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絲絲縷縷的青煙
古人傳遞資訊的三個故事是:鴻雁傳書,青鳥傳書,黃耳傳書。
關於通訊,古代流傳著許多生動的故事和傳說,其中最有名的是「鴻雁傳書」的典故。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長期拘留,關押在北海(今貝加爾湖)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卻謊稱蘇武已死。與蘇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常惠秘密地見到了漢使者,告訴蘇武並沒有死,並讓他對單于說:
漢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到乙隻鴻雁,雁足上繫著一塊帛書,上面說蘇武在一大澤中。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詭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歸漢朝。民間還流傳乙個故事是:
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由於這些故事的流傳並成為千古佳話,因此,鴻雁也就成了郵使的美稱。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青鳥傳書」的神話。據說西方女神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寫信,而傳書的使者是乙隻青鳥。它把信一直送到漢宮承華殿前。
從此,青鳥也成為通訊使者的另一代稱。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後兩句就借「青鳥傳書」的典故,寄託自己希望與親人通訊和見面的心情:「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還有乙個「鯉魚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漢朝。有一首漢樂府詩是這樣寫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
」意思是說,有遠方來客,送給詩人一對鯉魚,叫兒子剖開鯉魚烹食,卻發現魚腹中有一尺長的帛書。書信上講的是勸對方多加餐飯,同時作者也表達了長久思念之情。這就是「鯉魚傳書」的典故。
其實,這故事的源流還更久遠。早在商朝末年,當姜太公在渭水邊垂釣的時候,他就曾捕獲一條鯉魚,魚肚裡有一封信,信中預告他以後將被封在某地。後來他輔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裡。
此外,古代還有過家犬傳遞書信的記載,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黃耳傳書」。
據《晉書·陸機傳》載: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乙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
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訊,你能幫忙傳遞訊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
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
2樓:匿名使用者
烽火戲諸侯 飛鴿傳書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乙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乙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3樓: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5]快馬傳書。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9]以特殊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10].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4樓:手機使用者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5]快馬傳書。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9]以特殊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10].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古代傳遞資訊的小故事有哪些
5樓:松雁菡
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後期,有乙個
昏無能的周幽王。他為了討褒寵妃
姒的歡心,請聽從了乙個大神荒唐的建議,讓士兵點燃邊防線上的烽火台的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一有敵人入侵,火速浚濱出擊。後來發現平安無事才知道上當受騙了。
褒見到各位露出後如臨大敵,bing bing跑來跑去,一陣忙亂,不由得一笑。包一肖了周幽王高興萬分,給出主意的大成倚重上不了後來敵軍果真進犯京城雖然周幽王及時派人點燃了烽火然而
6樓:幸琪祭珉瑤
古代傳遞資訊時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馬拉松的故事。
的馬拉松是一項長跑比賽專案,其距離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但比賽都是用42.195公里)。
這個比賽專案的起源要從西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叫做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公尺勒狄派乙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因為當時沒有電報、**,智慧型手機,電腦,也沒有火車、汽車,只能靠人跑。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訊息,他乙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2023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專案,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乙個地名。在雅典東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文字的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長眾多茴香樹而得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於此。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๑•ั็ω•็ั๑)
8樓:小兔子的文集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還有乙個為了討得美人歡心而隨意點燃烽火,最終導致亡國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周滅商後建都鎬京,歷史上稱作西周。初期,周王為鞏固國家政權,先後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乙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乙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乙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黃耳傳書】
信鴿傳書,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現在還有信鴿協會,並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現在還沒有乙個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一書中有「傳書鴿」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
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張九齡是唐朝政治家和詩人,他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乙個美麗的名字——「飛奴」。
此後的宋、元、明、清諸朝,信鴿傳書一直在人們的通訊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箏通訊】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乙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燈塔】
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訊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西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裡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西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國王托來美二世菲萊戴爾夫之命在埃及亞歷山卓城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修築燈塔,高達85公尺,日夜燃燒木材,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的標誌。法羅斯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2023年毀於**。9世紀初,法國在吉倫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燈塔,至今已兩次重建,現存的建於2023年。
在古老的燈塔中,義大利的萊戈恩燈塔至今仍在使用。這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用石頭砌成,高50公尺。美國第一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的波士頓燈塔。
此後,2023年建成透鏡燈塔,2023年建成電力燈塔,2023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軟地基上建造燈塔,2023年落成第一座氣體閃光燈塔。 2023年,全世界僅有燈塔1570座,2023年增到9400座。到2023年初,包括其他發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通訊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製出乙個加快資訊傳遞速度的實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里爾230千公尺間的若干個通訊塔組成。
在這些塔頂上豎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裝一根水平橫桿,人們可以使木桿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擺動形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桿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轉動。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桿可以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資訊。
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公尺的距離內僅用 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資訊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訊號旗】
船上使用訊號旗通訊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旗號通訊的優點是十分簡便,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訊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訊方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近程通訊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進行旗號通訊時,可以把訊號旗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表示不同的意義。
通常懸掛單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例如,懸掛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潛水員,請慢速遠離我船";懸掛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懸掛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援助"等等。
【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靠發炮或揚帆作訓令,指揮屬下的艦隻。2023年,英國的美洲艦隊司令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第乙個編寫訊號書的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
2023年,納爾遜勳爵指揮特拉法加之役時,在陣亡前發出的最後訊號是波帕姆旗語第16號:"駛近敵人,近距離作戰。"
2023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信號碼。舫海訊號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數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狀各異:
有燕尾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顏色和圖案也各不相同。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 400字
要看是幹什麼用。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台,信鴿。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
古代傳遞資訊的小故事,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
古代通訊 概述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末期。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 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 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
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王為了逗愛妻歡喜就烽火戲諸侯。最後滅亡了。告訴了我們在古代就有人用烽火台了。還有在希臘人們靠跑步來傳遞資訊。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專案,其距離為公里 也有說法為公里 這個比賽專案的距離的確定要從西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