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據歷史記載,在2023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在黎陽宿胥口(今河南浚縣西南)決徙,偏離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為史載大禹治水後黃河第一次大改道。金章宗明昌五年(2023年)黃河被改道經淮河入黃海。
從此黃河主要是在南面擺動,鄭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黃河主流移動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渦水入淮,或由潁水入淮,或同時分幾支入淮,再入黃海。元惠宗至正四年(2023年)夏,黃河大水,河決白茅口(今山東曹縣境內),主流向東北注入運河,再南流入淮,氾濫達七年之久。朝廷並任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使龍口很快合龍,決河絕流,故道復通,但其耗用民力、財物也極其可觀,並導致民變。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清咸豐六年2023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黃海。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2023年8月1日),黃河在河南蘭考北岸的銅瓦廂決口,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2023年6月9日,國民黨軍隊為阻擋日軍,破壞鄭州黃河南岸花園口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賈魯河、潁河、渦河入淮河。直到2023年堵復花園口後,黃河才回歸北道。
為什麼中國古代史的書上有些地圖黃河的入海口在山東半島下面,有一些又在環渤海灣?
2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俯衝至華北平原後由於平原地勢平緩,水流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漸漸在開封以下的流段形成地上河,形成危河之勢。黃河中下游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於夏季,河面易暴漲,由於河面懸於地表之上,春夏之時雨量大,黃河極易決堤,且決堤之後河水不易回到原來的河道中去,因此黃河水在中國古代改道頻繁,每一次改道黃河入海口都會隨之改變,這就是為何你在歷史書上看到的不同時期黃河入海口不同的原因。 歷史上黃河經過了以下幾次改道:
1、黃河入海口最早是在天津海河入海口附近,到春秋時期,改道至今“滄州”附近,注入渤海,此時黃河同時擁有天津和滄州兩個入海口。 2、戰國時已滄州入海口為主,天津入海口漸漸廢棄並被如今的衛河(屬於海河流域)佔用。 3、西漢末,黃河決堤,河水注入濟水入海,入海口位於今山東東營,此時,黃河亦擁有兩個入海口,分別在滄州、東營。
4、北宋時黃河重奪海河入海口入海。 5、兩宋之交,宋為抗金曾決堤黃河,人為造成黃河氾濫,致使黃河改道南移,經過泗水進入淮河,由淮河入海口入海。 6、元代黃河多次改道,入海口逐漸北歸,在元代治理黃河時曾挖出一座石人像,人像背後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字句,由此元末農民起義拉開序幕。
7、明清之際黃河雖多次改道,但入海口基本穩定在今江蘇“濱海”境內。 8、2023年,太平天國時期,黃河氾濫,河道繼續北歸,經由今“蘭考”北拐,重奪“濟水”入海,入海口為今山東東營,自此,古濟水消失,併入黃河干流,而古濟水也曾改道,曾有的河道以南留下了一座城,名“濟南”。 9、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曾欲效仿宋人,於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導致黃河氾濫,並有部分河水再次奪淮入海,這一情況持續近七年。
但淮水入海口經過治理漸漸消失。至今,黃河仍由山東東營入海。 古華北平原其實面積狹小,正式由於黃河的多次改道才沖積出了如今面積廣大的華北平原。
3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改道大概有9次一般情況下都注入渤海灣,但黃河決堤也發生了奪淮入海,決堤後黃河在江蘇鹽城,入黃海。金宋戰爭時期,金兀朮曾掘開黃河大堤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為阻止解放軍南下,也曾掘開大堤·········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因為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有缺乏有效的治理,所以黃河多次改道,數次奪淮入海(黃河下游因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當出現洪澇災害時大水衝破大堤向四周湧去,因為山東半島下面的地勢低一點,水往低處流,所以入海口出現在山東半島下面),至於在環渤海彎入還是因為戰國初期以前河口潮水倒灌下,呈逆流之勢而在今天津市東南入於海。 所以在環渤海入海,希望對你有幫助,全手打無複製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歷史上黃河改道過很多次。
請問一下,高中歷史書上清朝疆域裡,黃河入海口在江蘇,現在卻在渤海
6樓:狄小溪
黃沙堆積,懸河,潰堤,水災,改道。
黃河入海流中,黃河為什麼流入黃海?而不是渤海?
7樓:楊洲
首先,因為黃海沿岸的自然條件比渤海沿岸優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渤海是內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法律地位等同於領土,我國享有全部主權。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陸地也延伸不了我國的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而在黃海淤造領土則可以向太平洋公海無限延伸我國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
其次,現代黃河在渤海的萊州灣入海,而環渤海是我國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地,是首都的門戶。我們不希望內海渤海逐日變小,從而影響周邊的海洋性環境。萊州灣面積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積77000平方公里,如果繼續讓黃河入渤海,照當今平均造陸速度31.
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內可淤平萊州灣,2023年內可淤平整個渤海。如果讓黃河改道入黃海,就可以徹底避免渤海日日變小、趨於消失的厄運。
第三,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黃河三角洲沿岸就會有穩定的海岸和水深,利於建大港口及勝利油田和東營地區的的開發。
第四,黃河入黃海的路徑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徑短,這樣可以節約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暢。
第五,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不僅可以阻止廢黃河三角洲海岸不斷被海侵蠶食的現狀,而且還會重新淤造出新的陸地。
第六,讓黃河改道再入黃海,還利於兩個基於渤海存在的巨集偉設想的實現。
歷史教科書配圖上的渤海和現在的渤海為啥看起來不一樣
8樓:匿名使用者
渤海(包括其他海岸線,如上海、江蘇附近)是由於地殼運動造成海平面與陸地相對高度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新的陸地或新的海洋麵積,查一些比較規範的歷史地圖就可以看出海岸線的變化;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每次改道入海口均不一致。
9樓:來日當何方
這是水土流失導致黃河帶的泥沙太多,到了入海口泥沙下沉,形成的三角洲。這就是一個造陸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現在都在繼續。
當然還有更給力的,有時候因為帶的泥沙太多,導致河道堵塞,出現黃河改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說的這個事情。你仔細看歷史書就會發現有幾張的黃河入海口都不一樣,還有跑動山東下面去入海的時候。
這種事情歷史上都發生過好多次了。
10樓:夢得太詩意
汙染,濫砍濫伐。地理書上應有介紹才對。
進入近現代,黃河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加劇,黃河水中泥沙含量極高,不僅抬高了河道,有了“地上河”之稱,還在出海口造成大量泥沙淤積,形成沖積扇,久而久之,海岸線便不斷外擴。也正因為地上河的緣故,黃海歷史上發生多次洪澇改道,河道不斷變化,出海口隨地勢亦不斷變化。現在的黃海已不是當年養育了華夏民族的清澈母親河了。
怎麼歷史地圖上畫的黃河走向、出口跟現在的不一樣
11樓:城堡裡的青蛙
歷史上黃河曾數次決口,數次改道.每次的決口改道無不給華北平原的百姓帶來災難,但在另一方面,每次的決口改道又使大量的黃河淤泥沖刷沉澱在華北大地上,使那裡的土地肥沃,有些類似與尼羅河每年的漲落所喚起的埃及文明的情況.同時,又是這種改道決口沖刷成了今天的華北平原,當然這不是一兩千年能完成的事.
對比長江,你會發現那裡的流域沒有如此廣闊的平原,多少也和長江在歷史上幾乎沒有決口改道有關.
黃河現在的入海口在渤海,在歷史上曾有多次不短的時間入海口是在黃海.你看現在的地圖,在江蘇省的北部,有一個乾涸的河道,叫廢黃河,就是以前黃河注入黃海的河道,而今已經棄廢了.
而淮河也確實曾經成為過黃河的一個支流,黃河在淮河的入海口入黃海
12樓:藤項
現實中的黃河一直是變動中的,就像山脈變大海一樣,當然幾年內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幾百年就有變化很明顯了
13樓:秋梵曼青
以前黃河不好治理
經常氾濫
所以屢次改道
1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黃河的歷次改道造成的,歷史上的黃河曾多次改道.所以在歷史地圖上會有這樣的情況.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黃河決口,多次改道
16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曾經決口,所以不同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測繪比較差,完全憑經驗.
在歷史地圖冊上,唐代的黃河入海口和宋代的黃河入海口有偏差,怎麼回事啊??
18樓:永恆哥33槥庅
長江的入海口比較穩定,一直在上海附近,只是因為泥沙沖積,向東海外延伸了一些而已。 黃河則不然,在兩週時期,河北境內仍然存在大批湖泊,黃河不斷改道,有九河之說。此後黃河多次改道,入海口多在山東、河北,但到南宋,黃河大改道,奪淮入海,從此六百六十餘年不復入山東、河北。
到2023年,才奪大清河道入海,由山東墾利入海(舊本利津縣地)。 河口的形成不過一百五十餘年,且無航運之利,當然經濟就遠不及長江口發達了。
黃河入海口問題
19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2023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這裡曠野茫茫,芳草萋萋,國家級保護珍禽四季隨處可見。
黃河兩岸,林場、蘆葦、牧草帶植被種類層次分明,黃河如同一條黃龍深入蔚藍大海,堪稱天下奇觀。夕陽西下、長河落日的迷人風情,令人神往。
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隨著黃河入海口的淤積—延伸—擺動,入海流路相應改道變遷。目前黃河河口入海流路,是2023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是一個弱潮陸相河口。
為什麼總有歷史書上說清朝比明朝好
而清朝的皇帝不實行長子繼承制,可能也與他們不是漢族有關,在這種有競爭力的環境下,各皇子在這種基礎上發揮全力顯得公平一些,對國家也好一些。清朝的皇帝各個都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各個都胸懷理想,雖然清朝滅亡不能全怪慈禧,但是卻也是罪大惡極,如果說乙個朝代有自己的命數,那清朝可以說到中後期才變得昏庸無能,...
為什麼說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為什麼歷史書上說成吉思汗是中國人?成吉思汗不是蒙古人嗎?
外,曾經是中國的。現在不是了。所以直接這樣。還有。看下面。要想知道這一點,就必須知道何為中國.在蒙古人入侵之前,這個世界並無中國一說,連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那時的中國人還沒有國家概念,只有簡單的民族及君王感念,國家還是乙個朦朧的概念,意識裡,國家只是君王的.那時的人,與其說是中國人,不如說是中原人更...
有哪些歷史書好看有什麼好看的歷史書嘛
呂思勉先生的 呂著三國史話 和黃仁宇先生的 萬曆十五年 歷史方面的書籍,包括 史記 二十四史 這些習慣上我們認為比較權威的史書由於種種原因都有一些記載失實的地方,呂先生在其 呂著三國史話 中對於歷史記載的深刻分析有助於我們在歷史書籍閱讀過程中更準確的把握史實,去偽存真。思勉先生和黃仁宇先生在他們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