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編鐘的問題,曾侯乙編鐘一共有多少件組成?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編鐘涉及的問題)

2021-08-22 04:20:23 字數 4759 閱讀 8762

1樓:匿名使用者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鍾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於祭祀或宴飲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鍾、鈕鍾、鎛鍾等不同稱呼。

頻率不同的鐘依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鍾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階,稱之為編鐘。鐘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關。商代的鐘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東周時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

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

這套編鐘出自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同期出土的還有其它樂器近百件。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

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鍾,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註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鍾,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 紋,細密精緻,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鎛鍾共65枚。

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於**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係。另有一件鎛鍾,位於下層甬鍾中間,形體碩大,鈕呈雙龍蛇形,龍體捲曲,回首後顧,蛇位於龍首之上,盤繞相對,動勢躍然浮現。

器表亦作蟠虺裝飾,枚扁平。鎛鐘上有銘文,記述此鎛鍾乃楚惠王贈送的殉葬品)。 此外,更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體只能發出一個樂音,但是編鐘的每件種都能發出兩個樂音,並且互不干擾。

鍾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樑木質,繪飾以漆,橫樑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樑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託頂樑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

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

這套編鐘深埋地下二千四百餘年,至今仍能演奏樂曲,音律準確,音色優美,是我們研究先秦**的重要資料。春秋戰國編鐘氣勢恢巨集,後世多有仿製。宋徽宗崇古尚古,仿照當時出土的六件春秋時期宋成鍾鑄造了一組編鐘,稱“大晟”編鐘。

鍾為橢圓形,扁體雙夔鈕,飾多層蟠虺紋,其形制呆板,紋飾模糊,是典型的宋仿銅器。後因戰事,這套鍾散落民間,至今可知有十餘件流傳於國內外,故宮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和遼寧省博物館都有收藏。北京市文物工作隊曾從廢銅中挑選出一件宋代小鐘,鍾鈕明顯是後續的,乃“大晟”編鐘之鈕,此鍾則可能是製假之人拼湊而成的一件偽器。

2樓:匿名使用者

曾侯乙墓:一九七八年,在我國湖北省隨州發掘出墓主為戰國早期一個諸侯國──曾國君主的墓,他名叫乙,下葬年代在公元前四三三年或稍晚。在此,出土了距今二千四百餘年前的樂器,計八種一百二十五件, 有東、中、西、北四個墓室的這座擁王陵,面積達二百二十平方米,猶如一座地下**宮殿,是世界**史上的空前發現。

東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寢宮”內演奏“琴瑟之音”的輕**團。

“寢宮”和類似“後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繪棺裡息臥著十三至二十五歲的少女,可能是表演樂舞的“女樂”,連同樂器,一道殉葬。

北室,還陳放著三件專供盛放石盤的漆木匣。

樂室中最為顯赫的屬編鐘。巨大的鐘架,由銅木結構呈曲尺形,長7.48米, 寬3.

35米,高2.73米。七根彩繪橫樑,兩端均有浮雕著盤龍和花瓣紋的青銅套加固,由六個佩劍武士形銅柱和圓柱承託。

鍾架及鍾鉤,達二百四十六個構件,可以折裝,設計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銅鐘分三層八組懸於架上:上層為三組鈕鍾,共十九件;中層有短枚甬鍾一組十一件、無枚甬鍾一組十二件、長枚甬鍾一組十件;下層有大型長枚甬鍾兩組共十二件、另有鑄鐘一件。

其最大者, 通長153.4釐米,重203.6公斤;最小者,通長20.

4釐米,重2.4公斤。僅鐘體總重量達兩千五百公斤。

鍾架、鍾構、鐘體上共有銘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內容有編號、記事、標音及樂律理論。鐘體銘文大都錯金。

鑄鐘的銘文,記敘楚國的惠王在執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時,為祭奠曾侯乙而鑄制了鐘鼎彝器,並送給曾國。 甬鍾均有一面鉦間刻“曾侯乙乍(作)時(持)”,標記著鐘的主人。甬、鈕鐘的標音,均在鐘體一面的正鼓部和側鼓部,依姑洗均(c調)記寫著各種所發樂音的階名或音名。

甬鍾另一面鉦間、鼓部還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論敘各鐘的樂音所屬律名、階名、變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國間的稱謂對應關係。

件件儲存完好。閃亮著青銅光澤的鐘體,均保留著優美迷人的原有音響。 僅少數大型甬鐘的側鼓音不甚明顯之外,絕大多數鍾均能在正鼓部和側鼓部,分別擊奏出呈三度音程,且與標音相符的兩個樂音。

全套鍾含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豐富的色彩可調配出相當的表現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個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聲、六、以至七聲音階樂同;中心音域內二十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

鍾及架的裝飾,取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等多種題材,採用了圓雕、 浮雕、陰刻、雕繪、線描等多種技法。加之精巧的佈局和細微的刻劃,達到了極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編鐘,巨集觀巍峨莊重,微觀精美華麗,是耐人觀賞的藝術佳作。

這套編鐘的擊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t字形小木槌,當由三人各執一對, 分別掌奏中層的三組鍾,併兼顧上層鈕鍾,主奏旋律。兩件長215釐米、粗6.

6釐米的彩繪大棒,由兩人分執,掌奏下層大鐘,可配以和聲,或烘托氣氛。這套造型壯觀、鑄制精美、儲存完好、配備齊全、音域寬廣、音列充實、音色優美、音訊準確的大型編鐘,堪數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五千多年前,我們尚處在原始社會的祖先,創制了陶鍾。河南陝縣廟底溝仰韶文化晚期遺址、陝西長安客省莊龍山文化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均 出有實物。將近四千年前,河南二里頭文化已出現了銅鈴。

到了商代,青銅鐘已經出現,並

三、五件編組成為奴隸主階級享樂的工具。西周時期,編鐘不僅是統治者作禮奏樂之器,還是權貴、名份、等級的象徵。鐘的編制擴大,由三件增至八件,形制除有甬鍾外,新出現了鑄鐘。

鐘體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已被正式調定為相距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每套鍾為羽、宮、角、徵四聲音階序列。春秋戰國時期,是編鐘最為活躍的時代。單組鐘的編制逐漸增多至十幾件不等;一種較輕便型的鈕鍾於此時興起,並較廣泛地應用;甬、鑄、鈕鐘被混合配套音階結構不斷擴充;漢時鑄鐘的合金配方,形體比例及其音響效應等經驗被較為系統的總結,並見諸記載。

編鐘的活動範圍亦有擴大,至今,陝西、山西、 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甘肅、遼寧、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均出土有實物。與這些多達百餘批的出土編鐘相較,屬戰國早期的曾侯乙編鐘既繼承了傳統,又大有發展,在鑄造、工藝、音響上都有突出的特點,不愧為編鐘極盛時期的產物。

與曾侯乙編鐘相伴而出的一套編盤,是古編盤中的傑出代表。青銅鎦金的盤架,高1.09米,寬2.

15米,呈單面變層結構。一對集龍首、鶴頸、鳥身、鱉足為一體的怪獸銅立柱,咬合著兩根銅杆,杆底等距焊鑄銅環,以掛盤鉤。三十二塊石磬次序懸掛,與之相映成趣。

據研究,全架編盤原有四十一塊,每盤發一音,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個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獨具特色。盤塊上亦有與鍾銘相通的墨書和刻文,內容是編號、標音及樂律理論。其精美的盤架、眾多的盤塊、明確的編懸狀態、完備的配件(同出有裝盤之匣和盤槌)為迄今僅見。

從曾侯乙編鐘所攜帶的具有經典價值的鐘磬樂律銘文裡,我們不難得知人類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所已有的**水平。

曾侯乙編鐘一共有多少件組成?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編鐘涉及的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曾侯乙墓編鐘由抄19個鈕鍾、襲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bai的一件大傅鍾共65件組成。這du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zhi架上,直掛在上層

dao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釐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釐米、質量為203.6千克,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4樓:匿名使用者

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鍾共65件組成。這版些鍾分權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釐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釐米、質量為203.6千克,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不曉得能不能幫到你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

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6樓:杜卡迪等等

主要特點:設計結構精巧,**效能良好,演奏效果獨特。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

上層3組19件為鈕鍾,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註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鍾,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緻,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鎛鍾共65枚。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於**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係。

另有一件鎛鍾,位於下層甬鍾中間,形體碩大,鈕呈雙龍蛇形,龍體捲曲,回首後顧,蛇位於龍首之上,盤繞相對,動勢躍然浮現。

重要價值:戰國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史,是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學、歷史學、**學、科技史學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特點:設計結構精巧.**效能良好.演奏效果獨特。

重要價值: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足多.儲存最好.

音律最全.氣勢最雄偉的一套編鐘。這套編鐘以恢弘的氣勢.

精湛的鑄造工藝.非凡的**效果以及內容豐富的樂律銘文震驚了世界!

lz選我吧!!!我也是六年級!!!

什麼是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 儲存最好 音律最全 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內編鐘。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 容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 管理機關蒐集 儲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在相和歌中,最重要而且最能反映當時藝術水平的則是相和大曲。變換文詞。謂在行文中用不同的文詞以表達相同的意思。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

為何「曾侯乙編鐘」會被認為是世界一大文化奇蹟

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吧,希望有時間和樓主多多交流 qq258451409 因為我也很愛中國的歷史文化。因為曾侯乙是迄今發現最為古老 龐大 儲存最為完好的打擊樂器。而且演奏出來的 音質非常好,使人們能零距離接觸古代 感受2400多年前的楚國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戰國時代的中國文化輝煌燦爛,是中華文化發展...

曾侯乙墓出土了舉世聞名的編鐘,但史籍無 曾國 的記載。究竟是

曾侯乙,姓姬名乙。他不僅是一位熟諳車戰的軍事家,也是一位興趣廣泛的藝術家。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編鐘為代表的萬件文物,以在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而震驚世界,作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備受世人關注。然而曾侯乙何許人?史籍無載。郭沫若主編的 中國史稿 指出周朝在隨國 曾國都封有同姓諸侯。1979年,在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