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小乘者不解金剛經,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與金剛經的區別

2022-03-27 02:52:32 字數 4566 閱讀 2925

1樓:愛游泳的小海豚

這個當然是他們沒有到那個地步了,就像乙個小學老師,能懂得大學教授的題嗎?

2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者都是弱智,故名為小,神通亦小,度人亦少,所以叫小乘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佛告長老舍利弗言:此阿羅漢智慧型,與初發心菩薩,智慧型甚遠,何況此菩薩故?

所以者何?初發心菩薩,當得成佛,阿羅漢終不能得!

是時一切法自在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我悉了知,此聲聞,應不得聲聞法。

佛言:善男子,此聲聞,非不得聲聞法,復次善男子,若聲聞,與菩薩對論,智慧型有殊,是故所不能及。

3樓:冥想音主站

佛陀時代,小乘是修學金剛經的。現在小乘修行出現了很大變化,金剛經已經不作為小乘修學經典來修行,只是成為大乘佛法的修行經典。

這樣一來,小乘學人不解金剛經也是正常。只可惜小乘修行人由此也斷了回小向大的修行因緣。

4樓:

淨空法師---正如同現在有許多人,跟他講這些鬼神,有的人相信,有些人決定不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叫他相信,這也是與過去生中的因緣有密切的關係。這一類小乘人,多生多劫都沒有接觸過大乘佛法,也沒有參加過菩薩的大會(就是大乘的法會)。

為什麼他們不參加大乘的大會?因為這些人,他久遠劫來從來不讚嘆諸佛菩薩,他沒有一點敬意。諸佛菩薩對他們雖然大慈大悲,因為他根性沒成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就不去理他了。

為什麼佛菩薩不用大乘法接引他?諸位要曉得,他遇到大乘法,不但不讚嘆,他還要毀謗,毀謗就造罪業。佛菩薩大慈大悲,避免他造作惡業,因此就不給他說十方佛,也不跟他講大乘佛法。

佛菩薩是不是不理他呢?不是的,佛菩薩應化在他們那一群當中,應以小乘而得度者,佛菩薩就現小乘身而度脫之,這才看出佛菩薩真正的慈悲。

5樓:仙人

小乘證的是空,金剛經講的是妙有(一合相),義理不同,但小乘能聽懂須菩提就是阿羅漢也是菩薩

6樓:善德君

只是漢傳佛教的經,其餘佛教並非非要看。

既然大乘小乘的說法不是佛所說,為什麼金剛經裡有大乘、小法等字眼?

7樓:深愛河圖

大乘、小乘的涵義是鳩摩羅什翻譯的。佛教原為小乘,後大乘從小乘中發展而來。羅什大師翻譯佛經時,考慮漢地度化眾人方便,將原本的梵文譯為大乘、小乘。

現在大家讀的金剛經就是羅什譯的,所以出現了這樣的字眼。

羅什譯本一向重意譯,這樣譯是為了眾人理解方便而已。

8樓:管家小老頭

此為隨順眾生,善巧方便,眾生有感 佛菩薩有應。

六祖開示: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其實,佛,經,地獄,十方法界,,,難道真有這樣的名詞? 其實沒有,都是佛為度眾生或眾生為識所現的結果,

沒有這些,眾生如何得度呢?

你我都是佛 只是在迷中。

9樓:呵呵我笑點較高

乙個智者,同樣的道理,針對不同的人,說法也不同。

跟小孩子不講大道理。

跟聰明人不講笨辦法。

10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佛講一切法,皆是應緣而出。所謂大乘、小乘的名相安立,只為眾生導迷入悟,而不生執著。

佛所講說的名相千千萬萬,佛遍知一切角度,一切名相,但不執著任何乙個角度,乙個名相。在佛的眼中,沒有大小乘之執!

而我們凡夫,不懂因緣差別,以己之念,妄加揣測分別。執名相為實相,故有大小乘之執!

這些詞都是為我們講述解脫妙理的,明理之後,就不必再執著於這些名相。

這也就是佛所教導我們的:依義不依言!通過語言文字名相等等,來體悟其蘊含的深深義理,依這些義理,而不依語言文字名相,不執著於這些!

11樓:昂然且歡喜丶茱萸

因 人 而 異

金剛經是大乘還是小乘?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藏十二部,若不了義,皆如紙張,何來大小。

如若了義,一花一草,一啄一飲,無不是佛法。

花草啄飲,是大是小?

小乘和大乘的區別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於說法的物件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

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於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的小乘;對於根器深厚而有悲願化世的聽眾,便是菩薩大乘。

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人天道;聲聞是由於聽法修行而得解脫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解脫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為解脫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脫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脫道與人天道的綜合。

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證了解脫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聖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脫,不願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眾生,所以稱為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為大乘。

從佛教的分布來說,通常說北傳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國為中心而至日本、南韓、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傳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錫蘭為中心而至泰、緬等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實,這是出於北傳佛教徒的區分法,南傳佛教徒根本否認這種區分法的正確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雜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雜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攝法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載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論境界上的發揮,北傳佛教,超過了南傳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實踐上,北傳地區未必全是大乘的,南傳地區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傳的中國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沒有什麼比南傳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國大乘佛學的成就,因了中國老莊思想所形成的玄學清談,在魏晉時代特別風行,所以上流社會的士君子們,也把佛學當做消遣及清談的玄理,中國的天台宗及華嚴宗的理路,確也受有這一風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學者木村泰賢,批評中國的佛教是屬於學問的佛教,而非實踐的佛教,實亦不無理由,事實上,天台華嚴的思想架構,也多出於中國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並沒有足夠的依據。

因此,中國真正的大乘精神,從未普及到民間去過,更說不上成為中國民間生活信仰的依歸了。所以也有人說:中國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為。

(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在修行目標上,小乘佛教把證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而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13樓:匿名使用者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

從這句話的世界觀來分類,金剛經應屬於大乘佛教的著作。

14樓:蝶舞輕夢醉眼前

是大乘,此經威力很大,也是辯證法,可學。

金剛經在歷史上的地位是?

15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被視為乙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迄今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印刊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7樓:_然諾重_君須記

迄今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印刊日期的印刷品

18樓:teat金牛

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第一部的印刷體

19樓:你本來是佛

禪宗修習,舉足輕重。

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與金剛經的區別

20樓:落晨曦

簡單來說小乘自利為主,求自己解脫。

大乘是自利利他,不僅自己解脫,也要幫助他人解脫。

《金剛經》是一部大乘經典。

小乘佛法學金剛經嗎/小乘佛法學金剛經嗎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小乘大乘。金剛經都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學佛的第一步是空性 最後一步也是空性。波若部最濃縮的經典就是金剛經。

22樓:冥想音主站

在佛陀時代小乘學金剛經,小乘也修般若法門。金剛經中請法人須菩提,就是小乘修行人。

現代小乘變化很大,分支也多,大多在南亞地區流傳,不像大乘國度中國這樣,對金剛經這麼注重,小乘道有小乘道的專門修行經典和修行門,不會和大乘一樣的。

小乘、大乘修行,不在經典,在於發心。大乘修行人也要從小乘修起,十二因緣、四聖諦都要修學,但不以小乘為證,而是發起廣大的菩提心,離一切相,度一切眾。

金剛狼維克托扮演者,金剛狼維克多扮演者

角色介紹 列維 來施瑞博爾飾 源演 劍齒虎 維克托,金剛bai狼羅根的異姓兄du弟,也是他在戰zhi 爭中出生入死的戰dao友,像金剛狼一樣,劍齒虎也能迅速地使傷口癒合,包括槍傷 割傷 刺傷,甚至嚴重的燒傷等等,他具有貓科動物的超強優點 靈敏的視覺 聽覺 嗅覺和味覺,這些無疑都有利於他更好地去捕殺目...

國足為何不解散,為什麼中國足球隊不解散?

1,中國足球差是總所周知的事情,我們對中國足球抱有太多的期望,但結局都是失望,久而久之,就會思考問題。其實,中國足球是時代的犧牲品,我們不能僅僅責怪那幾個人,在這樣的體制下誰來管理足球,誰來踢足球結局都是一樣。關鍵是社會主義體制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經濟基礎和制度才是根本。還有我們看看中國的體育嘛,根...

thinkpad s430為何沒有無界金剛屏

無界金剛屏 也有叫鏡面屏的 一是厚,二是反光,三是易碎。thinkpad作為商務筆記本,追求實用,需要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如果讀文字就像照鏡子 稍微變一下角度就明晃晃的什麼都看不見 macbook就是這樣,晚上開啟背光鍵盤,鏡面屏上就會出現很重的鍵盤倒影,很不實用 所以大多數thinkpad都在螢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