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戰爭都強調長江天險

2022-05-21 05:11:53 字數 1355 閱讀 9124

1樓:辰星

通常都是南方把長江作為天險用來防禦北方的進攻,而不是相反。長江位於北半球,流向自西向東,科里奧利力的作用導致其右岸(即南岸)通常為侵蝕岸,而左岸(即北岸)為堆積岸。因此可能導致南岸較險而難以登陸,因此只能在特定的某幾個位置進行渡江。

2樓:以心

長江這麼一條貫穿東西全境、水量充沛的大江,在戰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絕對堪稱天險,這毫無疑問。但同時,個人以為,長江這個天險,應該理解為乙個」長江體系「,而非單長江本身。如你問題裡所說,長江這麼長,相應的其」體系「也有所各異,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段。

3樓:以心

你好不容易登上了對岸,發現對岸居然是沼澤地,別說打仗,走路不注意都要陷進去。偵查部隊也沒有辦法派出去,馬在爛泥裡跑不動。等你好不容易走出了爛泥地,發現因為沒有偵查,居然不知道敵人已經在你的必經之路紮營了,敵人的探馬正在沼澤邊緣歡暢地又蹦又跳。

敵人進不來,你也出不去,只好灰溜溜地退回出發點了。

4樓:康小寧

強調長江天塹不是自然因素,也不是能不能渡河,而是心理恐懼狀態。長江是很長,真的要划江而治,完全沒問題,但一旦劃江而治後,在敵我雙方心裡就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乙個界線,乙個不可跨越的深淵,就像兩家人共乙個圍牆,一旦這家翻越到對方,就有心虛的感覺。

5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割據朝廷有個戰略弱勢,就是統治中心在長江下游,長江中上游防禦就容易不足,長江中上游江北又多大支流,所以古代正面組織針對南京發動渡江戰役不多,大多是從長江中上游組織水軍順流而下攻取沿岸站穩之後最終占領長江下游。針對南京正面發動大規模渡江戰役成功的也就宋太祖趙匡胤和本朝。趙匡胤那次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上建造長江大橋,當然是浮橋。

6樓:來抽

古代作戰的指揮系統是非常原始低效的,戰場士兵只能通過旗號、戰鼓、傳令兵等少量資訊做出判斷,有時候區域性部隊被擊潰向後潰退時,其他附近部隊即使不知道兄弟部隊已經潰敗,但看到前鋒旗幟在向後動,就有可能稀里糊塗地跟著向後跑,從而導致戰線崩潰。所以渡江作戰並不是說把人送過去就完事了,如果沒有組織好,那就是送了一堆經驗值給對方獎勵。

7樓:阿qi棄

戰爭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現實中的部隊也不像遊戲那樣,造出來就可以隨便用了,你還得管他們吃喝拉撒,管他們心情是否愉快,還得保證他們有足夠的**。這就涉及到要不停給前線輸送給養,不斷輪換一線部隊,還要安撫後方。

8樓:銘刻

如果打起來,很容易關門打狗,同樣,雙方在上游對峙,一方從中游渡河,沒有絕對的實力也不敢深入敵後,否則也容易被人斷後,畢竟你的補給**鏈在河對岸,即使能在這邊快速建立**鏈,那也需要超長的時間,這樣,作戰的信心自然不足,長江天塹就像魔咒一樣影響軍心。

古代的人成家都特別早是為何呢?

婚姻大事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社會的大事情,因為這是關係到種族繁衍,家族延續的大問題。在這一點上面,古今以來,從來沒有任何區別,唯獨的是他們結婚的年齡會很早,這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細細地捋下來,有這幾個原因 相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七八十歲屬於正常壽命,我國人的平均壽命,也是在75歲左右,可是在古代的時候,...

古代戰爭有東征 南征 西征一說,為何北卻用北伐

因為北方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對於中原一帶北方就屬於蠻夷地帶,站在這些中原人士的立場看,跟北方打仗不值得用征戰來形容,他們對北方的征戰都是用討伐來形容的。孟子曾經對徵字的解釋是 徵者,上伐下也 資治通鑑 裡也說 攜天子已徵四方。說文 裡對伐的解釋是 伐,擊也。所以,我分析古人是認為徵的政治意...

銅錢為何做成內方外圓形狀古代銅錢為什麼都是內方外圓的形狀?

錢幣的別稱很多,較文雅的稱呼為 孔方兄 雖然這一稱呼有些貶義,但至今在文學作品和口語中仍然應用著。孔方兄 於 魯褒傳 錢神論 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宋代詩人黃庭堅也在 戲呈孔毅父 詩中云 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自此以後,人們就稱外圓內方的銅錢為 孔方兄 了。後來,又簡稱錢為 孔兄 或 方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