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①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②,為司隸校尉。詣③門者,皆俊才清稱④及中表⑤親戚乃通⑥。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⑦親。”既通⑧,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⑨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⑩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cù jí)。
註釋:1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
建安元年(196),徵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能詩善文。
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疏》。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2.即李膺,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現在河南襄城)人。當時頗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納者,名為“登龍門”。因與太學生首領郭泰等結交,反對宦官專權而被誣入獄。
3.詣:前往,到。
4.清稱:有清高的名稱。
5.中表,古代父親姐妹的兒女為外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為內表,合稱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報。
7.府君:李元禮曾任漁陽太守,故稱“府君。”
8.既通:通報之後。既,已經。
9.僕:我,謙稱。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為“仲尼”。
12.伯陽: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訪您的祖先伯陽為師。先君,死去的祖先。師資,老師。當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說“有師資之尊”。
14.奕(yì)世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來。
15.莫:無
16.語:告訴他
17.小時了了(líng lì):小時聰明。了了:聰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侷促不安。
譯文: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已經通報上去,上前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
“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恭敬而不安,手足無措。
2樓:允小鮃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
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
“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
“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小時了了 原文和譯文
3樓:風的指引
1、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扎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元扎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棄世為通好也。”
元扎及賓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陳題後至,人以其言語之,起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住。”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2、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來到李元禮的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
”經通報以後,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文舉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放過一會兒也來了,別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陳進聽了,感到侷促不安。
作者劉義慶
小時了了的作者劉義慶相關事件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自15歲以來一路平步青雲。其中任祕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6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後因疾還京,於41歲病逝於建康(今南京),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願意捲入劉宋皇室的權力鬥爭。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
劉義慶生有5個兒子,均有功名:長子劉燁(一作曄),嗣封為臨川王;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劉穎,任前將軍;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
臨川哀王劉燁,官至通直郎,後被太子劉邵殺害。劉燁生子劉綽,字子流,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後裔不明。
4樓:光之崽種暮雲野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講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
”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孔融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
孔文舉來到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經通報以後,孔融進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答道:
“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李元禮和他的賓客們沒有不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就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侷促不安。
5樓:沫然a夢
《小時了了》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
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
“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陽曾經有過師友之誼,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
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6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來到李元禮的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
”經通報以後,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文舉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放過一會兒也來了,別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陳進聽了,感到侷促不安。
舉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實際例子,辯論賽用的,古今中外越多越好
漢朝末年 東漢 北海地方出了乙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 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 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都是什麼,世界十大未解之謎是
未經查明的空中飛行物,國際上通稱ufo,俗稱飛碟。據目擊者報告,不明飛行物外形多呈圓盤狀 碟狀 球狀和雪茄狀 20世紀40年代末起,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急劇增多,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 2.尼斯湖水怪之謎 關於尼斯湖水怪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聖哥倫伯和他的僕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僕...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十界十大未解之謎是那十大?
古代遺址的不解之謎 半坡遺址之謎 中國也有金字塔嗎?華夏第一都到底在 由發掘甲骨而發現的殷墟是商代的古都嗎?塞外雄關玉門關之謎 湖北銅綠山礦冶遺址開始於何時?長城的兩端到底在什麼地方?南越王國宮殿之謎 故宮為何稱為紫禁城?樂山大佛如何能儲存得如此完好?懸空寺之謎 阿房宮真的是項羽燒的嗎?秦始皇陵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