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睡木頭的小考拉
由以下三點:1人才流失2.戰略失策3.
魏文侯死後大多魏主昏庸。魏國在吳起出走後就開啟了長期而系統的人才流失模式,如商鞅、張儀、公孫衍、孫臏和范睢等都是魏國人,自此魏國從戰國早期的霸主地位逐漸淪落成二流諸侯,這與早期魏文侯禮賢下士用人不疑令魏國強大形成了鮮明對比。
魏國在軍事上沒有明確的戰略,敗就敗在了兩線作戰樹敵太多,沒有把巴蜀納入自己的征服議程上……更可悲的是把國都從安邑遷都大樑,大樑是平原四面都是國,如齊,楚、趙、韓。戰略上根本沒有安全性,安邑位於汾水下游,西面黃河,南面中條山,北面呂梁山,東面太行山,這可是天然的四塞之地,很容易防守,如果再牢牢控制河西,可以說「進可攻,退可可守」……
魏文侯死後子孫大多平庸,根本看不出來河西的戰略重要性,而魏惠王時又主動放棄了河西的地緣,魏國衰敗已成定局…
2樓:我的果子殿下
魏趙韓的國家疆域長短不一,無法做到資源集中利用,在後來魏國喪失了河西,河東地區之後,魏國再無險要之地,很難防守。
3樓:虎說財稅
魏國在戰略上出現了失誤。魏國由於過早的西遷都城,給予了秦國發展的機會,從而使魏國陷入了衰敗。
4樓:即將成為滑稽軍軍團長的老司機
魏國沒有全面衰敗過,哪怕是戰國後期,吞併了泗上諸侯土地的2/3,拿下了齊國五都中的平陸,長期把握著榆關這種走兩三步就到他國都城的要地,他不強,能有嗎?弱只是表面現象。
5樓:法拉利斌哥
有兵時不打,沒兵時被打。就這麼簡單的邏輯。大清也是犯的這個錯,清軍比日本強的時候不去打日本,非要等日本人軍隊現代化了,被日本打。
6樓:秋風體育
主要還是因為魏國缺少人才,而且變法也沒有成功。
魏國是戰國初期霸主,擁有30多萬軍隊,為什麼會全面衰敗?
7樓:蠶子加銀子
隨著趙魏韓三家分晉,和田氏齊國的建立,戰國七雄的格局逐步形成。在戰國的初期,魏國擁有絕對的優勢,在經歷魏文侯、魏武侯的勵精圖治,魏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按照當時的局勢發展,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國家應該是魏國。
但是接下來魏國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魏國究竟又哪些失誤。
8樓:匿名使用者
趙魏韓三國是瓜分了晉國之後逐步建立的三個政權,俗稱為三晉。魏國自身擁有很大的優勢,在戰國的初期,任用吳起變法,魏國的國力進入了鼎盛時期。當但請注意,魏國存在乙個天然的問題,由於自己和趙國、南韓瓜分了晉國的土地。
出現了三個國家領土犬牙交錯的情況。
9樓:玻璃球
魏國存在乙個天然的問題,由於自己和趙國、南韓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出現了三個國家領土犬牙交錯的情況。
10樓:王者小祁君
因為他們管理軍隊和管理國家的方式不對,沒有很好的發揮30萬軍隊的戰力。
11樓:銀子jj一公尺陽光
戰國是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魏國是戰國初期的霸主,地位類似於20世紀初期的大英帝國。當年,魏國擁有30多萬常備軍,如果全面動員,能夠集結70萬軍隊。在戰國的初期,魏國先後進攻了趙國、齊國、南韓和秦國,自身擁有絕對的優勢。
但就是這麼乙個超級大國,在戰國的前期逐步衰落。到了戰國中期,魏國的國力已經一跌不振。
魏國前期作為戰國時期超強大國,為什麼最後會逐漸失去霸主的地位呢?
12樓:文娛吃瓜
魏國最後會失去霸主的地位的直接原因是遷都大樑以及桂陵、馬陵兩次戰役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魏惠王的剛愎自用,不會識人。
春秋戰國時期,先是有春秋五霸,然後是戰國七雄,各路諸侯逐鹿中原,可謂是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但是每個國君都有稱霸中原,消滅周圍小國的巨集圖大志。
比如當年齊桓公重用了管仲首先成為第乙個霸主。而晉國三分天下成為韓趙魏三個國家之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經營,也有短暫的繁盛,卻早早走下霸主的神壇,這不得不讓人嘆息。追究其原因在於:
直接原因
魏惠王雄心勃勃,為了稱霸中原,將國都有安邑遷到大樑,看起來距離中原更近,地理位置更好,但是有乙個潛在的風險是:大樑處在各國中心,歷來不易防守,使得魏國捉襟見肘;還有就是,龐涓指揮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直接導致了衰敗。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我認為在於魏惠王。魏國當年國力的強盛,是由休養生息、訓練軍隊而來,比起他的先祖魏文侯、魏武侯,他可謂好大喜功。但在用人方面遜色了很多,先是商鞅出走秦國,為自己埋下了伏筆;之後又將孫臏趕出了魏國,反而重用比他差勁的龐涓。
可以說魏惠王和龐涓多多少少有相似之處,結果龐涓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戰役中大敗。如此用人失誤,魏國必然會走向衰敗。
13樓:活在瓜里的籽
因為戰國時代是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沒有任何乙個國家能夠撇開外部環境獨自發展,因為每乙個國家如果想要一統中原都必須消滅其他的國家。
14樓:河工大校草
因為當時的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心懷鬼胎想要擴張自己的實力,魏國雖然前期強大,可是耐不住其他國家的削弱。
15樓:莫言名與利
在魏文侯之後,魏國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卻大大減少,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的「嚴寬內忌之風」是愈演愈烈的,魏國在極大程度上排斥他國的人才,並且對自己國家所產生的王族大才也是束之高閣。
16樓:泡泡小果奶
因為當時的魏惠王是個自私的人,而且魏國外部環境惡劣,內部也發生戰爭,魏惠王自身目光狹隘。
17樓:
後人不思進取,啃老本兒,再加上不斷用兵,荒淫無度,耳朵裡聽不進真話,耗光了民力財力,霸主地位自然就失去了。
18樓: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將魏文侯變法的國力基本消耗殆盡,魏惠王又排斥其他國家人才,他不讓自己的臣民說是自己的君主不夠虛心的求取人才,他求取的賢能是不適應戰國背景的賢能。
19樓:生活小百科
魏國後期的國君,將手上的好牌,打成差牌。魏國四面受敵,長期疲於戰事,戰爭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由盛轉衰一點也不奇怪。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它覺得自己國力強盛,固步自封,沒有想著一直進步,最後被其他國家超越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的內亂不斷,長期的戰爭使百姓和士兵越來越疲乏,加上魏國皇帝對人才的不重視,所以漸漸失去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在戰國時期,魏國也算是強盛的大國,為何後期開始衰落?
22樓:王先森的水果派
我們都知道魏國是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國家,但是隨著人才的流失,錯失了商鞅,范雎等等一系列的人才。
戰國時期的魏國經過了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人的發展,逐漸強大,魏國憑藉著魏武卒朝著西邊的秦國動武,用了五年時間拿下了秦國河西之地,導致秦國不得不退回到洛水以西防守。緊接著,魏國由樂毅的祖先樂羊領軍,直接經過趙國將中山國給滅亡了。然後,魏國又對東邊的齊國用兵,將齊國打得國民震驚。
此時的魏國的實力無疑達到了頂峰,通過討伐楚國從而占領了魯陽之地,幾乎成為了戰國各大諸侯國的公敵。可以這麼說,在戰國初期,魏國將傳統三大國——秦國、齊國、楚國挨個欺負了一遍,其強盛之勢可以與後來的秦國相媲美。
而魏國的衰落主要是第三位君主惠王即位時,這是由於這段時期的魏國不斷東侵,其在東方的優勢在一系列戰爭中多次受挫,包括西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在西方,秦國奪取了西河地區,此後更是不斷受到秦國的侵擾。而魏國的衰落總結為:
魏國衰敗的原因:一是魏國的變法還是存在侷限性,主要在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在政治制度上沒有建術,導致了魏國的崛起存在短暫性;二是魏國深處中原四戰之地,國家無險可守。在地理條件上,魏國和南韓屬於戰國七雄中最差的;三是魏國盲目爭霸,在魏齊戰爭中白光了軍隊;四是魏國國政在吳起之後迅速腐敗。
正是因為這些種種原因導致了魏國從此一蹶不振。
23樓:人類觀察君
乙個國家的衰落往往與這個國家的君王有關,不過也有其他關係,那就是其他國家的強盛和崛起。
24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之所以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與魏國當時的統治者統治戰略有很大的關係。
25樓:貓咪老師愛看娛樂好劇
因為內憂外患啊,國內不穩定,導致人才流失嚴重,而其他國家又虎視眈眈,後期就漸漸衰敗了。
26樓:匿名使用者
君王不開明,錯失很多人才,比如商鞅等等。而且裡面奸臣也挺多的,政治比較黑暗。
27樓:魚麗麗魚魚魚
魏國後來流失了很多人才,像商鞅,範雛等人,因而他們的政治制度跟不上局勢的變化,弊端越來越多,最後開始衰落。
28樓:爬樹的魚喜歡他
戰國時期後期的魏國逐漸衰弱,不復強盛,因為那是的各國都開始發展起來,但是魏國卻因為君主的妒才,流失掉了很多的人才。
29樓:娛樂大雜蟹
魏國的衰落,是因為魏國的君王非常昏庸無能。另外的話,魏國後期也是人才凋零。
30樓:匿名使用者
但是隨著人才的流失,錯失了商鞅,范雎等等一系列的人才。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呢?
31樓:東陂趙先生
作為乙個四戰之地,作為乙個中原地區稱雄稱霸的霸主,魏惠王絕對不合格。
回到那個時代,秦國為什麼能夠最終統一天下,就是因為商鞅變法以後,司馬錯例行軍事上的改革,要求軍隊作戰,不能夠再講究以前什麼道德仁義,總之一句話搶土地,搶人口,壯大實力,是軍隊出擊都必須搶奪一定的土地人口回來,這才算打仗,這才是打仗。
魏惠王那打仗算打仗嗎,有人得罪他了,二話沒說,開戰,打打到他服為止,打到他向我認錯,撤兵回來,之前打仗所搶得的所有土地資源全部還給他就算他認錯之後有良好的態度,我重新賞賜給他的!
這樣的打仗方式,你即便擁有天下第一強軍的魏武卒,你的軍隊活生生被消耗完畢了!而且魏國在最巔峰的時候,三條戰線同時開戰!你能力很強,是不是你很能打是不是我六個國家輪流起來,我耗死你你怕不怕。
魏武卒最後的力量喪失在了河西之戰裡面,餘乙個四戰之地的國家來說,沒有了軍隊,你什麼都不是,這也就是為什麼長平之戰結束以後我們說趙國必將滅亡,為什麼軍隊就是他生存下來的資本,沒有軍隊,你這個國家連存在都是乙個疑問。
同時做為乙個四戰之地,魏國並沒有乙個所謂的穩固的大後方,為了守衛他的四戰之地的中原地區,它的軍隊必須得迫不得已的投入戰爭!
圍魏救趙,龐涓之所以想不出辦法來對付,就是因為魏國的這個地理條件沒有乙個險關來守衛它的富庶地區,敵人一旦出兵你的心腹之地你就必須得率領軍隊回去,這樣的國家如果說一天到晚的打仗的話,這個國家離亡國也差不到哪兒去了。
同時,魏惠王還拋棄掉了原先他之前的魏王所致定下的一條國策,那就是聯合三晉一起對抗其他國家,他有遠大的志向,可它沒有部署計畫的那種能力,自己還有那麼一點兒小家子氣,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32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魏國戰國後期國家內部鬥爭混亂,軍隊經過多年戰爭實力不如從前,所以強橫的魏國慢慢走向了衰落道路。
33樓:幹煸新鮮事
因為魏國的社會制度發生改變,同時有非常多的臣子起了壞作用。
34樓:梁
魏為四戰之地,處於秦、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南韓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因此霸業很難長久。自魏文侯任李悝變法,魏國最先成為戰國時最強國家,自魏惠王後,以珠玉為寶,錯失人才,先後失去吳起、孫臏商鞅等賢才,因此魏國東敗於齊,西敗於秦,南辱於楚。
35樓:你到底敢不敢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魏國卻最終衰落,這是因為魏國常年發生戰亂,導致國家的經濟十分的蕭條,所以慢慢的衰落了。
三國時期的魏國是晉國嗎
三國時期的魏國不是晉國,晉國取代了魏國。魏國 220年12月10日 265年 中國漢末三專國時期北方政權,後屬世史家多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政權。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
請問春秋戰國的劃分,歷史春秋戰國是依據什麼劃分的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西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 紀事始於此年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 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 前481年 左傳 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 前468年 上述說...
春秋霸主地位的越國在進入戰國後為什麼會消亡?
因為越王勾踐不思進取,遠離中原先進文化 政治 軍事 經濟等制度的心態,導致越國日後的滅亡。因為越國在最後已經被各國所孤立了,而且受到了各國的敵視,軍事實力也不是很強大。越國起源於夏朝,越國作為春秋最後的霸主是怎麼滅亡的呢?越國是因為長期的內亂,才導致最後亡國的,所以還是要團結才行呀。這是因為自己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