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令不行出自哪個歷史典故,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2022-05-11 23:36:11 字數 5668 閱讀 7753

1樓:暖憶江南

命令做的就立即執行,不准做的就馬上停止。管子主張,君主治理國家,應該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凡法令和風俗習慣所及之處,無不如此。就好象身體各部分聽從心的指揮一樣,這是國家政治所應達到的理想的目標。

【出典】:

《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例句】:

《荀子·議兵》:「以守則固,以徵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韓非子·八經》:「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

並列 有命令就行動,有禁令就停止。形容法紀嚴明。語出《逸周書·文傳》:

「令行禁止,王始也。」張賢亮《**中國》:「建國初期直到『文革』,黨和**的上級對下級是具有絕對權威的,組織嚴密,~,沒有乙個下級部門敢於違抗上級命令。

」△褒義。多用於軍事、政治方面。→軍令如山。

也作「禁止令行」。

2樓:卓磨

有令不行,出自哪個歷史的典故,這個歷史學習好的人趕緊告訴他吧。

3樓:騎行新藏線

有令不行,出自《論語.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樓:霜染楓林嫣紅韻

故事點故事非常多的,比如說有的將士收到了軍旅,但是他卻不行動,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5樓:殳念桃

這個就是孫子兵法的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有令不行的意思是漢文帝時期打匈奴的戰役

6樓:匿名使用者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意思:有命令不執行,有禁止還隨心所欲,拿禁令和法律不當回事,屬於無方之民。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法治社會的大忌;而法紀的形同虛設,是對民眾法治夢想的無情摧毀。任何一條規章制度關鍵在貫徹落實,並且要有效的監督落實,而且要「上綱上線」。否則,這樣的規章制度等於虛設,再嚴厲的「禁令」也被淡漠。

7樓:廣深一路順風

有令不行出自《論語.子路篇》

8樓: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

9樓:痕水月

這個出自於周朝霸州廠裡公園,壞處以後不提你。

10樓:

我也不想因為出自於歷史典故。

11樓:

我模模糊糊不敢回答出來,你有沒有歷史老師的朋友啊?歷史老師已經明白這個歷史典故出自於**?

12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13樓:匿名使用者

匡衡鑿壁 聞雞起舞 黃袍加身

14樓:百度使用者

354325435435434

15樓:天生之孤獨者

苦口良藥 哀兵必勝 驕兵必敗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三令五申這個歷史典故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

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

「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

17樓:過榮

約束既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18樓:匿名使用者

經典成語故事 四面楚歌

19樓:

1.背水一戰。背水一戰這個成語**於《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2.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是乙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3.指鹿為馬。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是乙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4.臥薪嘗膽。《史記》原文為:

「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嘗膽」形容乙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5.望梅止渴。出自《世說新語·假譎》:

「 魏武 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做事不忘初心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20樓:我

一鼓作氣 紙上談兵 退避三舍 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 單刀赴 會 破釜沉舟 暗渡陳倉 四面楚歌 草木接兵 勢如破筍 望洋興嘆 後來居上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洛陽紙貴 守株待兔 胸有成竹 雞鳴狗盜 高山流水 刮目相看 才高八斗 手不釋卷 毛遂自薦 聲東擊西 草船借箭 虛張聲勢 知己知彼 步步為營 過五關斬六將 舌戰群儒 如魚得水 丟盔棄甲 拋磚引玉 盲人摸象 千里送鵝毛 名落孫山 下筆成章 不學無術 史無前例 眾口一詞 ~~~~~

21樓:羊秀英檀鳥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精忠報國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22樓:小甜甜的思念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

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手不釋卷

手到擒來

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三戒》

為國捐軀和視死如歸 出自曹植的《白馬篇》

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記了

心有靈犀 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萍水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歷史典故

23樓:匿名使用者

規,矩是兩種工具,圓規用來畫圓,矩是畫方用的.圓規畫的圓很標準,矩畫的方很標準.所以說,沒有標準的器材,就沒有標準的方圓.比喻我們沒有規則制度,就不能幹好事情.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以遺後工也」,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比如就象巧錘自己製作畫圓和方形的工具留給後人才使後來的工匠們知道圓應該怎麼畫,方形該怎麼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規矩繩墨,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規,校不可一日無紀。

青少年時期,大家都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自由,然而,自由是相對的,英語亦有說:「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費的。

項羽力能扛鼎,勇冠三軍,卻因為過分自大而自刎烏江,而越國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在滅吳之後,並不邀功請賞,反而急流勇退,告老還鄉,經商販馬,以享餘年。由此可見:人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還要學會自我約束或接受來自外界的約束才能實現雙贏。

不僅贏得個性的發展更有智慧型上的收穫。

24樓:達凌電光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挾天子以令諸侯」出自於哪一歷史典故?

25樓:匿名使用者

趙匡胤黃袍加身

管鮑之交

藺相如完璧歸趙

廉頗負荊請罪

商鞅變法

鉅鹿之戰

鴻門宴背水一戰

蕭規曹隨

挾天子以令諸侯

26樓:匿名使用者

拼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釋義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後漢書·袁紹傳》:

「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1 聲名狼藉 釋義 聲名 名譽。狼藉 雜亂不堪。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 史記 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 蒙毅兄弟。朝中有乙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有一次,趙高因為 舞弊...

有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手不釋卷 圍魏救趙 驚弓之鳥 坐井觀天 草木皆兵。1 手不釋卷 解釋 釋 放下 卷 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出自 三國志 吳書 呂蒙傳 注引 江表傳 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解釋 光武帝在軍隊的事務,書本也是不離手。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

隔岸觀火出自哪個典故,隔岸觀火的典故

隔岸觀火的典故 隔岸觀火的典故 隔岸觀火的故事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後,袁紹之子互相爭權奪勢 袁尚 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就擊敗烏桓 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將向曹操進言,要捉拿二袁,平復遼。東 曹操卻下令班師,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探原本擔心曹操進攻遼東,想要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