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請叫我星星粉
《三國演義》之空城計原文
孔明將人馬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
」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
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備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
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
「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後人有詩讚曰: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引證 : 明羅貫中據郭衝《條諸葛亮五事》(按系民間傳說)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其情節為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禦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人物性格: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
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計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擺過空城計,「諸葛亮擺空城計」這件事是羅貫中的藝術創作,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司馬懿。《三國志·蜀·諸葛亮傳》:「(後主建興)六年春,(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嚴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
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從這段權威性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
(1)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2)諸葛亮只是「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並未搞過什麼「空城計」。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
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2023年-約2023年),元末明初**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幷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
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求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最少3個)精彩片段(最少2個)和讀後感
三國演義摘抄點評和讀後感
求「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
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好。三國演義 讀後感 三國演義 讀後感11篇 讀完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看完三國演義感受 1 三國演義 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中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深的刻畫了200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精彩故事,...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0字
明明司馬父子最終統一天下,為什麼大家非要在吳蜀魏三國下那麼多功夫呢?而且劉備為了關羽 張飛,可以放棄人民和自己積累長久的江山,必竟三國中沒有明明白白的寫清楚,可從第三十回劉備興兵伐東吳中諸葛亮勸劉備告伐漢賊曹丕,再打東吳,中間張飛向劉備哭說為關羽報仇,劉備也下定決心,孔明再勸也無濟於事,加上當晚張飛...
《三國演義》讀後感急,《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急!!!
讀 三國演義 有感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乙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 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