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來歷,是誰發現它的,它現在還有嗎

2022-05-16 05:30:43 字數 5131 閱讀 3124

1樓:江上魚者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土,歷王命玉丁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壁義到了趙國。西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壁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壁」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壁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壁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咸《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壁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2樓:傻貓琪琪

和氏璧」是平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具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色混青綠而玄,光彩射人」的特徵。和氏璧觸手生溫,不染塵埃,能在夜中發光,所以又稱夜光之璧。它不僅價值連城,而且凝聚著豐富而深厚的歷史內涵。

和氏璧的來歷

3樓:李時針的時針

和氏璧是一塊美玉,但我認為它並不值得用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本是楚國人卞和挖到的,為了向楚王獻出寶玉,他接連本砍掉了2條腿。最終在楚文王時期,這塊巨大的原石被切開,證明了這確實是一塊美玉。

楚文王為了表彰卞和的忠誠,於是將這塊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被當成楚國的寶物流傳了400多年,後卻不翼而飛。在乙個偶然的機會,竟然流轉到了趙惠文王的手裡。

據記載,和氏璧在黑夜裡可以自然的發光,所以又名"夜光之璧"。並且玉質冬暖夏涼,還可以驅逐蠅蚋。"百步之內,蠅蚋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這塊玉還真的和其他的玉不一樣,並且充滿了神秘感。古人常用美玉來祭祀祖先,除此之外,美玉還是權力與富貴的象徵,因此和氏璧被稱之為無價之寶。

秦昭襄王聽說和氏璧流轉到趙惠文王的手中的訊息後,自然想據為己有。可明搶又顯得有失風度,於是便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的方案。就當時的市場價來看,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是綽綽有餘的,因此趙惠文王想要拒絕也沒有合適的理由。

不然趙惠文王何須糾結,直接說出價太低就完事了,哪還會有之後完璧歸趙的故事呢。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國力已然成為了七雄中最強的乙個,但趙國,此時正恰逢趙武靈王去世,趙惠文王當政期間。

後趙武靈王時期,雖然趙國的軍事實力連年都在往下滑,可趙國依舊在擔任抗秦先鋒的角色。因此秦昭襄王才會想以這種辦法來空手套白狼。

藺相如並沒有辜負趙王的囑託,完美的將和氏璧帶了回來,藺相如一時名聲大振。秦昭襄王吃了暗虧,後續便派兵攻打趙國,不單單殲滅了趙國的2萬士兵,還占領了不少土地。秦昭襄王找回了點面子,此事才算作罷。

4樓:地煞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境內五道峽)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的樣式: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厘公尺,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乙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

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

和氏璧的來歷

5樓:匿名使用者

在《韓非子·和氏篇》中有這樣的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中得一珍玉,獻給楚歷王,正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之罪斷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之罪再斷其右足。

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淚盡而繼之以血。文王見狀,派人問其故,和答道:「吾非悲別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斑。

」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遂名之為「和氏壁」。因感其忠、憐其別,文王封卞和為零陽侯,然和辭而不就。卞和獻玉的故事從此被傳為千古佳話。

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司馬遷稱:「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6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卞和是個樵夫,有次看到一鳳凰落在一快石頭上,因為有傳說鳳凰不落無寶地,便將那快石頭帶回獻給楚歷王,楚歷王不相信,砍斷了他的左腿。後又獻於武王,他也不相信,又砍段了他的右腿。直到文王即位,卞和仍不死心,又去獻寶。

文王也相信鳳凰不落無寶地之說。便叫人剖開,果得美玉,為表和的功績,便命名為和氏壁。

現在還有人猜測其是一塊隕石,呵呵 不得而知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有個楚國人,名為:卞和,他發現了一塊玉,當時這塊玉還沒有經過打磨,他兩次把它獻給楚王,但是楚王兩度不相信,還叫人砍斷了他的雙腳,最後他並不死心,還是再次獻給楚王,最後楚王命人拋開玉石,的確發現一塊精美的玉石,後來人們就把這塊玉交和氏壁。秦始皇,漢高祖劉邦都得到過它,據說後來這塊玉石輾轉到了三國的孫堅那裡,孫堅就是為它死掉的。

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就不知所終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有乙個農民挖地時找到的

不知啥送了

和氏璧的來歷

9樓:快樂無限

「卞和,湖北襄樊人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琢玉能手,他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先後去見楚厲王和武王。,但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於是以欺君之罪被砍下左腳和右腳。

文王即位後,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寶,命名為和氏璧。」

1、歷史記載: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2、來歷典故: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內)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

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10樓:小爺本無心

您好,和氏璧的來歷:

楚國有乙個人叫卞和,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接著又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後派人前去詢問,問道:

「普天之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璧。

11樓:珠媽育兒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韓非子》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陽南漳縣歷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

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

」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

「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

」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珍珠是怎麼來的,珍珠是怎麼來的,它的來歷是什麼

珍珠歷來被視為奇珍至寶,美到令人無法移開視線,尤其是女人更是對其青睞有加,不過如此魅力無限的珍珠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海濱中的蛤 珍珠貝以及淡水裡的蚌等貝類的最裡層是 珍珠層 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質組成的。當寄生蟲 沙粒等異物鑽進蛤 蚌的殼裡時,它們一時無法將這些異物排出,受到痛癢的刺激後,就分泌珍...

珍珠是怎麼來的,珍珠是怎麼來的,它的來歷是什麼!

珍珠歷來被視為奇珍至寶,美到令人無法移開視線,尤其是女人更是對其青睞有加,不過如此魅力無限的珍珠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珍珠是由軟體動物 主要是牡蠣 生產的硬的 圓滑的產物,產生方式有以下三種。1.外因。蚌的外套膜受到異物 砂粒 寄生蟲 侵入的刺激,受刺激處的表皮細胞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結締組織中,...

無價國寶「三希帖」是如何輾轉流落的?它現在在誰的手裡

三希帖 是 中秋帖 伯遠帖 快雪時晴帖 現在都在博物館裡。其中的兩個在故宮博物院,最後乙個在台灣省 他現在應該在故宮博物院裡,是比較稀世的珍寶。當時被抵押給了英國匯豐銀行,此事被國家知道了,於是立馬派人贖了回來 無價國寶 三希帖 現在應該是下落不明了 很難找到 現在有兩個在故宮博物院,乙個在台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