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馨馨
皇子李倓英勇善戰,文韜武略,唐肅宗能夠順利繼位,李倓還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李倓不是唐肅宗的嫡子,所以唐肅宗並不是很看重李倓,唐肅宗害怕李倓越來越強大,將來和太子爭奪皇位,當時又有奸臣的挑撥,最後唐肅家處決了皇子李倓,以絕後患。
唐朝李世民是乙個非常了不起的君王,開創了貞觀之治,發展了絲綢之路,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把大唐發展的繁榮昌盛。但是這樣一位偉人,他的皇位卻是造反爭奪而來,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爭奪皇位而發動的戰爭,李世民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雖然受到世人的敬愛,但是李世民踩著自己兄弟的屍體爬上皇位,他心中還是充滿內疚和感傷。
但是他的後人,依然在上演著,這種殘酷的奪權戰爭。
作為乙個君王,其實是挺累的,既要防著自己的兄弟造反,還要提防著自己的兒子奪權。唐肅宗就是這樣一位君王。唐肅宗在還沒有繼位的時候,他的父親唐玄宗,時時刻刻提防著他,生怕他學李世民造反,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才有機會繼成王位。
唐肅宗有乙個非常優秀的皇子叫李倓,李倓英勇善戰為官正直,立下戰功無數,唐肅宗也很欣賞這個兒子,但是李倓並不是唐肅宗的嫡子,所以唐肅宗對李倓,是又欣賞又忌憚。唐肅宗害怕李倓,越來越優秀,將來超過太子李豫,害怕他會爭奪太子之位,所以心中一直對李倓放心不下。
唐肅宗真的很偏心,都是自己的兒子,卻不能一視同仁。他就認定了自己的嫡子李豫。朝廷的一些奸臣,看出了唐肅宗的心思,就想利用這一點除掉李倓,唐肅宗心中本來就有疙瘩,再加上奸臣的挑撥,所以最後唐肅宗決定處決李倓。
李倓心中也特別傷心,自己拼了命的表現,最後還是落下被殺頭的結局。
2樓:娛樂百事曉
君王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考慮,而且君王一般都有很多兒子。
3樓:
因為這個皇子的能力已經超越君王了,君王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4樓:職場達人陶陶
因為這位皇子太有才幹了,君王怕他架空自己的權利。
5樓:樓上老易
因為帝王家權力最重要,他怕他的兒子強過他。
北京在歷史上所有的名稱
歷史上的每乙個皇帝,按順序排!
6樓:a天空檯燈
帝王列表
秦: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漢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平陵(劉詢)
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莊)、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三國: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兩晉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嶽)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南北朝:初寧陵
隋: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唐朝: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五代十國
後梁北宋、遼
南宋、金、西夏
元: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曆)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拓展資料:
朝代歌訣
歌訣一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歌訣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三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休。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訣四(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中國朝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國最高的統治政體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當乙個家族推翻統治家族即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023年 - 前2023年
2. 商朝 前2023年 - 前2023年
3. 周朝 前2023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2023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2023年
2. 南宋 2023年 - 2023年
3. 遼 916年 - 2023年
4. 西夏 2023年 - 2023年
5. 金朝 2023年 - 2023年
14. 元朝 2023年 - 2023年
15. 明朝 2023年 - 2023年
16. 清朝 2023年 - 2023年
西安歷史的簡介
7樓:森海和你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漢長安城、陽陵、茂陵等文化遺址。漢開闢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漢承秦制,在長安建立了持續200餘年的西漢政權和空前強大的西漢王朝。
漢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因此,外國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續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公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