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衛,(2023年2月2日—2023年12月3日),安徽碭山縣唐寨鎮小李寨人(一說江蘇銅山縣人),2023年正月初一(2月2日)生,2023年十月二十二日(12月3日)卒。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李衛同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均係雍正帝心腹。
2樓:胡阿魚
有,李衛在官場上的作為還是不錯的,雍正欣賞他「勇敢任事」的優點,所以提拔他,期間做了不少好事,但是李衛也是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比如他恃才傲物,對上司無禮。但是這些缺點仍然撼動不了雍正對他的信任。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歷史上是個幹吏,好**!
李衛,(2023年2月2日—2023年12月3日),安徽碭山縣唐寨鎮小李寨人(一說江蘇銅山縣人),2023年正月初一(2月2日)生,2023年十月二十二日(12月3日)卒。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李衛同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均係雍正帝心腹。
4樓:天魔宮主
康熙捐資員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李衛同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均係雍正帝心腹
5樓:匿名使用者
有,不過和電視上演的不同
李衛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6樓:善秀
有的、清朝的乙個縣令
歷史上真有李衛這個人嗎?
7樓:九燁節香梅
李衛(2023年2月2日—2023年12月3日),字又玠
8樓:
正史上記載有這個人~
歷史上真的有李衛這個人嗎,他的真實故事是什麼樣的?
9樓:小紫霞仙子
歷史上清朝的確有李衛這個人。電視劇集對史實肯定會有一些改動,沿其基本脈絡,具體事件上可能會戲劇化多一些
李衛(1686~1738) 清雍正時督撫。字又玠。江蘇銅山(今江蘇徐州)人。
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資為兵部員外郎,五十八年公升戶部郎中,六十一年出為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1724),公升布政使,三年調浙江巡撫,四年,兼理兩浙鹽政,五年特任浙江總督兼管巡撫事,六年兼理江蘇盜案。世宗認為浙江事繁「民刁」,令李衛嚴加整肅。
李衛稟命清理倉庫虧空、錢糧逋欠,嚴厲推行攤丁入地政策,打擊不法紳衿。又奏請開設玉環廳,招民墾田。因而被世宗譽為模範督撫之一。
十年閏五月,調署刑部尚書,九月任直隸總督。次年,不徇情面,奏參大學士鄂爾泰之弟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擾民,受到嘉許。乾隆元年(1736),兼管直隸河道總督。
三年病死,諡敏達。李衛識字不多,操守廉潔,任事勇敢。幕客為著《欽遵聖諭條例事宜》(與田文鏡之作合為《欽頒州縣事宜》),在浙江、直隸任內分別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輔通志》。
他的部分奏摺收在《朱批諭旨》中。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有李衛這個人嗎 李衛最終的結局如何
10樓:你好董小姐
歷史上的李衛是清朝雍正年間的乙個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間,他憑藉著自己圓滑的頭腦,很得雍正帝的喜愛。歷史上的李衛最初只是買了個小官,在自己的家鄉任職。後來,雍正去江浙地區查巡水災,正好遇到了李衛,雍正在與李衛接觸的時候發現李衛是乙個頭腦靈活的人物,就想要這個人來幫助自己。
歷史上的李衛最顯赫的時候是在雍正登基以後。雍正繼位後,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八阿哥與十四阿哥的勢力還在朝廷中存在,並且他們處處給雍正出難題,使得雍正在朝廷上行使一系列措施很難。這個時候,李衛已經被雍正任命了職務,李衛開始幫助雍正打擊八阿哥的勢力。
雍正七年,李衛因為為官時政績優秀。被加封為兵部尚書,太子太傅等各位重要職務。不久之後,李衛又被雍正派為直隸總督。
在乾隆皇帝繼位三年後,也就是2023年,李衛因病去世,諡敏達。李衛為官一生,勤儉廉潔,他因病而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雍正執政的那個年代裡,他已經是一位長壽的**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eas. people find that witho
歷史上有楊廷鶴這個人嗎,歷史上有陸貞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楊廷鶴這個人,但是他的原型應該是陳賡的祖父和父親的結合體。陳賡祖父陳翼懷為湘軍名將,隨曾國藩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幼從戎為官致富,善戰聞於當時 對幼年的陳賡產生過很大影響。將軍自小聰穎機智,隨爺爺練功習武,棍棒拳腳,樣樣精通。陳賡的父親陳紹純,以先輩的積蓄購田300多畝,加之自身的辛勤勞動和...
歷史上有楊吉兒這個人嗎
楊吉兒這個名字是杜撰的不過李世民的後宮裡確實有一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吳王恪和蜀王愔的生母。史書稱她為楊妃,據猜測她的妃位可能是四妃中缺的淑妃。另外李世民後宮還有兩位楊姓妃子,即趙王福的生母楊妃,死後追封楊貴妃 還有曹王明的生母齊王妃楊氏,她應該是三個楊姓女子中最受寵的,長孫皇后死後後宮中只有...
歷史上有楊八妹這個人嗎
是杜撰出來的,基本上楊家男人有幾個是真的,其餘卻很少是真的,老令公是存在的,佘賽花卻是虛擬的,穆桂英,楊安燒火的那個丫頭都是虛擬的.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是真的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 後周。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