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musedo t 20調音器怎麼用

2021-12-16 17:55:12 字數 5791 閱讀 7733

1樓:娃娃熊de眼淚

古箏調音器怎麼用?

一、組裝校音器:

1、取出校音器的包裝,有三個部分組成:主機、電池、拾音器,將主機的後蓋開啟;

2、裝好校音器 ,蓋好後蓋,注意區分電池的正負極;

3、將拾音器插在主機的右側下方的插孔內。

二、設定校音器:

1、開關鍵的使用:

長按校音器的面板上的「啟動」按紐,關閉校音器,再長按校音器的「啟動」按紐,開啟校音器,通過長按「啟動」鍵來開關校音器;

2、認識校音模式:

控制面板的左上角有乙個古箏的標誌,左中部有乙個音叉的標誌,液晶顯示器的左上角有乙個三角箭頭,指著古箏的位置;

3、選擇古箏模式:

輕按模式按紐,三角箭頭指向音叉的位置,代表當前的校音狀態是十二平均律,再輕按一下模式按紐,三角箭頭指向古箏的位置,表示當前的校音狀態是古箏,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狀態,如果不是古箏校音器的狀態就通過連續按動模式鍵切換;

4、選擇調性:

液晶顯示器的左下角有乙個指標,在指標的上面有乙個字母,一般是d,表示1=d,也就是我們初學的箏友所需要的調性d調。如果不是d,可以通過連續按動啟動按紐來選擇,該字母就會在cdefgab之間轉換,達到我們所需要的調性。

5、手動校音,選擇琴弦:

通過按動校音器上的向上和向下箭頭就可以選擇所需要校音的琴弦,連續按動向上按紐,儀錶盤中間的數字就會從1至21之間逐漸增加,直至回到1,通過連續按動向下按紐,儀錶盤中間的數字就會從21至1之間逐漸減小,直至回到21;

三、開始校音:

1、在不鬆琴弦的情況下,按照我們的標籤位置,將箏碼一一對應安裝上去;

2、開啟古箏的校音盒,就會看見裡面有一排21根金屬弦釘,將拾音器的夾子夾在第21弦(最粗的琴弦)所纏繞的金屬弦釘上,夾在什麼位置並不重要,只需要和古箏相連即可,根據我們的經驗,夾子夾在弦釘上效果最佳,當除錯第21弦的時候,可以將夾子夾在其他弦釘上;

3、選擇第八弦:通過連續按動向上/下的按紐,將儀錶盤中間的數字顯示為8a(後面的字母代表音名,自動生成,無需設定);

4、用手指在8號箏碼到岳山中間琴弦的位置輕輕的撥一下,力度不要太大,指標就會在儀表上左右擺動,當指標指向儀錶盤中間0的位置,顯示綠等的時候音就准了;

a、在液晶顯示器的左面有乙個-50的數字,右邊有乙個+50的數字,中間有乙個0,在我們撥弦的時候,指標就會在儀錶盤之間轉換,指標指在0至-50之間,紅燈亮,表示當音偏低,當指標指在0至+50之間,紅燈亮,表示音偏高,當指標指在中間0的位置,綠燈亮,表示音是標準的;

b、音偏低就緊琴弦,順時針是緊,音偏高就松琴弦,逆時針是松,緊弦的幅度不要太大,相當於手錶上3分鐘那麼大的幅度即可;

c、注意,前提是採取手動校音,儀錶盤中間的數字和所撥弦的位置吻合。

5、8號弦除錯準確後,開始除錯9號弦,按一下主機上的向上按紐,顯示為9f#(後面的字母代表音名,#代表公升記號,b是降記號自動生成,無需設定);按照8號弦的方法,以此類推即可。

2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弦線,由細到粗編號依次為1,2,3,...21,一般古箏調音用d調,到調音器上確定好是d調,然後呢,由最粗的弦開始,調音為21弦為1(簡譜中的音),20弦為2,19弦為3,18弦為5,17弦為6,16弦為1,15弦為2,14弦為3,13弦為5,12弦為6,11弦為1,10弦為2,9弦為3,8弦為5,7弦為6,6弦為1,5弦為2,4弦為3,3弦為5,2弦為6,1弦弦為1。

其中第8弦為國際標準音,音名為a,頻率為440hz。

它上面會有標識,首先是調子,你是要g調還是d調還是別的什麼調,選好了你要的調子以後就從高音到低音(或從低音到高音)一根一根的調,先要把夾子夾在那根弦上(夾在左部分,就是琴碼的左邊),彈一遍那跟弦,你會看到調音器的螢幕上會有一根指標從左擺到右,中間有一根線,那是標準的音區,如果停在那裡,指示燈會是綠色,如果偏左,那就是那根弦的音低了,如果偏右,那就是高了,然後你再移動琴碼或者扭動琴弦就行了,應該就這了吧

3樓:春蝶の戀歌

先開啟調音器,調到校音區,彈古箏等待反映亮到綠燈為準,上面燈亮往上調,下面亮了向下調,實在不會讓老師教獲取買琴的地方學~

古箏的來歷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漢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已經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了。有說法為,箏是戰國時的一種兵器,用於豎著揮起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叫「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後來在上面加上琴弦,撥動時發現悅耳動聽,於是發展成樂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兵器也越來越輕便,箏這種體形龐大、質量不輕的兵器就被遺棄了。所以眼下人們見到的箏都是以樂器的形式出現的,形態優美,並附有裝飾。

漢代應劭《風俗通義》載文: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

或曰蒙恬所造。」從應邵的《風俗通》2所載可知,漢以前的箏其制度應為「五弦,築身」,但是當時「並(山)涼(甘肅)二州箏形如瑟」,應邵不知何人4所作的改革,還記下了「蒙恬所造」的傳聞,這又是說明,漢代已經流傳瑟形的箏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樂四》中說:「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

「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7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思哉。並有附註說:

「今清樂箏並十有二弦,他樂肯十有三弦。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彈箏用骨爪,長寸餘,以代指。

」應劭《風俗通義》說,箏乃「五弦、築身」。但「築」是什麼樣式,歷代文獻都語焉不詳。202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具漢築明器。

這具築之所以說他是明器,是因為該器雖然髹以黑漆,卻是用獨木雕成。實心,不利於共鳴,若用來演奏,無法獲得足夠的音量。此外,該器通長約34厘公尺,用來演奏顯然太短小,而《同典》載,唐代的築長四尺三寸,漢築演變至唐代雖然有異,但相差也不至於如此懸殊。

這些理由都足以證明它是明器,該器猶如有柄的小瑟,築面首位各釘以橫排竹釘,一排五個,這就與《風俗通》的記載相符。這具明器築的樣式與瑟相同,似乎又說明瑟、築、箏的樣式是極其相似的。

箏、築、瑟的關係,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築演變為箏,而很可能是箏築同源,箏瑟並存。五弦竹製箏演變為十二弦木製箏,築身筒狀共鳴結構演變為瑟身長匣形共鳴結構,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構而改革的。根弦,弦軸裝置在與碼子平行的面板左側,弦質為金屬(鋼弦或銅弦),演奏時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即指甲)。

調弦定音為五聲音階(即首調)三個八度音域,多用g調或d調,f調、c調或a調較少使用。[1]

發展2023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了古箏曲《戰颱風》,《戰颱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乙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等來製造颱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弦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為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地基礎,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等。

共4張古箏

90年代以來,古箏創作迎來了百花爭艷的春天。《黔中賦》的演奏首次運用快速的左手技法而成為亮點;在這時期中,作曲家們參與箏曲創作,增強了創新力度,他們突破傳統五聲性調式的侷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調式、都節調式的色彩,借鑑了梅西安人工調式的經驗,自行設計了許多新的調式,甚至創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調式色彩,每個八度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是乙個大三度音程,在每個環節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調的調式。新的調式色彩和多調性連環疊置的定弦方法,促進了演奏技法的變革。

如《山魅》(徐曉林)、《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莊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這些箏曲的定弦中,就為轉調準備了條件。不同音區還採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區演奏不同的調式色彩成為可能,既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偏離,又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回歸。

音程的變化又為新的**語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而進入21世紀,湧現出一批青年古箏演奏家,其中以王中山、翟志榮、邱霽、袁莎、蔣周健、劉樂、鮑棟、宋心馨等老師為代表。多年來,這些演奏家多次出訪了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俄羅斯、比利時、瑞士、瑞典、匈牙利、波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使箏這件樂器走向了世界。

基本構造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公尺,21弦。

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面板一台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陽面中段為最佳,陽面是指整株桐木置於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為陽面,去頭斬尾為中段,一般以9-12年樹齡的桐木為最佳,尤以河南蘭考的桐木為最佳,沙土地,木質疏鬆,利於音質的傳導。

專業演奏古箏的面板以通紋為最佳,中音區紋理間距5-9厘公尺,高音與低音區間距1.5-2.5厘公尺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數採用弦切工藝。

琴弦早期的琴弦以馬尾、鹿筋為原料,到了當下這段時期以尼龍鋼絲弦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韻味,琴弦以德國進口鋼絲為主,含碳量均勻,壽命長,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寶泉牌、敦煌牌為代表,較受專業人士歡迎。

箏碼一般來說紅木古箏配套紅木箏碼,楠木古箏配套雞翅木箏碼,紫檀古箏配套紫檀箏碼,亦有說法以色木為箏碼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論,箏碼要求紋理垂直向下為最佳,上嵌牛骨,擱弦槽一般為對應琴弦的1/3深度為最佳。

古箏流派

傳統的箏樂早期被分成南北兩派,即「南箏」(潮州箏)和「北箏」(河南箏和山東箏),英國出版的《辛格羅夫**大辭典》的「中國**」詞條中寫道:「中國箏北方以河南、山東學派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箏學派為代表。」[2]

隨著時代的發展,20世紀又在南北箏的基礎上分別衍生出其他幾大箏派,即「潮州、山東、河南和浙江」四大流派,到當代流派的區別已經很小了,幾乎每個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長。現一般分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國」,各派的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陝西箏陝西箏:陝西地區是中國箏的發源地,但眼下「真秦之聲」的箏樂卻幾乎近於絕響,這裡有豐富多彩的戲曲和民間**,其間傳統的慣用樂器均不為少,但唯獨無箏或極少用箏;只有在榆林地區才用箏作為伴奏樂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現。著名秦箏理論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說,這就是「秦箏的餘緒」。

箏在榆林雖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榆林地處偏僻,文化比較落後,箏的技藝還停留在古法彈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兩指,左手滑顫音很少,這正是箏的最早奏法。箏在陝西地區已漸漸失傳,其傳譜傳人都無資料可尋。

20世紀50年代末,陝西秦箏學會會長、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提出了「秦箏歸秦」的口號,從理論研究到彈奏技藝,從伴奏地方戲曲到編制秦韻風格箏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陝西人民從新熟悉了箏。2023年,榆林箏名家白葆金參加了全國的民間**調演和陝西省第三屆民間戲曲匯演,並獨奏了《掐蒜薹》、《小小船》箏曲。2023年全國古箏教材會議在西安召開以及會議對陝西迷胡箏曲的肯定,都對秦箏在陝西的發展起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後來湧現了象《秦桑曲》、《姜女淚》、《香山射鼓》、《三秦歡歌》、《繡金匾》等優秀的陝西風格箏曲。西安鼓樂、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關於箏的記載,給陝西箏人以啟示,又有箏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眾多箏同仁的幫助,經過近三十年的實踐,陝西已漸漸地恢復箏奏秦聲。

陝西風格箏曲的鮮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個變音的游移性。七聲音階中的四級音編高,七級音偏低。所謂偏,當然不是半個音。

這兩個音又游移不定。一般來說,是向下滑動緊靠下一級音的;其次,在旋律進行上,一般是上行跳進,下行級進的。第三,在彈奏時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較多,這是出於旋律進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術。

第四,風格細膩,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箏家王巽之先生談古箏流派時說「陝西派多抒情」,說明了陝西箏曲的風格特點。

古箏調音器的用法,古箏調音器怎麼調音

古箏調音器的用法 首先,用扳子將琴弦放鬆後,將碼子按其內側或底下的數字對住相應的琴弦。碼子的型號應由底向高放置,最高音的碼子應放在距前岳山10到14厘公尺處,最低音碼子的位置應放在距前岳山85到90厘公尺。其餘碼子放其間,一般高音區碼子間距較密,遇到低音區碼子間距遠。擺好後,用你的調音器,對音。開啟...

怎麼用古箏調音器調音古箏調音器怎麼用

1.把調音器的電池上好,長按中間的開關,開啟調音器。2.按開關鍵把螢幕左下角的字換成 自動 按 m t 鍵把螢幕右下角的字換成 古箏d 3.按上三角符號和下三角符號把左上角的數字換成 440 即可。4.把夾子夾到要調的那條弦的附近,這樣更能使調音器取到音。5.用古箏指甲撥要調的那條弦,看調音器螢幕上...

古箏調音明明是第19根弦調音器上顯示的是卻第18根弦,該怎麼

用的是古箏專用校音器嗎?應該是19弦的音高過高了,等於18弦的音高了所以顯示18弦!試著把19弦的音往低調,一直調到顯示19弦!往調音器指標的左邊調,調到最左邊再調就下來到19了 古箏輕 花好月圓 伊犁河畔 梁祝 秋水伊人 漫步你的背影 不能守護的約定 因緣 輕 付娜的不錯 比如 瀏陽河 雲水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