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誰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不孝是哪

2022-01-09 14:30:59 字數 5616 閱讀 3156

1樓:迷失天堂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2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

」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

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裡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3樓:哈哈你別走

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訴父母差不多。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三都包括哪三個?

4樓:熱詞替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5樓:輝輝很有料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6樓:

第二大不孝 長大了 不好好讀書不做官 靠俸祿贍養父母 讓老人沒有依靠 就是不孝 所以以前人都做官 不種地 種地的不孝。。。暈吧!

第一大 是父母老了 糊塗了 固執了 犯了錯誤 而你做為兒女去不去指責 不去幫住他們 卻任性他們 就是第一大不孝 所以經常和父母長輩吵架 如果你是對的 你就是孝順了

第三個才是 不生孩子

但第三個卻最重要。。。

古代的思想不一定都對 自己獨立思考吧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8樓:望湘君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1、是有有是非觀念。當自己的親人有錯誤的時候,要批評指正,不能因為是親人的錯誤言行不去批評指正反而助長之,這是限親人於不義的行為做法,是第一種不孝。

2、是要努力改善經濟環境,靠自己的努力去謀取俸祿,或努力讀書學好本領步入仕圖,或者經營生意賺錢,瞻養父母。如果好吃懶做,不去學謀生的本領,使父母陷入缺吃少穿的境地,是第二種不孝。

3、不生孩子,斷了祖宗的香火,是第三種不孝。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這(三)分別是哪三個呢?

9樓:iceer的寶箱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參考資料

10樓:zb_清清泉水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為大容易理解,不孝有三是指哪三個不孝。

11樓:西伯利亞的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在《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聖人的寥寥數語,道明了孝的本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經過資料考證,這段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

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卻與稟告了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才決定把女兒嫁給他,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然而,有人卻偏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解釋為:「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見《十三經注疏》)。

這種脫離仁德—孝的本質,以形式論斷孝道的錯誤詮釋,導致許多人誤認為不結婚、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這其實是對孔子「孝」的理論的歪曲和誤讀。

如果人們非要依文解義,從形式上解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那麼可以這樣理解:

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

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

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

「無後」是指沒有後德,不能被後人所尊重、學習和效法。(文/鳳銘鈺)

13樓:集祿

不孝是指哪三點:十三經注疏《孟子·離婁上》中有釋義。原文是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其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趙岐《孟子注》: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哪三不孝??

14樓:熱詞替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15樓:李顯微談國學

隨處可見的問題,無處可見的回答

16樓:花敗流年

「不孝有三」,一是指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二是指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是指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這是說1、凡事都聽父母的,縱容父母做壞事:2、在家貧父母老的情況下也不去謀求仕途或賺錢以養父母;3、沒有後代

17樓:雲黛微嵐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18樓:何許人

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9樓:匿名使用者

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20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意思就是父母放了錯不指正 就知道附和一步孝 二就是不出去掙錢養老爸老媽 三就是沒兒子 血脈得不到延續 希望能夠幫助到樓主

21樓:sunny筱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趙岐《孟子注》補充說: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

22樓:love靜心觀天下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bai不孝,第一種du是一為順從父母之zhi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 dao提醒勸回說,使他們陷於不答 義 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但是君子認為他雖沒有稟告,實際上同稟告了一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孟子說的,記述在 孟子離婁上 中,全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是啥

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東西是非常多的,現在我們的一些思想和觀念都還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從古代到現代都流傳的一句俗語,大家肯定都聽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這句話最初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孟子的著作中,原句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這句話最早的意思和我們現在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