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為什麼要寫敬亭山

2021-07-08 18:07:27 字數 4606 閱讀 8927

1樓:科學喵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後,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於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原文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如下: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樓:5如

檢視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我來答 檢視全部3個回答

r5616559g

lv.4 2011-02-19

李白在敬亭山的一段情緣

《宣城縣志》 說:「敬亭山自謝李相繼賦詩,遂有名於天下。」應該說,李白比之於謝朓,當更名彪千秋,是李白使敬亭山名揚更甚,以至於今日一些海內外李白研究者、名儒哲士,萬里跋涉,不辭勞苦,來尋訪這座皖南名山。

安旗、郭沫若先後尋蹤至此。1939 年,當代詩人**將軍,戎馬倥傯路過敬亭山,作《由宣城泛湖東下》 「敬亭山下槽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的光輝詩篇,令敬亭山再獲殊榮。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的一天,53歲的李白來到宣州敬亭山。從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二年,李白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了,他輾轉遊遍了大江南北。天寶四年,李白更熱衷於求仙訪道。

追隨謝靈運的足跡,暢遊浙江天台天姥山。在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裡,李白高傲地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在滔滔的黃河邊,李白高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對謝朓曾做過太守的宣城,李白更是嚮往,從九華山下山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敬亭山。在山上,李白遇到一位道士,道士並不知道他是李白,望著脫俗清高、風流倜儻的李白,竟脫口而出:先生乃仙胎仙骨也。

由於李白桀驁不馴,傲視權貴。於是,讒言和誹謗飛滿宮廷,冷遇和白眼接踵而至。他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於是大自然就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尋求安慰和快樂,在敬亭山李白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獨坐敬亭山》,竟造就了一座詩山,也同時引出了乙個令人感懷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

(此純屬民間傳說,也算是小三劈腿吧——因為此時李白已是幾個孩子的爹了)!

公元756年秋,安史之亂的第二年,敬亭山山腰處道教翠雲庵裡,一位中年道姑敲著木魚,一邊想著心事一邊輕聲地念著經。道姑走出翠雲庵,在當年李白獨坐的那個亭子裡,她想念著大詩人李白。在這兵荒馬亂中,李白,你在**?

身體康否?生活可安寧?我是多麼為你擔心啊!

此道姑是誰?她與詩仙李白有何關係?也許說出來嚇你一跳,她就是當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唐睿宗皇帝李旦的第十個女兒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的生母是竇氏,玉真公主降生不久,竇氏就被當時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玉真公主自幼喪母,由太平公主撫養。由於受父皇李旦和姑母太平公主信奉道教的影響,玉真公主豆蔻年華便入道,入道後雲遊天下。

在雲遊中,公主結識了才華橫溢的平民道友大詩人李白,他們跋山涉水,攀登崇山峻嶺,穿越綠水青山,在旅遊中,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同時,也產生濃濃的情誼。

據傳玉真公主是追著李白才到敬亭山的,後來,李白被唐玄宗聘為翰林,為聖上起草詔誥,為聖上吟詩作歌,這與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的推薦顯然是分不開的。但李白到長安後,一位是高貴的皇家公主,一位是普通的平民詩人,雖然唐皇朝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清規戒律肯定不少,他們不可能經常接觸。李白在離開長安後,寫過一首《長相思》,同時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之苦:

「美人如花隔雲端」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這些真真切切、纏纏綿綿的詩句,是不是傳達出兩人真摯的情感呢?讀者自行揣測吧!

天寶三年,李白因個性剛直,傲視權貴,遭讒言,被李隆基賜金還山時,玉真公主鬱鬱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號,罷邑司,表示對皇帝對李白不公正處置的不滿。在這裡,我們可看出玉真公主的俠義和剛烈,也表明玉真公主與李白性格上的相似處:剛正不阿,蔑視權貴。

還可以看出,他們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和感情。李白離開長安後,玉真公主一直關注著李白的行蹤。她看到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知道李白到過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對敬亭山的景致倍加稱讚。

公元755年,為了避難,也是為了追尋李白的行蹤,玉真公主就在敬亭山翠雲庵出了家,號稱持盈法師。在玉真公主的眼裡,敬亭山似乎已成了李白的化身,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黃昏,敬亭山都有它不同的身姿,玉真公主彷彿看到了李白,似乎每日都在和李白親密地交談。

有意思的是,在今日敬亭山的玉真公主塑像後(即被老百姓稱為皇姑墳的墓),往上不到半里路,就是李白的獨坐樓,裡面的李白塑像真是孤零零的,空曠得有點怕人,兩人就這樣隔著竹林遙遙相望,無言的淚水像皇姑泉水一樣默默地流淌。而皇姑泉的水似乎早已枯竭,李白獨坐樓在秋日的黃昏裡,也顯得格外的淒涼……

3樓:

李白在敬亭山的一段情緣

《宣城縣志》 說:「敬亭山自謝李相繼賦詩,遂有名於天下。」應該說,李白比之於謝朓,當更名彪千秋,是李白使敬亭山名揚更甚,以至於今日一些海內外李白研究者、名儒哲士,萬里跋涉,不辭勞苦,來尋訪這座皖南名山。

安旗、郭沫若先後尋蹤至此。1939 年,當代詩人**將軍,戎馬倥傯路過敬亭山,作《由宣城泛湖東下》 「敬亭山下槽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的光輝詩篇,令敬亭山再獲殊榮。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的一天,53歲的李白來到宣州敬亭山。從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二年,李白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了,他輾轉遊遍了大江南北。天寶四年,李白更熱衷於求仙訪道。

追隨謝靈運的足跡,暢遊浙江天台天姥山。在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裡,李白高傲地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在滔滔的黃河邊,李白高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對謝朓曾做過太守的宣城,李白更是嚮往,從九華山下山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敬亭山。在山上,李白遇到一位道士,道士並不知道他是李白,望著脫俗清高、風流倜儻的李白,竟脫口而出:先生乃仙胎仙骨也。

由於李白桀驁不馴,傲視權貴。於是,讒言和誹謗飛滿宮廷,冷遇和白眼接踵而至。他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於是大自然就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尋求安慰和快樂,在敬亭山李白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獨坐敬亭山》,竟造就了一座詩山,也同時引出了乙個令人感懷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

(此純屬民間傳說,也算是小三劈腿吧——因為此時李白已是幾個孩子的爹了)!

公元756年秋,安史之亂的第二年,敬亭山山腰處道教翠雲庵裡,一位中年道姑敲著木魚,一邊想著心事一邊輕聲地念著經。道姑走出翠雲庵,在當年李白獨坐的那個亭子裡,她想念著大詩人李白。在這兵荒馬亂中,李白,你在**?

身體康否?生活可安寧?我是多麼為你擔心啊!

此道姑是誰?她與詩仙李白有何關係?也許說出來嚇你一跳,她就是當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唐睿宗皇帝李旦的第十個女兒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的生母是竇氏,玉真公主降生不久,竇氏就被當時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玉真公主自幼喪母,由太平公主撫養。由於受父皇李旦和姑母太平公主信奉道教的影響,玉真公主豆蔻年華便入道,入道後雲遊天下。

在雲遊中,公主結識了才華橫溢的平民道友大詩人李白,他們跋山涉水,攀登崇山峻嶺,穿越綠水青山,在旅遊中,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同時,也產生濃濃的情誼。

據傳玉真公主是追著李白才到敬亭山的,後來,李白被唐玄宗聘為翰林,為聖上起草詔誥,為聖上吟詩作歌,這與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的推薦顯然是分不開的。但李白到長安後,一位是高貴的皇家公主,一位是普通的平民詩人,雖然唐皇朝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清規戒律肯定不少,他們不可能經常接觸。李白在離開長安後,寫過一首《長相思》,同時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之苦:

「美人如花隔雲端」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這些真真切切、纏纏綿綿的詩句,是不是傳達出兩人真摯的情感呢?讀者自行揣測吧!

天寶三年,李白因個性剛直,傲視權貴,遭讒言,被李隆基賜金還山時,玉真公主鬱鬱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號,罷邑司,表示對皇帝對李白不公正處置的不滿。在這裡,我們可看出玉真公主的俠義和剛烈,也表明玉真公主與李白性格上的相似處:剛正不阿,蔑視權貴。

還可以看出,他們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和感情。李白離開長安後,玉真公主一直關注著李白的行蹤。她看到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知道李白到過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對敬亭山的景致倍加稱讚。

公元755年,為了避難,也是為了追尋李白的行蹤,玉真公主就在敬亭山翠雲庵出了家,號稱持盈法師。在玉真公主的眼裡,敬亭山似乎已成了李白的化身,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黃昏,敬亭山都有它不同的身姿,玉真公主彷彿看到了李白,似乎每日都在和李白親密地交談。

有意思的是,在今日敬亭山的玉真公主塑像後(即被老百姓稱為皇姑墳的墓),往上不到半里路,就是李白的獨坐樓,裡面的李白塑像真是孤零零的,空曠得有點怕人,兩人就這樣隔著竹林遙遙相望,無言的淚水像皇姑泉水一樣默默地流淌。而皇姑泉的水似乎早已枯竭,李白獨坐樓在秋日的黃昏裡,也顯得格外的淒涼……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五絕作於753年(天寶十二年)秋遊宣州時,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遊,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

獨坐敬亭山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什麼感情

獨坐敬亭山 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獨坐敬亭山描寫的是什麼景色獨坐敬亭山前兩句描寫了什麼景色

眾鳥,孤雲,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寫的是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是詠志詩。zh ng ni o g o f i j n 眾 鳥 高 飛 盡 g y n d q xi n 孤 雲 獨 去 閒...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的情感

全詩展現了乙個孤僻高傲的詩人的形象。眾烏距己甚高且已飛去,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他的孤僻。那孤雲不正是詩人自己?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閒,又體現了他的高傲。最後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獨坐敬亭山 詩意畫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