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上海冬雷腦科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特發性震顫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症狀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有顯著的臨床變異。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
特發性震顫**並不清楚,易與其他疾病產生的震顫混淆。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個特發性震顫家族未發現跨代現象,性別分布平衡,一般認為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65~70歲前完全外顯,也有報道不完全外顯和散發病例,散發者和有遺傳者臨床特徵完全一致,通常認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確定相關基因異常。特發性震顫發病年齡的雙峰特徵提示可能存在兩個不同的異常基因。
家族性震顫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早,提示早發的特發性震顫更強烈地受遺傳易感性的影響,遺傳易感性能明顯影響臨床亞型特徵。
本病的確切**仍不清楚。其產生可能是外周肌梭傳入和中樞自律性振盪器共同作用的結果。丘腦腹中間核(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接受本體感覺傳入的核,其神經元節律性爆發性放電活動可能起了關鍵作用,無論神經電生理記錄還是立體定向手術均證實了這一點。
用氧(15【o】)標記的co2進行pet研究發現,選擇性地雙側小腦、下橄欖核代謝功能亢進。用功能性核磁(fmri)顯示患肢對側皮質運動和感覺區、蒼白球、丘腦活動增強,雙側齒狀核、小腦半球和紅核活動亢進。這些提示震顫的產生是丘腦和運動皮質至脊髓通路中小腦-橄欖核環路**的結果。
因為病理解剖沒有特異性改變,異常振動的中樞神經系統「起搏器」的位置尚不清楚,因此推測中樞性振盪器被外周反射增強或抑制,調節震顫的產生和震顫幅度。
多發群體
1.家族史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研究者對家族史的報道各不相同,從17.
4%~100%,造成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是特發性震顫的診斷標準不同。特發性震顫家族史的正確評價有賴於震顫症狀的徵詢以及臨床檢查。
2.發病率 典型的特發性震顫可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發現,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為0.3%~1.
7%,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大於4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增至5.5%,大於65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10.
2%。男女之間的發病率無明顯差異,也有報道在瑞典和芬蘭女性與男性的發病率比率為0.5:
0.71,特發性震顫可能在左利手的人中更常見。
3.發病年齡 特發性震顫可在任何年齡起病,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布為雙峰特徵,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4.病程 震顫發病年齡與病情發展無關。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始終緩慢進展,從無緩解。由於震顫造成勞動力喪失開始於發病10至20年之後,發生率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2樓:卓凌晴
**很多,年齡,環境因素,藥物因素導致的,遺傳,食用海鮮等過敏性物質,所以在發生特發性震顫後,要重視,及時就醫,正規**。
特發性震顫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3樓: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原發性震顫,這個是一種原因不明確的慢性疾病。一般患者會出現一些併發症,與年齡無關,與嚴重程度也沒有任何關係。一般患者在發病10~20年之後,會併發影響個人的活動、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嚴重程度會逐年的增加,而且會併發完成精細活動的能力受到損害,會影響到患者的社會活動和生活的能力,包括吃飯、喝水、輸血、穿衣服和言語,以及操作等各項正常的活動。
一般特發性震顫在漫長的病程過程中,患者處於慢性的併發症的出現過程,處於相對穩定的階段。所以要定期複診,長期的**和護理。
4樓:陽光趙大地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椎體外系的一種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
很多人在日常活動當中持筆或者拿筷子,或用手拿某一東西的時候會出現手指震顫,可能就是發生了特發性震顫。它是一種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引發的震顫。本病容易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或情緒激動的時候發生。
特發性震顫的**可以用β受體阻滯劑,比如普萘洛爾、倍他樂克等。如果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選用肉毒毒素注射。如果懷疑是特發性震顫,可以到神經內科門診檢查**。
5樓:愛美的美妞媽媽
特發性震顫病是一種大腦能力衰退的疾病,多發於50歲以上的老人中。2.家族遺傳性:
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3.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特發性震顫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神經元。環境因素中目前認為主要是除草劑、殺蟲劑、一氧化碳、汞、錳中毒等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可能是引起特發性震顫病的主要原因。4.
藥物因素:服用大劑量鎮靜劑和抗精神病藥,這些藥阻滯多巴胺受體和多巴胺結合,使多巴胺無法發揮抑制作用。
6樓:一有愛就走吧
你好,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屬於遺傳性疾病,注意休息,不要疲勞,按時吃藥,保持好心情,慢慢調理一下就好了
7樓:發燒的小旋風
特發性震顫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根據自身行為不受控先天性原因導致的。
8樓:功亮
目前只能認為特發性震顫起病隱匿,在神經科的長期發展探索還沒有發現明確的**,有6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遺傳史。
9樓:
發病原因:1、年齡老化(15%):這是特發性震顫偏好於老年人發病的主要原因。
2、環境因素(25%):一種疾病的發生多多少少與環境因素有關,對於特發性震顫病也是如此。3、家族遺傳(35%):
約60%病人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目前已確認2個致病基因位點,定位於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
10樓:來自徐家河輕飄飄的櫻桃
引起特發性震顫的常見原因有遺傳因素、自身環境影響兩種。大多數病發是由於遺傳引起。常見病症有手抖。
也有頭抖、腿抖、軀幹抖動、聲音抖動和面部肌肉抖動。顫抖的頻率會逐漸增加,嚴重時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可到醫院神經科針對檢查**。
11樓:匿名使用者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患者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在65~70歲前出現外顯。gulcher等發現本病致病基因位於3q13,稱為fet1,higgins等將致病基因定位於2p22~25,稱為etm或et2,發現etm可能是三聯體重複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兩個家族性特發性震顫家系得到證實。
也有報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體有異常,少數男患者出現xxy和xyy。家族性et臨床表現多樣性提示可能存在遺傳異質性,預示可能會發現新的基因位點。
然而特發性震顫也有許多散發病例,散發病例的臨床表現和發病規律基本上與家族性震顫相同,但家族性震顫的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為早。所以在特發性震顫遺傳基因尚未清楚之前,無法將家族性震顫從特發性震顫中分出去。
12樓:
這個原因有很多,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
特發性震顫的**是什麼??
13樓:僪星宇
一、【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特發性震顫)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神經元。
二、【遺傳易感性】:儘管(特發性震顫)病的發生與老化和環境毒素有關,但是並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與於同一環境的人,甚至同樣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會出現(特發性震顫病)。
三、【年齡老化】。
四、【家族遺傳性】: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
14樓:德勝康聯中醫研究院
目前只能認為特發性震顫起病隱匿,目前還沒有發現明確的**。部分病人基本上50%-60%左右有家族遺傳性,即追問病史發現,其父母、兄弟姐妹可能都有發病,該情況就是遺傳性的表現。試驗研究提示,這是中樞性的單胺平衡障礙,考慮可能是錐體外系的紅核-橄欖核-紅核束的功能失調所致。
診斷特發性震顫的時候需要排除震顫麻痺,即帕金森病,還有肝豆狀核變性等疾病。
15樓:訾絹遇良驥
**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
16樓:鮮嫩奉惱傅
特發性震顫屬於中醫「顫證」範疇,本質為虛。而木火上盛,腎陰不充。下虛上實,實為痰火,虛則腎盛,肝腎虧血是本病的病機,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
特發性震顫病程較長,多見於中老年人,呈進行性加重,以肢體震顫為主要表現。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腎不足,陰陽失衡有關。人們中年以後,腎精漸虧,若是身體先天不足,或者勞慾傷及腎,因為肝與腎關係尤為密切,腎精虧耗較大,則不能滋養肝木,導致筋脈失濡,木燥生風,所以出現四肢震顫,肝腎屬於同源,腎虛則水不涵木,所以出現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虛風內動,震顫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肝腎交虧,則腎虛髓減,腦髓不充,下虛則高搖。
若是中焦脾胃受損,則痰溼內生,土不栽木,亦致風木內動,出現震顫。
17樓:3298日
特發性震顫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要怕人知道,心情放平和。另2113外生活要有規律,避免激動勞累,這樣才對病程有好處
18樓:上海冬雷腦科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特發性震顫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症狀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有顯著的臨床變異。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
特發性震顫**並不清楚,易與其他疾病產生的震顫混淆。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個特發性震顫家族未發現跨代現象,性別分布平衡,一般認為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65~70歲前完全外顯,也有報道不完全外顯和散發病例,散發者和有遺傳者臨床特徵完全一致,通常認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確定相關基因異常。特發性震顫發病年齡的雙峰特徵提示可能存在兩個不同的異常基因。
家族性震顫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早,提示早發的特發性震顫更強烈地受遺傳易感性的影響,遺傳易感性能明顯影響臨床亞型特徵。
本病的確切**仍不清楚。其產生可能是外周肌梭傳入和中樞自律性振盪器共同作用的結果。丘腦腹中間核(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接受本體感覺傳入的核,其神經元節律性爆發性放電活動可能起了關鍵作用,無論神經電生理記錄還是立體定向手術均證實了這一點。
用氧(15【o】)標記的co2進行pet研究發現,選擇性地雙側小腦、下橄欖核代謝功能亢進。用功能性核磁(fmri)顯示患肢對側皮質運動和感覺區、蒼白球、丘腦活動增強,雙側齒狀核、小腦半球和紅核活動亢進。這些提示震顫的產生是丘腦和運動皮質至脊髓通路中小腦-橄欖核環路**的結果。
因為病理解剖沒有特異性改變,異常振動的中樞神經系統「起搏器」的位置尚不清楚,因此推測中樞性振盪器被外周反射增強或抑制,調節震顫的產生和震顫幅度。
多發群體
1.家族史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研究者對家族史的報道各不相同,從17.
4%~100%,造成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是特發性震顫的診斷標準不同。特發性震顫家族史的正確評價有賴於震顫症狀的徵詢以及臨床檢查。
2.發病率 典型的特發性震顫可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發現,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為0.3%~1.
7%,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大於4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增至5.5%,大於65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10.
2%。男女之間的發病率無明顯差異,也有報道在瑞典和芬蘭女性與男性的發病率比率為0.5:
0.71,特發性震顫可能在左利手的人中更常見。
3.發病年齡 特發性震顫可在任何年齡起病,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布為雙峰特徵,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4.病程 震顫發病年齡與病情發展無關。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始終緩慢進展,從無緩解。由於震顫造成勞動力喪失開始於發病10至20年之後,發生率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帕金森和特發性震顫有什麼區別,帕金森和特發性震顫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震顫的區別 1原發性震顫也叫特發性震顫,震顫形式是乙個姿位性震顫或者是動作性震顫,姿位性震顫就是在拿筷子夾東西的時候或者是端杯子的時候,端碗的時候出現的這種抖。2帕金森的抖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是乙個靜止性的震顫,主要表現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出現的這種規律性的抖動。帕金森病人也不是說...
特發性震顫的危害是什麼,特發性震顫有什麼危害?
特發性震顫的危害有 1 非常影響病人社交的情況,有些病人就會很自卑很抑鬱。2 影響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的情況少。3 寫字,手抖就沒有辦法去完成第一筆的書寫,嚴重影響到病人的生活 病人的工作,就是這方面是,對病人最嚴重的乙個影響。特發性震顫的危害是什麼?三甲特發性震顫的危害有 1 非常影響病人社交的情況,...
特發性震顫原因是什麼,特發性震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特發性震顫的確切 目前尚不明確,現代研究發現遺傳基因 環境因素均可引起特發性震顫。基本 特發性震顫主要由腦內特定區域的不正常訊號傳遞導致,這些區域包括小腦 丘腦和腦幹。具體的致病原因目前還不確切,約有30 50 的患者有家族病史,且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是有些沒有家族史的患者也會患病。誘發因素 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