會、飲酒及各種娛樂活動,因此稱“忌日”。
例如:《後漢書·申屠蟠傳》中說:“九歲喪父……每忌日,輒三日不食。
”又如:魯迅在《準風月談·禮》中說:“事親當然要盡孝,但歿後的辦法,則已歸入祭禮中,各有儀,就是現在的拜忌日,做陰壽之類。
”清明節時人們說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
而我國古籍中說的“祭日”與此不同。“祭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祭禮之一。天子於每年春分設大壇祭祀太陽神。
“忌日”是指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古時每逢這一天,家人禁忌飲酒作樂,因此叫“忌日”,也稱“忌辰”。這裡的“樂”字,也可以讀悅(yuè),指的是“不作樂,不奏樂”的意思。
當然由此可以知道“忌日”當天也是不能歡笑的。
據《禮記•檀弓》記載:子思曰:“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
就是說守喪長達三年,以表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三年之後,也要不時懷念父母,子女懷有的哀情是要伴隨一生,尤其是在父母去世的忌日時,更應如此。所以,《禮記·祭義》: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毛先舒《喪禮雜說》:“忌日,古謂之終身之喪。是宜素冠白衣,婦女亦更素服,終是日不易焉,是日不飲酒、不食肉、不聽樂。
”就是說這一天是不舉行娛樂活動,素冠白衣,不奏**,不聚會喝酒,與平日有所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忌日:a亦稱忌辰,是長輩去世的日子。b迷信的人指不宜做某事的日子
祭日:古代重要祭禮之一。天子於每年春分設大壇祭祀日神;或者就是各民族的法師開壇祭天,祈求保佑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差別大了啊!
祭日是祭奠祖先或者已逝者週年等日子。
忌日是指一般不適合做一些事情的日子,比如說:婚喪,搬遷等!
一週年祭日有什麼講究
4樓:軍讓興錦
一、按中國古代的喪葬祭祀儀式:
1、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後一週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
這就是說,到了小祥之祭後,孝子可漸除身上的喪服,換上吉服。例如男子可以除去頭上的喪帶,換上熟絲織成的練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稱"練祭"。小祥祭祀的重點是以練服代替喪服。
2、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後兩週年的祭禮,稱"大祥"。在古代,儒家經典規定,卒哭祭後,孝子只能吃粗飯飲水,小祥祭後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後飯食中則可用醬醋等調味品。
3、禫祭 禫為喪家除去喪服的祭祀。禫,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
"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禫祭時,在向死者叩頭跪拜、上供祭品、燒紙錢之後,要宴請賓客。此祭舉行後,喪事才算辦完。
喪家生活歸於正常。
二、祭祀祭品.
祭祀時,祭品是不可省略的。因為人們想象亡魂在陰間也像人一樣要吃、要喝、要穿、要交易買賣。所以要經常供上食品供鬼魂吃喝,焚化紙錢使他們有錢可花,焚燒紙做的衣服器具使他們有穿有用。
一般說來,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為祭祀品。祭品,可以是實物,也可是紙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徵性的實物。人們認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種精神、氣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氣而不食其實體,大多數情況下祭品是可以為祭祀民食用的。
送祭品的方法主要有二種:一是用火燒掉祭品使氣息上騰於天空以便亡靈享用。二是將祭品置於死者靈前或墓前以待亡靈自己來享用。
另外,在中國古代,身份不同的死者,祭品也有不同的等級規定,不可逾越。
5樓:匿名使用者
上墳、燒週年,各地風俗不同。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在墳頭供奉一杯酒、四樣菜餚(紅燒魚一條、紅燒肉、燒豆腐、炒青菜)、飯一碗。
在墳前燒紙、金銀錠、冥幣等等。還要鞠躬致哀。時間一般放在清明前10天裡,或清明後10天裡。
還有一種比較時尚的做法:帶一束鮮花,去墳頭鞠躬致哀。時間同上。
有的地方做週年時,要請和尚或尼姑做佛事、超度亡靈。
6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
問一下家裡的老人好一些
或者你不講究也可以的
現代人沒關係的
過祭日有什麼講究
7樓:優質
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
祭日活動由來已久,源於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
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傳統。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後;殷尚白,選在紅日當頂時舉行;周尚赤,習慣於早晨和黃昏時祭日,此時太陽皆呈紅色但周代以"天"為最高神,日神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時節進行祭祀。特別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祭日於郊外,儀式隆重。
遇有日食,瞽人樂官進鼓擊之嗇夫馳騁取幣以禮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上下一致奔走救日。這種儀式,在解放前某些地區依然留存。
祭日的另一個解釋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譬如人們習慣把清明節稱作"祭日"。[2] 而人們通常說到的紀念某人去世的日子應為"忌日",也叫"忌辰"。
參考資料
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068007-6281075.html
8樓:英麟昌
親人的週年祭日,切不可給墳墓填土或者挖土,會破壞墳地生氣的聚集,不利於後人運勢;燒週年時紙錢祭品是必不可少的;不可穿紅戴綠。
1、清掃墳墓
自親人去世已經時隔一年時間,我們去上墳燒週年的時候,首先就是要清掃墳墓周邊的雜草,給陰宅一個明亮的空間,同時也是防止燒紙時發生意外。但注意的是“新墳三年不能動土”,切不可給墳墓填土或者挖土,會破壞墳地生氣的聚集,不利於後人運勢。
2、燒紙錢擺祭品
燒週年時紙錢祭品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希望先人麼在另一個世界有酒有肉有錢花,能過得更好,還是我們孝順一種表現,對他們的懷念。種類可以多樣,一般說來,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為祭祀品。
祭品,可以是實物,也可是紙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徵性的實物。人們認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種精神、氣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氣而不食其實體,大多數情況下祭品也都是可以食用的。
3、不可穿紅戴綠
一週年祭日的時候,子女還在服孝期間,雖然可以著吉服了,但是上墳時還是要多多忌諱,不能穿紅戴綠,這是對祖先的不尊敬,也會驚擾先人安息,於逝者於生者都不吉利。
忌日應該是一個人去世的那天還是出殯的那天? 15
9樓:漫隨流水
去世的那天。
忌日,意思先人的卒日稱忌日,每逢忌日設筵席祭內祀稱為做忌日。“忌容日”過去也叫“忌辰”。忌日就是人死的那天的日子。
出自《禮記·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白話譯文: 君子有終身的悲痛,那就是每年父母的忌日。
除了清明節之類的日子外,家屬、親友也會在“忌日”這一天掃墓、燒錢、祭拜死者。
祭奠的獨特習俗: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
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10樓:左岸天使
注意,“忌日”和“祭日”是不同的語法內容。所謂“忌日”是為了忌諱或是迴避諱一些事物或事件而設定的日子答!比如說老黃曆中的“宜”“忌”等。
“祭日”只是指去世幾週年,去世後百日祭奠不算祭日,“祭日”的週期是一年,即常說的逝世幾週年,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把“祭日”叫做“忌日”,因為“忌日”的範圍比“祭日”要廣。所以在親友逝亡方面,“忌日”應取“祭日”之說,也就是親人去世那一天!
一週年祭日有何講究,一週年祭日有什麼風俗
說談大學 許可穿紅戴綠 應該保持一種雅素服飾 不可以大聲喧譁 吵架 這會驚擾了老人的靈魂不得安寧 祭日的供品不可以湊合,誠心誠意的採買 製作 擺供 如果在墓地舉行悼念儀式,所有上得 香火 一定要燃完了才可以離去,絕對不可以早早離開,此乃最應記住的俗禮。 騎驢探生活 親人的週年祭日,切不可給墳墓填土或...
三周年祭奠能提前一天嗎三周年祭日能提前幾天嗎?
為亡故之人過三周年祭奠,可以提前,但不可以錯後。祭奠屬於對亡故之人的懷念和追思。三周年屬於較大的紀念日。民間對於一週年 三周年 五周年 十週年為較重要的紀念日,提前做好準備。聚齊家裡較重要人員,安排好各自的班次,以每乙個小家庭為單位,備好各自的祭奠用品,按約定的時間前往墓地祭奠。由於家中較重要人員的...
和女友談戀愛快一週年了,在一週年那天要怎麼慶祝呢,去吃什麼,還有送什麼禮物比較有紀念意義呢,還是大
我還記得當時的她,穿著一件淡色的連衣裙,在閃著光芒的湖邊,輕輕抱住我,午後寂靜無人的校園裡,我吻了她,應該說是她想讓我吻她,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比kiss我更能幫她傳遞她已經愛上我這一事實的辦法。我們在陽光下肆無忌憚的享受彼此。我和她是在回學校的校車上認識的。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自己學校的校車,每次坐上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