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時說普通話為什麼會引得一些村民在背後指指點點

2021-08-07 06:35:31 字數 3590 閱讀 9925

1樓:科妖目

生,說白了,你回老家,講的話很不一樣,就很生

2樓:嗒嗒我愛你

小時候媽媽帶我回村裡,村裡的阿姨會說,“城市仔回來了”,或許她只是在開玩笑,但是我並不開心,說得好像我與他們割裂了。但是後來真的割裂了,村裡面的那些小夥伴長大後都不認識了,觀念不一樣沒辦法。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的,城市也一樣。

我的方位感特別差,應該算得上“路痴”,有一次我跟媽媽說,我不知道某某街在**,鄰居那個奶奶馬上就說了,“連某某街都不懂,哼!”語氣裡盡是鄙視啊!好吧,我什麼都不懂。

我就覺得吧,你可以不認同別人的行為舉止,但是不要在背後指指點點,這樣只會暴露出你的素質低下。

3樓:沉夜孤星

這種現象我確實遇到過。在我上學的時候,外出打工的人並不是很多。而我的一個遠房親戚去廣州打工才半年時間,回家以後,他居然講起了一口彆扭的普通話,以此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記得那次他來我們家做客,他前腳剛走,村裡的老人就說他是“騾子學馬叫”,是個“假洋盤”。後來這些話不知麼被他的父母知道了,他爸狠狠地說了他一頓,他就老老實實地說我們本地方言了。而我們村上有一個赤腳醫生,他家的孫子才一歲多的時候,他兒子一家人就去了北京定居。

現在,他孫子已經二十多歲了,去年過春節他們一家人回村裡來,他的兒媳還是說一口地道的家鄉話。而小夥子卻和村民們說普通話,可是,村裡的老人並沒有指指點點,因為他們理解,那小夥子從小在北京長大,家鄉話他肯定會的不多。所以啊,如果你是外出沒幾年,回家卻說普通話,村民肯定覺得你,一是作秀,二是忘本,所以,他們會在背後指指點點這也很正常。

4樓:匿名使用者

從上高中開始,就離開了家,先是去到市裡上學,後來又是到省會上大學,跟故鄉的距離越來越遠,心卻一天比一天更想念那個生養自己的地方。再後來,參加了工作,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這個以前那麼討厭現在卻是這麼懷念的地方。不能忘本,葉落歸根,大概也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在外多年,總覺得普通話雖然好聽,可是有時真的表達不出我當時想要的那種情緒,方言的存在就是它的意義。回到農村,從不講普通話,首先不說其他人聽著會覺得怎麼樣,光是自己說出來都覺得難為情。都是一群認識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誰說話喜歡結巴,誰說話嗓門大,誰說話喜歡帶髒話,誰說話肚裡有點墨水,自己比誰都清楚。

本來就是個農村人,就是出了幾年的遠門,怎麼說話都變了呢?沒必要把自己弄的另類,也沒必要刻意地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有出去見過廣增長過見識的人。老老實實守住自己的魂,別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兒。

5樓:抽轉組

從小就隨父母工作出來了,回老家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每次只要坐上火車,越往南,說著家鄉口音的人會越來越多。有時我會欣喜地和她們攀談,有時會靜靜的聽著,感覺很遙遠的記憶都被喚醒,很熟悉,很親切。

回老家的時候,很喜歡說著半生不熟的家鄉話,磕磕絆絆的參與其中,雖然一張嘴就會被表姐“嘲笑”我的不正宗,有時候她還會很皮的學上一學,但我依然很開心。心裡覺得,只要我還有一絲絲的鄉音在裡面,我和老家的距離就不算太遠,不遠。

6樓:尹朶月

不管你出去在城市待了多少年,你的鄉音和習俗是不會改變的,為了不使自己顯得那麼格格不入,我覺得你既然回到農村了,還是說家鄉話吧,雖然有時候覺得這樣會很彆扭,但是沒辦法啊,還是入鄉隨俗的好,你說是不是呢?現在說普通話已經成為了一種所必須的預設行為,但是農村裡的人,特別是那些老人,他們的思想觀念陳舊,總覺得回到家鄉就應該說家鄉話,如果大家都說家鄉話,只有你自己說普通話,會給人一種很彆扭的感覺,還是尊重一下他們吧。現在的中年人也已經開始說普通話了,可以說不久的將來全國各地都要說普通話的,而且目前為止普通話已經成了全國各地的人們交流的一種最流行的,跟各種方言比起來,普通話當然是好聽又好懂了。

至於你所說的在農村說普通話,被一些村民在背後指指點點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要不現在的學校已經從小學生抓起了,全部都是說普通話的,現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小孩子,都會說普通話,也都說普通話,這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作為一個年輕人特別是經常在全國各地跑的年輕人,不會說普通話很不方便,也會讓人瞧不起,作為一箇中國人,必須要學會普通話,大家覺得呢。

7樓:小月

中國人講究人情禮貌,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出去外面工作幾年,回到農村,和親戚朋友見面,當然要說家鄉話,更顯得親切自然,親不親家鄉人,假如你在外地,工作和上班,每天都說著普通話,突然有一個人,和你說句家鄉話,你是不是覺得很親切,有一種想親近他的感覺,俗話說得好,老鄉遇老鄉,兩眼淚汪汪,故土難離,家鄉難忘,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一個人的根,家鄉的緣源所在 ,人不管怎麼走多遠,離家鄉時間有多長,對家鄉那種與生俱來的純樸感情 ,是永遠難忘的,忘了家鄉,就是忘本。近幾年,人員交流頻繁,人們來往日益密切,很多人都離開家鄉,在外地工作,平時工作也講的普通話,沒有遇到家鄉人,家鄉話也很少講了,即使是在家鄉的孩子,現在也和過去明顯不同,老師教孩子的也是普通話,家鄉附近也有很多外地人來工作,大家平時交流,說普通話反而更多了,家鄉話反而沒有什麼機會講,連孩子們在家裡講的也是普通話,有些新生代父母,教孩子學的都是普通話,現在我發現,確實有些孩子,連家鄉話都不會說了,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好現象,也許是件好事吧,方便人們更通暢的交流,若干年後,大家都說的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說家鄉話少之又少,到那時,人們相遇會說一口家鄉話,真的是一種珍貴奇遇。

真的是這樣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8樓:汲凡絲

小時候我一直在農村生活,可以說村裡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自小看著我長大的,在那個環境中,我從**的就是一嘴我們那的村話,除了上學時在課堂上會說幾句普通話。後來上學,工作,在城裡定居,周邊的人講的全是普通話。時間一久,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張嘴就說普通話的習慣。

甚至有時和父母交談,一時沒轉換頻道,溜出來的也先是幾句普通話。不是說已經忘了家鄉話怎麼講,只是一種習慣而已。因為逢年過節的也都會回老家,記得有一次,回村見到一群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姨坐一塊兒聊天,就上去和她們打招呼,很習慣的,嘴裡蹦出來的也是一句普通話。

姨們愣了一下,然後一起取笑我說:“小妹現在已經是城裡人了,都不會說我們村裡話了哦!你那個官腔,我們可聽不懂哦!

”明知她們只是一句善意的玩笑話,但我還是瞬間臉紅了,忙用村話和她們解釋。姨們這時才放過我,說:“嗯,沒忘本,這口村話還很地道!

”這之後再回老家,哪怕是不小心,我都不敢溜出普通話了。當然,我這次的經歷,姨們對我並沒有什麼惡意,都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無非是一句玩笑話而已。但是,鄉音鄉情,對於一個農村人來說,真的很重要,走到哪都不能忘,因為那是自己的根。

客家人甚至還有“不說客家語,不是客家人”的傳統。

9樓:消化

說普通話被人指指點點,這個情況是好幾年前才會是這樣吧。當時老人的思想比較保守,認為村裡明明都是講方言的,還要故意講普通話,給他們的感覺就是在作秀、炫耀,“半洋半土”,簡直不倫不類。他們還認為那些外出求學或打工的人,因為長久在外,都不大會說家鄉話了,這些都是忘本的人。

老人又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那些人還在那裡嘰裡呱啦地說個不停,簡直是雞同鴨講。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速度加快,文化的融合,我們那裡的人可不這樣想了,他們的思想也跟上時代了。他們逐漸改變了保守、封建、古板的思想,他們已能夠接納新文化、新事物,不再認為說普通話的人是“異類”。

很多以前不會說普通話的長輩,現在普通話都說得賊溜!有很多老人跟自己的孫子孫女聊天都是說普通話呢。況且,不管是外出求學還是打工,很多時候都需要使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所以學習普通話也是很重要的。

不過呢,大多數時候,在家裡還是會說方言,畢竟方言比較親切,也需要得到保護,不能讓方言消失了。方言也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遺產之一。

上海的人說普通話嗎,上海人為什麼不說普通話?

在學校裡基本上是講普通話的,但是在外面公共場合,比如當你在購物時,上海本地方言較多,來到上海首先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上海話,不過不用擔心,到了上海以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會的,就像學習外語一樣不要怕開口,多多與上海人交流就可以了,祝你在上海求學順利! 綠璃忘川 方言是肯定講的 如果你開口是普通話的話,...

為什麼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四川人說普通話是什麼樣的?

消失 在四川流行一順口溜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是說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將四川人說的普通話稱為 川普 或 椒鹽普通話 典型的椒鹽普通話如下兩段 狗日的耗子,把我家的洋鹼 肥皂 咬了一個缺缺 缺口 還有一段四川山區歡迎劉德華的椒鹽普通話 翻迎歌星劉德法,來到我們山喀喀!歡迎歌星劉德華,來...

為什麼有些香港明星平時說普通話不標準,但是唱歌就很標準

莫文蔚和陳奕迅了。這兩位作為樂壇的天王天后級別的人物,他們的華語歌真的是一點都聽不出口音。唱歌聽不出口音算不上什麼,他們再拍戲演電影的時候都可以全靠自己來說臺詞,而不需要配音。再看看其他很多的香港藝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歌曲的歌詞都是相對固定的,而且像twins這樣的,公司是請了人專門教說普通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