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詩章雪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乙隻癩**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帶回家,對父親說:
「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
」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2樓:手機使用者
畫蛇添足:在畫畫比賽 乙個人先畫完,在蛇上畫上腳,被其它人贏了。
3樓:吃乳酪的小女孩
在畫畫比賽 乙個人先畫完,在蛇上畫上腳,被其它人贏了。
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4樓:竹林細雨
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
乙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乙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是從人們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語中精選出來的,這些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歷史、學習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破天荒】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乙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
「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訊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準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裡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
可是個賤骨頭。」
【莫須有】南宋時期,岳飛率領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的侵略,所向披靡。金軍聞風喪膽,指使投誠的秦檜回南宋朝廷,離間岳飛君臣的關係。岳飛父子等被秦檜誣陷治罪,韓世忠心中不平,責問秦檜。
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5樓:呼延暮雨年吟
典故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官至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其書法博採眾長,兼備諸體,千變萬化,且體勢自然流暢,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突出的特點是筆力雄健.相傳他寫過字的木板,後來需要把字刮去,工人在刮木板時發現,墨跡透入木中竟深達三分.
題名:入木三分
所屬朝代:唐代
相關人物:王羲之出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解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6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乙個商人,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乙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乙個,開啟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成語故事的簡要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葉公好龍:講述了葉公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草木皆兵: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解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8樓:匿名使用者
葉公好龍:就是叫你不要光看到乙個人的表面。
亡羊補牢:就是說有錯就改還不晚。
草木皆兵:就是說乙個人不要敵友不分,緊張過頭。
9樓:匿名使用者
檢視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我來答 檢視全部3個回答
kid07z
lv.5 推薦於 2017-11-23
葉公好龍:講述了葉公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草木皆兵: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
10樓:孫老闆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乙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
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
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捨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擴充套件資料
捨本逐末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拋棄根本追求枝節,耕田的人不能很少,**不能禁止,都是起源於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貪小失大、掘地尋天、捨本求末、捨近求遠、尋流逐末、輕重倒置、事倍功半、買櫝還珠、本末倒置、南轅北轍、損本逐末、秦伯嫁女、本末顛倒、因小失大、勞民傷財、離本趣末
【反義詞】逐本舍末、大處落墨、追根尋源、追本求源
11樓:高川琪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
【反義詞】:追本求源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齊王派出了乙個使者,要他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禮儀過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問候趙威後的親筆信,遞給了趙威後。
趙威後卻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反而問齊王使者年景和百姓,使者問他為何不先問齊王近況,她說:「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同樣,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有大王呢?
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
12樓:
戰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後。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後是以為很賢德的往後,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一定會很高興。
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麗的:那雕梁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台……他聽人說過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後。
趙威後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乙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後。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麼,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後,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
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後面呢?」
趙威後笑著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麼道理?」
趙威後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有大王呢?
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已經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後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歸。他覺得,趙威後的那有關「捨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麼禮品都貴重。
成語故事主要內容,好詞好句,成語故事主要內容,好詞好句9篇
中國兒童資源網可以找到 假如將來上天上午吳國強大起來對吳國將是極大的威脅。我們不乘勝消滅勾踐將後患無窮啊!成語故事 中的好詞好句有哪些?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 羊跑掉...
成語故事中安步當車主要內容,成語故事安步當車
拼音 nb d ngch 成語 安步當車 語法 作謂語 偏正式 作謂語 中性,形容輕鬆緩慢地行走感情 褒義詞 結構 偏正式 同義 緩步當車 緩步代車 近義 從從容容 安貧樂道 安貧守道 緩步徐行 少安毋躁反義 匆匆忙忙 急於求成 迫不及待 釋義 用慢慢地步行來代替坐車。安 安詳,不慌忙 安步 緩緩步...
成語故事大全主人公主要內容道理,成語故事大全寫出出處和道理
一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史故事成語及主要人物 戰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嘗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