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言之午
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
2樓:蝸牛得快跑
7年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在禮縣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扼隴蜀咽喉,控南北要衝,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祁山堡武侯祠距禮縣縣城25公里,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名人題寫的匾額條幅氣勢恢巨集,警句炙口,書藝精道。
三國時,魏、蜀爭相掠奪隴南人口。曹操先後掠奪、遷移隴南人口30多萬入居關中,僑置武都郡於扶風郡美陽,又移至興平縣小槐裡。諸葛亮亦遷移西縣人口1000余家還居漢中。
後又有武都王苻健率眾入蜀,蜀將張尉往迎,安置於昭化之白水,而隴南為蜀所有,武都、陰平2郡仍存,屬益州。所以,三國時,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關中小槐裡,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於今禮縣東北置祁山縣,亦屬武都郡。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
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闢軍資**,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
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出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
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出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
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
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
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間分別是
3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
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王平獨木難支,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魏延所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
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諸葛亮在木門道設計,連弩射殺為名將張郃。李嚴廢為平民。此為二齣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
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魏延因與楊儀不和,謀反罪誅殺魏延。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
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閒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
清人梁章巨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間分別是?
4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
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王平獨木難支,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魏延所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
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諸葛亮在木門道設計,連弩射殺為名將張郃。李嚴廢為平民。此為二齣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
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魏延因與楊儀不和,謀反罪誅殺魏延。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
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閒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
清人梁章巨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六出祁山還是七出祁山?
5樓:傑汐胖乎乎
在歷史上諸葛亮五出祁山 也是五次北伐 演義裡是六出祁山 多寫了一次
歷史上真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嗎?
6樓:成都仁品李燕先
1 正史中諸葛亮沒
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雲雕龍關於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於今日陝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於此,興建開創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為山名,位於今日甘肅省西和縣西北。光從地圖鳥瞰,乙個在天水以南,乙個在陳倉以東,兩地航空距離超過一百公里,實際山路彎涎,更勝於漫漫途遙。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
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齣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
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閒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巨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7樓:務甘澤
沒有,那只是《三國演義》這本**中寫的。正史中沒得這回事了、
8樓:
有…不過不是6出…好幾次都沒有越過祁山…是有6次北伐……越過祁山只有4次…
諸葛亮六出祁山六回概括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六出祁山」已經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語出《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這部**的序言裡,引毛宗崗《讀三國志法》說諸葛亮「在草廬之中而識三分天下,則達於天時;而至六出祁山,則近乎人事,在這部**裡面,還有很多回都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其中也不乏「六出祁山」的字眼。自此之後,文學界、史學界的一些學者就贊同或者找材料來證明諸葛亮六次北伐的史實。
閱《三國志》,其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出祁山僅兩次。其具體情況如下:第一次,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以趙雲、鄧芝為疑軍,兵發箕谷,而自己卻率大軍攻祁山,以馬謖為前部先鋒,領王平等五部軍馬浩蕩而向秦川發動攻擊,不想馬謖不聽節度,遂有街亭之敗,雖然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蜀,諸葛亮也遷西縣千餘家回漢中,但是二十一年後精心準備的第一次北伐總體上失敗了。
第二次,同年冬,大軍出大散關,兵圍陳倉,因蜀國大將曹真早有預料,已經安排郝昭部署軍隊做好了戰前準備,雙方激戰二十餘日,蜀軍糧盡不得不撤退。第三次,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諸葛亮遣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基本取得勝利。第四次,再次出祁山,在雙方交戰中,魏將張郃被亂箭射傷致死,蜀軍糧斤軍退。
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建興十二年春(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由斜谷出,佔據五丈原,與司馬懿相持百餘天,諸葛亮因病去世。對照前面綜述中所提到的李星先生和殷克勤先生的論述,顯然問題出在公元230年此次雙方的戰爭,而根據歷史記載,此年「真以八月發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斥漢水,當會南鄭。
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當作武都)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蜀軍方面,諸葛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為援,嚴陣以待。
此次蜀軍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在今城固一帶防禦,即「亮待之於成固、赤阪」,並沒有大的軍事行動,後因為天氣的原因,大雨驟降,棧道斷絕,魏國撤兵,蜀國的援軍和糧草因為李嚴(平)兩面三刀假傳聖旨而沒有運入漢中,雙方就此罷兵。顯然,諸葛亮的北伐只是五次,兩次圍祁山,三出關中,「六出祁山」是**為了彰顯諸葛亮鞠躬盡瘁、忠於蜀漢的精神而預設了公元230年諸葛亮的軍事行動而已,但「六出祁山」也因此成為其北伐的代名詞。
諸葛亮六出祁山,手下多少大將北伐戰死沙場?
諸葛亮用兵謹慎,在出祁山和北伐中並沒有多少將領戰死沙場,在北伐中死的魏延,是因為內亂被殺的,王平是病死的。諸葛亮六出祁山並不是說諸葛亮六次出了祁山,而是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其中只有兩次是出祁山。諸葛亮用兵謹慎,這幾次北伐中,除了馬謖 張休和李盛等將領因違抗軍令,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斬殺外,蜀漢大將在北伐中...
諸葛亮幾齣祁山,諸葛亮 出了祁山 幾次?
據 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與魏國進行過六次戰爭 第一次 建興六年 魏太和二年,228年 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 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 天水 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
孔明六出祁山的具體時間和經過,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間分別是?
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在禮縣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扼隴蜀咽喉,控南北要衝,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祁山堡武侯祠距禮縣縣城25公里,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名人題寫的匾額條幅氣勢恢巨集,警句炙口,書藝精道。三國時,魏 蜀爭相掠奪隴南人口。曹操先後掠奪 遷移隴南人口30多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