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的漢獻帝只是乙個傀儡,正真掌權的還是曹操,所以曹操說什麼還有誰敢反對?他連漢獻帝到不怕了還怕死了幾百年的劉邦的白馬盟誓嗎?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讀一讀李開元的《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李氏認為白馬之盟是劉邦和大臣諸侯之間的約定,是一種口頭上的相互承諾 但是實際上的制約力很模糊,譬如呂后封呂氏為王的時候,王陵就提出了白馬盟誓,陳平卻支援了呂后,最後繞過了白馬之盟. 《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
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
」問陳平,陳平曰:「可。」呂太后怒,乃詳遷陵為帝太傅,實不用陵。
《漢書,王陵傳》記載:陵為人少文任氣,好直言,為右丞相二歲,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陵。
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平及絳侯周勃等,皆曰:
「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陵讓平、勃曰:
「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慾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乎!」平曰:
「於麵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
劉邦為什麼要說非劉氏不得封王?
3樓:馬纓杜鵑
因為他不相信異姓王。在西漢初年分封過的,例如淮陰侯韓信等人,後來這些異姓王都被廢掉,有的還被殺掉。
4樓:王麒雲
為了**集權,鞏固自己的劉家江山。以為都是自己家人沒什麼危險。結果兒子 孫子 曾孫一代傳,越傳越疏遠。也有異姓的,但都沒好下場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一起打江山的猛將謀士太多了,而且都立過大功。
一旦封王,會享有很多特權,而有些特權是會引發兵禍的。
6樓:列星隨旋
為了鞏固劉姓江山啊,劉邦之後的異性王只有長沙王和南越王.(呂氏封王是個特殊,也很快被滅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劉邦與眾將的白馬之盟。以同宗的血緣關係來穩固政權,因劉邦建國之初分封的異姓王反對他全部滅掉,他對異姓王不信任,為了維持劉氏的統治,規定非劉氏不得封王。
西漢異姓諸侯很多,立有大功的武將可封侯,如周勃、曹參、灌嬰、衛青、霍去病、李敢等
8樓:一笑隨風
這是為了鞏固劉家政權,到達其家天下的夢想。
9樓:濮樂家
西漢建立初期是有異姓王的 如 韓信 英布等由於分封制的致命缺 異姓王相繼反叛
所以劉邦通過白馬之盟 確定 非劉氏不得封王用血統分封制替換功勞分封制
不過還是分封制得缺陷 導致在景帝時期的 諸王之亂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下面還有一句。。。實際上完全的意思是,他當時說了。西漢的諸侯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劉姓的皇族,還有一種,就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的將軍之類的也可以封為諸侯。
事實上來說。舉個例子。
八個異姓王:
張敖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韓信封為楚王、彭越封為梁王,韓襄王的後代封為韓王,把英布的岳父吳芮封為長沙王,還有乙個是盧綰,也是燕王.
11樓:為了那美好未來
鞏固劉氏家族的權利吧。
三國時,諸葛亮和曹操官職已到丞相,為何封爵才為侯?當時封公有什麼規定? 10
12樓:傳說的板磚
樓主3個問題,回答如下:
1、劉邦說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蜀國承漢,因此不做違背祖訓的事情。而且蜀國地盤並不大,雖沒封王卻給了諸葛亮乙個益州牧。。。
蜀國也就乙個益州而已,三國時州牧權力非常大,有政權和軍權。。所以跟王沒啥區別了,甚至可以說是皇了。。。
2、公爵起始於唐虞建國凡五等:公、侯、伯、子、男,至西漢取消規定。。。而曹操時復起公爵,由此引發荀彧不滿,因為當時看來封公必為王,有違祖制,但曹操覺得自己的功勞足夠大了,(其實是野心變大了)因此荀彧被迫自殺。
而蜀國承漢,所以不設。
3、諸葛亮是儒學和法學的完美結合體,因此,其一:他不會違背祖訓,自封為公,王,因此李嚴提出加九錫被諸葛亮否決。。
其二:天下未平,也不足以封公、王。
第三:他的權力已經足夠大了。。。沒有必要再畫蛇添足被世人唾罵。。。(曹操封王時,天下人都在罵他,就因為他不姓劉)
第四:諸葛亮沒有不臣之心,雖然他是權臣,但始終敬業愛民,恪守職責。
13樓:永遠之後那一天
諸葛亮不擅權所以對這些不看重。而曹操卻是要在表面上堵住天下人的嘴所以他不可能像董卓一樣,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想董卓一樣很快就over了。還有一點就是曹操一生到死都沒有做皇帝也是這個原因,他不可能稱帝,所有說曹操要稱帝的人都是在為自己造勢,找乙個可以合理攻打曹操的理由,也給自己乙個稱帝的理由。
他絕對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時機的問題他一旦做了就把自己放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上,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也許不對,但是希望對你有用
14樓:海自函
這是僭越,非劉姓者不能稱王,天下人人可誅之,而諸葛亮效忠的是蜀漢,肯定不會違反漢朝律例。而且終極目標的北伐,除賊扶漢。而在蜀漢,劉備死後,諸葛亮的權力最大,跟本沒必要去封什麼職務。
還有一點就是在劉備心目中地位,關羽,張飛超過孔明。所以關羽早就封侯了,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權力早就超越了王侯將相,只是當時不能稱帝,因為天下民心還是向漢的,得不到士族的支援,而且北疆不安,三國形成時,曹操已經老了,到死都沒稱帝,這都是明智之舉,位列三公是位極人臣了,一般像太傅,大司馬,統帥級別的將軍,丞相。才可以位列三公。
具體還是以功勳來封賞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封公封王已經是僭越了,劉邦規定異姓不封王,雖然沒說不封公,但這是僭越的表現,因此諸葛亮是不會效法的
16樓:兒童使用者
一般先秦時期封君較為普遍,不過到了漢朝就是封王封侯,異性封王的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後來就都是侯了,再厲害的也是侯,只是爵位食邑封地的不同罷了。漢朝流行封侯,乙個時代乙個樣
17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的封爵實際上就是王侯兩種。一般來講,劉邦白馬盟誓後,異姓不王。曹操之前只有王莽封安漢公,那是自比周公。
從漢武帝起,王、侯被打壓的厲害。基本上只享受待遇,無實權。但封公、封王都要享受建社稷受九錫的待遇,就有僭越的嫌疑,所以只有意圖篡位的人才會封公、王。
18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非皇室不能封公,袁紹家四世三公。諸葛亮的權利和王公也沒分別,何必讓你唾罵千古呢。
19樓:風間止水
曹操的魏王是他自己弄來的。而諸葛亮未被劉禪封王。封王就意味著有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封地。想想諸葛亮被封了王,到自己的封國去治理國家了,蜀國怎麼辦?
20樓:寢室王
袁紹家的四世三公中的公並非爵位而是官位。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並稱是三公。
漢高祖劉邦在建朝之初採取郡國並行制。大批功臣得以封王。後來被全部剷除。
於是劉邦斬白馬而誓。說,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於是在沒有異姓可以封王的。
漢朝在爵位上沿用了秦朝的20級爵位,但曹魏廢除了這種制度,另設了公這種爵位。而蜀漢沒有用曹魏的爵位制度。所以諸葛亮沒有封王,也沒有封公。
再者,諸葛亮不希望自己太過高爵位。以免令人懷疑有曹操一樣挾天子令諸侯的不臣之心。
21樓:
諸葛亮封不封不一樣麼 蜀國跟他家似得
22樓:王來娛樂整個世界
漢朝的封爵裡是沒有公爵的,到了東漢末期曹操掌權,設立的幾等爵位,才有了公爵,蜀漢方面是不會承認的,蜀漢用的是以前的體系,王下面,就是侯爵。
另外,關羽的爵位是在他投降曹操時期封賞的,不是劉備封的,馬超的也是東漢封的,所以後來勸劉備登基的表也要以兩人開頭!
23樓:可愛小雅歌
他一心一意要輔佐劉備
24樓:泰山論客
曹操智勇雙全、野心十足,愛招賢納士。有文武能將扶持,其主要是參與漢末行政。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葛亮只是扶持劉備,一心幫助劉備,沒有二心。而劉備為人端正,有勇無謀,雖為漢室子弟,一心扶正,不敢寢室篡政。所以諸葛亮作為劉備軍事,其地位雖劉備而公升降。
25樓:江水無寒
封爵是要軍功的,依照正史來看,諸葛亮是乙個政治家,並不是乙個軍人,而且也並不擅權,所以封侯已經是極限,在當時來看,東漢朝廷到了後來和曹操自家也沒什麼區別了,封公封王**由得皇帝,而且漢高祖白馬之盟,非劉不王,曹操封王也就罷了,諸葛亮是不會封王的。
關於公爵,除了漢初封的幾位,只有王莽和曹操封了公爵,這就是為什麼這兩人並稱的原因。
26樓:匿名使用者
我感覺封不封有何意義?? 朝廷都不存在了 談何官職 都有主公了
正史對曹操的評價?
27樓:匿名使用者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魏書》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乙個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唐太宗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曹瞞傳》評價曹操: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
裴松之寫過:「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
周瑜評價曹操:「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劉備評價曹操:「董卓首難,蕩復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
陳琳評價曹操:「操贅閹遺醜,本無令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埽夷兇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千王莽。」——《史通·探賾》
洪邁評價曹操:「曹操為漢鬼蜮,君子所不道」——《容齋隨筆》
王夫之評價曹操:「曹操父見殺而興兵報之,是也;阬殺男女數十萬人於泗水,徧屠城邑,則慘毒不仁,惡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術也,非道也。」——《讀通鑑論》
古人評價曹操:「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辯亡論》
顧炎武評價曹賊:「孟德既有冀州,崇獎跅馳之士,觀其下令再三,至於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於是權詐迭進,姦逆萌生。」
《三國志(注)》評價曹操: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司馬光評價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資治通鑑》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許邵評價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易中天評價曹操: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一於雄。
曹操:「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28樓:江南地主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
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
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魏書》
性格特點
1、遇事審慎,臨危不亂,且多有決絕之舉。
2、胸襟博大,樂觀巨集達,且多在危難之中見精神。
3、性格的複雜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和融合。
據史書記載,曹操共有二十五位兒子,但其中為後人所廣泛知道並留青百代就只有三個:曹丕,曹植,曹沖
1,中曹丕心眼最多,他的政治手腕是其他兄弟所不及的,曹操死後 曹丕廢除漢帝,稱帝建立魏國為文帝;
2,曹植同曹丕乃一母所生,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雖同在建安七子中,但曹植的文采卻是公認的最出色,至今流傳的《七步詩》就是曹丕設計栽贓曹植讓他在七步之內所做出來的;
3,小兒曹沖聰明絕頂,6歲時就有曹沖稱象的故事,深得曹操喜愛,只可惜早夭。
4,曹昂,曹操的長子,隨曹操南征張繡時遇害,後被追封為豐悼王。
5,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人,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過人,武藝精熟,能徒手與猛獸搏鬥。自小立志為大將,嘗為曹操所欣賞。
建安二十三年,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引軍往討,大捷而歸。後來帶兵往陽平為曹操助戰,彰使一根長戟,大敗劉封,殺死蜀將吳蘭。後來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繼其位;曹彰時為鄢陵侯,留守長安,得知父親病逝,便自長安引十萬大軍到洛陽;然而卻被諫議大夫賈逵以片言折服,入宮交割軍馬後,便回鄢陵自守。
曹彰的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任城(曹彰)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
◆唐王維:「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老將行》
6,曹熊,早薨
7,曹鑠,早薨。
8.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9.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10.曹林,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11.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睿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12.曹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13.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14.曹矩,早薨。
15.曹乾,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16.曹上,早薨。
17.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變,被賜死。
18.曹勤,早薨。
19.曹乘,早薨。
20.曹整,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21.曹京,早薨。
22.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23.曹棘,早薨。
24.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25.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三國殺ol白馬義從和白馬將軍成就怎麼做
首先你要解鎖白馬義從這個戰功!這個戰功的條件是兩血以上的時候殺死三人,最後一血狀態下勝利!解鎖了這個戰功後白馬將軍裡面的公孫瓚勝場才會加上去。就是完成白馬義從這個戰功完成後使用公孫瓚勝利一百場就會完成白馬將軍的戰功!一樣我的回答能幫助你,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追問我 公孫瓚沒怎麼用過戰功我沒完成,...
秦始皇不殺功臣,劉邦卻殺盡,為何卻說秦始皇殘暴,劉邦仁慈呢
高中孫老師 其實說秦始皇殘暴劉邦仁慈是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評價的,老百姓最在乎的就是幸福安樂,可秦始皇當時坑儒焚書 濫用民力讓老百姓每天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再看看劉邦,他雖然殺了幫助自己的功臣,但是對待老百姓還是非常好的,讓百姓過上了平穩的生活,如果當時秦始皇沒有濫用民力做自己的墓地,也許他也不會被稱為...
劉邦為何想殺心腹大將樊噲,樊噲是怎麼死的呢
樊噲是病死的,劉邦想殺樊噲的原因是有人舉報盧綰和樊噲聯絡密切,而盧綰又造反了,所以劉邦擔心樊噲也會造反就派陳平殺了樊噲,不過樊噲沒有被殺死,因為劉邦在樊噲被押送回來之前就死了。劉邦想殺樊噲是怕手握兵權的他謀反,但懼怕呂后的陳平並沒有立即殺他,後來樊噲是病死的。劉邦到晚年的時候,想殺他的心腹大將樊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