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改造是實現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2022-05-09 20:01:50 字數 5202 閱讀 8072

1樓:公共貓車

1,實行工業化要考慮到當時的國內國際環境

當時處於美蘇爭霸階段,全世界的國家不選擇蘇聯就得選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來的,自然是要選擇蘇聯(意識形態),這是國際。國內方面,當時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是中國在經濟方面還沒有達到社會主義的程度,還存在著一定的民族資本主義以及個體經濟,而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要實施計畫經濟的(當時),一方面可以得到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全國的資源和力量投入到工業化建設當中。

2,實行工業化離不開充足的資金和農產品和原料實行工業化不是誰誰誰一拍腦袋就能幹起來的,它需要相應的資金,而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最缺乏的就是資金,同時當時中國是農業國,要想弄到資金只能向農民伸手,用農產品換,除此外工業化也需要一定的原料,這自然也離不開農產品,而且工人也是要吃飯的,這就更離不開農業了。可是當時的狀況是農民剛分到土地受到傳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不想把多餘的糧食交給國家,沒有了足夠的農產品工業化也就很難進行下去。所以才實行農業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合作社和農村公社,一切公有,國家也就可以藉此獲得充足的農產品,工業化也就有了經濟保障。

3,改造並利用中國原有的企業有利於實現工業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中國已經有了一部分企業了,這其中既有原來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遺留的,也有一部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把它們改造起來為社會主義工業化服務總比徹底的白手起家強,而且你不改造他們,他們由於是資產階級的緣故可能會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障礙。

2樓:安靜文飛

第一,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第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第三,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乙個必要條件。

第四,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後,長期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上、外交上和軍事上的嚴密封鎖和遏制。當時只有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獨立而鬥爭的國家同情中國。

只有蘇聯能夠援助中國。

簡述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

3樓:匿名使用者

必要性:

第一,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  第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第三,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乙個必要條件。  第四,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條件:(1)從政治方面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以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證。

(2)從經濟方面看,國營經濟的力量已經相對強大,並在迅速發展,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3)從實踐經驗方面看,已經積累了引導個體農民和個體手工業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經驗,也積累了經過國家資本主義道路對資產階級進行和平改造的經驗。

(4)從國際環境看,帝國主義對中國採取軍事上威脅、經濟上嚴密封鎖的政策,資本主義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氣,而社會主義國家正充滿活力,並給予中國建設事業以援助,促使中國迅速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4樓:匿名使用者

答:必要性: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它不是乙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

經濟上,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逐步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

政治上,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因此,社會主義因素已經居於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因素仍有很大比重,兩者的鬥爭的結果,決定著中國社會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發展方向。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是有必要的。

條件:(1)從政治方面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以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證。

(2)從經濟方面看,國營經濟的力量已經相對強大,並在迅速發展,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3)從實踐經驗方面看,已經積累了引導個體農民和個體手工業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經驗,也積累了經過國家資本主義道路對資產階級進行和平改造的經驗。

(4)從國際環境看,帝國主義對中國採取軍事上威脅、經濟上嚴密封鎖的政策,資本主義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氣,而社會主義國家正充滿活力,並給予中國建設事業以援助,促使中國迅速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5樓:提分一百

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根本目的和作用

6樓:眾人等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後就要為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而努力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定了的奮鬥目標,並且從來沒有動搖過。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應當「在革命勝利以後,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乙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7樓:崔玉書

社會主義改造?

中國有兩次社會主義改造呢?

你問的是哪一次啊,

社會主義改造的條件

8樓:鄲穰閉莘莘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今天的改造可以借鑑歷史經驗,不能重蹈覆轍,總結經驗教訓,吸收好的經驗。

9樓:匿名使用者

1 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

2 此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3 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乙個必要條件。

4 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原因?

10樓:匿名使用者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之所以實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原因在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不能離開對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改造而孤立地進行,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證明了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體。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把中國從乙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乙個先進的工業國,就必須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而在中國的具體條件下就是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

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談到我國工業的情況時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 不改變這種落後狀況,我國就不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命運。從歷史上看,實現工業化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一條是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們不搞資本主義,這是定了的」。

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證明,我國已經喪失了通過資本主義工業化進入強國行列的機遇,如果搞資本主義只能成為帝國主義的附庸。

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業潛力和進行新的工業建設的同時,必須對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因為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愈來愈不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一方面,就當時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卻又分散、脆弱的個體經濟來說,在土地改革以後,由於擺脫了封建主義的束縛,農業生產在乙個時期內有過相當大的發展,但受小農經濟的侷限,增產潛力有限,難以適應工業化對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迅速增長的需求,無力為國家工業化積累資金和擴大工業品的市場。

另一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不僅工業資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依靠它本身的力量無法有力地推進工業化的發展。而且在私營企業和國家各項經濟政策之間,在私營經濟和國營經濟之間,以及私營企業內部資本家與職工之間,利益衝突越來越明顯。只有加快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才能適應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要求,發展農業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

11樓:朱秦文湘

建國初工業化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打好工業經濟基礎,後面在開始真正的工業化。

怎麼做呢?學習蘇聯發展重工業(但蘇聯是片面發展,我們是優先發展),要想優先發展重工業,國家**必須發揮重要作用,集全國人力物力,那也就是說國家手裡得要有些東西。

社會主義改造就是把私有變成公有,為工業化做準備。

所以兩者同時並舉。當然還有外因,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需要盡快強大自己。

12樓:匿名使用者

50年爆發韓戰,打了一場韓戰中國什麼都有了,國內實行三反五反,在朝鮮志願軍吃喝穿用除了一部分蘇聯支援以外,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自己生產出來的,加班加點的幹支援志願軍。在這種大的背景下56年三大改造完成,工業化體系初步建立,真是要什麼有什麼。希望你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去理解

13樓:陳祥

新中國剛建立時,百廢待興。

1沒有重工業基礎,

2當時的國際環境要求中國盡快實現社會主義改造,以充分集中人財物來應對外部的資本主義威脅,加入社會主義陣營

3受蘇聯模式的影響

1從不能造到都能造,說明了什麼? 2. 如何認識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必要性?

14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說明我們中國人民是智慧型的。

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其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迅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迫切需要。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過程中,必然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第三,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發展農業和整個社會生產力的需要。個體農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農、下中農,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從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上看是正確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共八大關於把我國建設成乙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總任務,但由於中共在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在反右派鬥爭擴大化以後,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特別是在對總路線的理解 宣傳和實踐過程中,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脫離了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實際,...

SOS 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偉大意義

現在沒意義了,已經改變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意義 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2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3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和現實影響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意義是,標誌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方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