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人們所知道的給地球補充電子的再生機制有兩個。一是閃電放電,另乙個是尖端放電。
我們已經知道,閃電分為雲地閃電和雲內閃電兩類。由於雲中電荷的分布不同,雲地閃電又可分為正閃電和負閃電;一般將雲中正電荷對地的放電稱為正閃電,而雲中負電荷對地的放電稱負閃電。正閃電時,電流由雲流向地面,負閃電時,電流地面由流向雲。
即正閃電是正電荷由雲流向地球,負閃電是負電荷(電子)由雲流向地球。在雲地閃電中,絕大多數是負閃電,正閃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雲地閃電是雲向地球輸入負電量。據估計,在每秒鐘大約100次的全球雷電活動中,有大約10%是雲地閃電,而每次閃電平均輸送的電量約為20庫侖,因此其總電流為200安培。
這只相當於晴天大氣漏電電流1800安培的1/9左右。
在下雨的時候,如果用遮蔽的法拉第漏斗收集一些降水,然後用靜電計測量這寫降水,我們就會發現,收集的降水往往帶有某種電荷。如果你分別在多個雨季進行這種實驗,那麼你就會發現,有時收集到正電荷,有時收集到負電荷。在地面的測量通常表明,降水電荷與降水粒子通過的雲氣下氣層中的空間電荷同號:
在晴天電場下,低空中具有正電荷,到達地面的降水就帶正電荷。在雷雨雲下,地面電場與晴天相反,在雲下形成負空間電荷電極層,到達地面的降水就帶負電荷。
科學家們通過對降水粒子帶電性的大量測量,得到了如下一些特徵:(1)降水有時帶正電,有時帶負電;(2)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降水粒子是混合在一起的,只有偶爾出現所有降水粒子都帶同種電荷的情況;(3)綜合大量的觀測發現,帶正電荷的雨量比帶負電荷的雨量來的大,因而造成一股向地球輸送的正電流;(4)雷雨帶有大量的電荷,雷雨中心的雨常常以帶正電荷為主。綜上所述,降水向地球輸送的電流以正電流佔優勢,亦即將正電荷帶到了地球。
據估算,一次25公釐/小時的降雨,將產生一股約2×10-3安培/公里2的電流。降雨形成最大電流可達2×10-2安培/公里2。所以,降水形成的電流不是產生電子,而是消耗電子。
在大氣電場特別強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行駛在海上的船隻的桅杆尖端上,出現一種奇妙的電光,這是一種電暈現象,人們稱它為「桅杆電光」。在雷暴天氣下,地面上的許多突起物,如樹木、青草和其他尖端物體都會產生類似的尖端放電(發光)現象。中世紀時,歐洲人在乙個名叫愛爾摩的教堂的屋頂上經常看到這種電火光,,所以人們又將它稱為「愛爾摩火」。
地面物體尖端放電(發光),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論是在晴天還是雷暴活動時,這種現象都有可能出現。不過,在大氣電場不是很強的情況下,尖端放電不會產生發光現象。
在雷暴天氣時,大氣電場非常強,地面尖端物體被感應帶上大量的電荷,使尖端物體附近的電場更強。尖端物體使原來平直的等位電面發生畸變,尖端處的等位電面變得尤為密集,也就是該處電場比雲下平均電場強得多。當尖端處的電場超過3萬伏特/厘公尺時,附近的空氣將被擊穿而發生電離,產生正、負大氣離子。
與尖端上電荷符號相反的離子被吸引過來,發生中和,使尖端的電荷逐漸消失,同時形成發光現象。
有人認為,對於空氣中的金屬尖端,放電過程始於緊挨尖端的小團空氣體積中,那裡的電場足夠強,使得氣體分子通過與電子的碰撞而電離,這些電子在其平均自由程中受到電場加速,到達尖端附近時它們的動能已超過氣體的電離電位。這一作用過程能釋放更多的電子,而新釋放的電子又以同樣的方式起作用。因此,發生了累積電離過程,這叫做電子雪崩,從而產生了電暈放電現象。
尖端放電與雲地閃電一樣,絕大多數是將電子輸送到地球,而且它的輸送效率大大高於閃電。
為了考察地球的電量收支情況,有人根據各種測量結果,對晴天大氣漏電電流、降水電流、閃電放電和尖端放電進行了粗略地估算,其結果是:晴天大氣漏電電流向地球輸送的電量為每年+120庫侖/公里2,各種型別的降水電流為每年+30庫侖/公里2,閃電放電電流為每年-20庫侖/公里2,尖端放電電流每年為-170庫侖/公里2。幾項綜合起來,正、負相抵,地球每年電荷的淨收入為-40庫侖/公里2,這表明地球每年獲得了許多額外的電子。
而觀測結果是,地球所帶的電量基本上是恆定的。所以,肯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要麼是估算不準確,要麼是還有什麼輸送電荷的機制被我們所忽視。
2樓:韓江遊子
以目前的科學還不能正確地計算出來,只能知道是無窮大
3樓:
這個問題還真沒想過
就算想也想不出來
也許要科研院才能給出正確答案了
地球帶電嗎?帶什麼電?電量是多少?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外套。
磁層和大氣圈阻擋著來自空間的紫外線、x射線、高能粒子和眾多的流星對地面的直接轟擊。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為藍色的海洋所覆蓋,湖泊、江河只佔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態水層,叫做水圈,從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億年。地球的表層由各種岩石和土壤組成,地面崎嶇不平,低窪部分被水淹沒成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陸地則有平原、高山。
地球固體表面總垂直起伏約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瑪峰頂(據中國登山隊測定,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為8844.43公尺)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馬里亞納海溝深度約11公里)之間的高差,它超過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陸地一樣不平坦,也不平靜。
洋底岩石年齡要比陸地年輕得多。陸地上大多數岩石的年齡小於二十幾億年。陸地上到處可以找到沉積岩,說明在遠古時期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
地表雖有少量的環形山,但難以找到類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樣多的環形山,這是因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氣)和內力(**和火山)的作用,不斷風化、侵蝕和瓦解的結果。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地殼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運動為主,水平運動是次要的。近十多年來,愈來愈多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部不僅有垂直運動,而且還有更大的水平運動,海洋和大陸的相對位置在地質時期也是變化著的。2023年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
此後,有的地質學家認為,地球早先存在兩塊古大陸——南半球的岡瓦納古陸和北半球的勞亞古陸。但在很長時期裡許多科學家拒絕承認大陸漂移假說,因為當時人們很難相信有這麼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陸塊撕開,使各碎塊分別逐漸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擴張假說,認為全球大地構造是洋底不斷擴張的直接結果。
正是由於洋底擴張假說和板塊運動理論的發展,又使大陸漂移學說重新受到重視。
地球最上層約幾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強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幾百公里厚的一層是軟流層,強度較小,在長期的應力作用下這一層的物質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軟流圈上。在地球內部能量(原始熱量和發射性熱)釋放時,地內溫度和密度的不均勻分布,引起地幔物質的對流運動。
地幔對流物質沿著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兩側方向運動,不斷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斷向外擴張,當它們接近大陸邊緣時,在地幔對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陸地殼下面,致使岩石圈發生一系列的構造運動。這種對流作用可使整個洋底在三億年左右更新一次。
岩石圈被一些活動構造帶所割裂,分成幾個不連續的單元,稱為大陸板塊。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澳洲板塊和南極板塊。
海底的擴張導致大陸板塊發生運動。板塊的相互擠壓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爾卑斯山經過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後到喜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屬於這種情況;也有的地方,兩個板塊的岩石同時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淵,此外,板塊的運動還造成了火山和**。關於板塊運動的理論,目前還在不斷發展之中,同時也存在許多有爭論的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帶負電,電量約為50萬庫倫。
6樓:hall楓
地球當然帶電,帶負電,具體多少電荷就不清楚了。初中物理課本應該還有介紹。
7樓:
地球帶電? 你這個想法相當不錯啊!等你證明了 我一定要看看!~
為什麼說地球就是乙個大電容,她有多大的容電量?
8樓:不太常來
快暴了,數字搞不清,但超量的感應電是存在的,只是電容材料強度比較好,時間問題.
9樓:
計算地球的電容時,是將地球看作宇宙中的乙個孤立球導體,計算公式是:
c=4πε。r=4*3.14*8.85*(10^-12)*6.37*(10^6)=708(uf)
式中:ε。——真空介電常數;r——地球半徑孤立球導體球的半徑越大,電容越大。
實驗室中用的電容器,屬於平行板電容,一般是兩層金屬膜捲繞而成,計算公式是:
c=εs/(4πkd)
式中:ε為介電常數,由兩極板之間介質決定;s為兩極板的相對面積;d為兩極板間的距離;k為靜電力常數,k=1/4πε。=8.9880×10^9 n·m2/c^2。
乙個閃電的電量夠地球用多長時間
10樓:匿名使用者
閃電所釋放的bai能量每次都不一樣,從幾du千瓦時(度zhi)到幾十萬dao千瓦時都可能。一般而內言,一次普通閃電電容
壓約為1百萬伏特,電流約為2萬安,持續時間約為0.1秒,所以乙個雷電的能量約為20億焦耳,相當於550度電.如果把這些能 量全部利用起來,可供乙個普通家庭使用2個月以上。
閃電的利害之處不在於能量有多大,而在於瞬間釋放。它所產生的強大電流、灼熱的高溫、猛烈的衝擊波、劇變的靜電場和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給人們帶來了多種危害。
假設地球是乙個電池,還剩多少電量
11樓:阿富仔
外電池是和內電池相對的。測電阻時,調到電阻檔,這時萬用表中的電池起作用,和外部電路的電阻形成乙個迴路,指標會偏轉。
其他時候,比如測電壓,電流,內電池不起作用。這時測的是外部電路中的電池電壓或電池在電路中所形成的電壓和電流。這個電池就是外電池。
地球有多重?多大,地球有多重?
地球赤道半徑 a 6378 140公里 地球極半徑 b 6356 755公里 地球平均半徑r 3 a2b 6371.004公里赤道周長 2 a 40075公里 地球面積 4 r2 510100934平方公里地球體積4 r3110820億立方公里 1.083 207 3 10 12 km 3 地球質量...
地球到底有多大年齡,地球有多大年齡
20世紀科學家們發明了同抄位素地質bai 測定法。根據這種辦du法,科學家們找到的最古zhi老的岩石,有 dao38億歲。然而,最古老的岩石並不是地球 出世 時留下來的最早證據,不能代表地球的整個歷史。這是因為,嬰兒時代 的地球是乙個熾熱的熔融球體,最古老岩石是地球冷卻下來形成堅硬的地殼後儲存下來的...
地球多大年齡了呢,地球有多大年齡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年齡了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20世紀版科學家們發明了同權位素地質測定法。根據這種辦法,科學家們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8億歲。然而,最古老的岩石並不是地球 出世 時留下來的最早證據,不能代表地球的整個歷史。這是因為,嬰兒時代 的地球是乙個熾熱的熔融球體,最古老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