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有哪些,戰爭與政治的關係

2022-07-16 08:07:25 字數 5002 閱讀 9316

1樓:

這個戰爭和政治是密密不可分的。

戰爭與政治的關係

2樓:桃子甜美人生

軍事必須服從政治、戰略必須服從政略。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戰爭理論的乙個基本觀點。

這也說明了軍事必須服從政治、戰略必須服從政略。而這其中首要和根本的,就是把戰爭包括整個軍事力量建設運用,放在國家發展大目標下來認識和籌畫,圍繞實現這個大目標來。

3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的政治本質反映了戰爭與政治的內在聯絡

***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就戰爭是政治繼續,即戰爭的政治本質問題有著諸多的論述,深刻地揭示了戰爭與政治的內在聯絡。

(一)戰爭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在《論持久戰》這篇文章中,曾深刻地指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 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選集》第2卷第479頁)。這段話,說明戰爭不是單純的暴力行為,而是和政治有著本質上的一致性。它告訴我們,在戰爭和政治這個矛盾統一體中,由於政治體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包括對抗性矛盾,又包括非對抗性矛盾,並貫穿階級社會的始終,因而相對戰爭來說,屬於共性的範疇;而由於戰爭只是政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表現,因而它屬於個性的範疇。

又由於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包含任何共性的個性,任何個性總要這樣或那樣地包含著共性,體現著共性,因此,為深刻地認識戰爭的政治本質,***首先在共性的範圍內,從戰爭與其它社會各種現象的聯絡中考察和研究戰爭。顯然,戰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同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自然等諸因素都有著廣泛而多樣的聯絡,但其中最直接、最深刻的聯絡則是政治。這是因為,從實踐上看,古今中外的戰爭都不能離開一定階級的政治而獨立存在,政治總是貫穿、滲透、表現在戰爭之中。

比如,任何戰爭都離不開一定的政治目的,離不開一定的政治總方針,離不開政治思想的動員,也離不開國內外—切同情和贊助者在政治上與道義上的聲援。尤其是人類社會進入到帝國主義時代以後,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社會集團與社會集團彼此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密切,這一點就顯得更加突出。從理論上看,***所說的戰爭和政治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講的是戰爭和政治的階級性。

***指出:「這政治是指階級的政治、群眾的政治,不是所謂少數政治家的政治。政治,不論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階級對階級的鬥爭,不是少數個人的行為」(《***選集》第3卷第866頁)。

這就是說,在階級存在的歷史時期內,一切政治鬥爭都不可避免地表現為階級鬥爭,都要打上階級的烙印。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戰爭是階級之間的暴力鬥爭,是階級對抗的社會歷史現象,是階級社會的必然產物。可見,戰爭與政治的一致性就在於他們的階級性。

既然戰爭與政治都與社 會階級有著密切的聯絡,都代表了一定階級的利益,都是一定階級的意識、意志及其政策的表現,而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又是政治鬥爭,所以說,戰爭決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而是由一定時期內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政治關係引起的,又總是為一定階級、國家、民族和政治集團的政治目的服務的。它是帶有政治性質的行為,因而合乎邏輯地包含在政治的範疇之中。從這種作為共性的政治存在於戰爭個性的意義上說,戰爭就是政治。

也只有站在階級政治的高度觀察戰爭,才有可能真正認識戰爭的實質。***由此作出結論: 「一句話,戰爭一刻也離不了政治」(《***選集》第2卷第479頁)。

也就是說,戰爭的發起及其程序的各個環節,都要受到政治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一定階級的政治總是不可避免地滲透、表現、貫穿於戰爭中。因此,我們認識和考察戰爭,必須把戰爭和政治相聯絡,而不應該把二者割裂開來,更不應該否定戰爭的政治性質。

(二)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在闡述戰爭與政治共性問題的同時,又論證了戰爭與政治的差別性。他指出:

「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選集》第2卷第479頁)。

***還指出:「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鬥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互相矛盾著的兩階級,長期地並存於乙個社會中,它們互相鬥爭著,但要 待兩階級的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選集》第1卷第384頁)。

以上論述告訴我們,作為共性的政治同作為個性的戰爭雖具有一致性,但它們又不是完全等同的東西。政治只是戰爭的普遍本質規定,它只能大致地包括戰爭,而任何戰爭也不能完全地歸入政治的範疇之中。這與整體是各個部分的總和,以及部分是完全包括於整體之中的構成要素的含義顯然是不盡相同的。

既然政治只能在同戰爭一致性的聯絡方面包括戰爭,戰爭也是在包含有階級性等共同特點的意義上歸屬於政治之中,那就不應當簡單地把戰爭作為實現政治目的的當然手段。所以說,儘管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維護交戰—方某個階級的政治和經濟的利益而發動和進行的,但是,戰爭不同於階級鬥爭的一般形式,而是階級鬥爭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最高形式;戰爭不同於一般的政治鬥爭,而是一定階級用以解決某種政治矛盾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特殊手段,即暴力手段,它是敵我雙方運用有組織的軍事暴力進行的外部對抗形式。就是說,各階級在相互鬥爭中,總是採用經濟的、思想的、文化的和外交的等多種非暴力的鬥爭形式與手段去實施其政治,而當這些鬥爭和手段已不能解決階級矛盾或不足以實現其政治目的時,就訴諸武力,企圖用暴力的鬥爭形式和手段去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於是爆發了戰爭。

例如,抗日戰爭,由於中國的進步和要求獨立,是日本侵略者政治發展的障礙,日本要掃除障礙,於是發動了戰爭。而帝國主義的壓迫,早就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障礙,所以有了很多次的反侵略戰爭,企圖掃除這個障礙。日本想用戰爭來壓迫、斷送中國革命;而中國為了掃除這個障礙,便進行抗日戰爭。

再比如,英阿馬島戰爭,在戰爭爆發之前,雙方進行了長達150多年的談判,沒有結果。阿根廷為了達到收復馬島主權的政治目的,於2023年4月2日以戰爭手段從英國手中奪回了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為了繼續維護其對馬島的統治,則派出特混艦隊重新佔領了馬島。

由此可見,戰爭不是一般的政治,而是政治特殊手段的繼續。正如***指出的:「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選集》第2卷第480頁)。

***還認為,基於戰爭的這種特殊性,就需有戰爭的一套特殊組織,一套特殊方法,一種特殊過程,所謂特殊的組織就是軍隊及其附屬的一切東西;特殊的方法,就是指導戰爭的戰略戰術;特殊的過程,就是敵對的軍隊互相使用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戰略戰術,從事攻擊或防禦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為此,我們決不能用其他社會鬥爭形式來進行戰爭,也不可以把戰爭這種特有的方式任意推廣到其他社會領域。那種輕視、抹煞、否認戰爭的特殊性,把戰爭完全等同於一般的政治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三)戰爭反作用於政治。在戰爭與政治的關係上,戰爭並非被動地始終受政治的支配,在很大程度上,對政治也有著巨大的反作用。首先,戰爭可以加速或阻礙社會矛盾的成熟和解決。

在通常情況下,戰爭往往使社會矛盾進一步尖銳化,因而也會使社會矛盾更快地進一步得到解決。乙個階級、乙個國家在戰爭面前,尤其是在關係到本階級、本民族生死存亡的全面戰爭中,武裝鬥爭就成了政治鬥爭的主要形式,就成了當時最大的政治。因此,應集中國家的全部人力、物力、財力,一切服從戰爭,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

這是由於戰爭的勝敗最直接、最明顯地體現著政治的成敗,體現著政治目的能否實現。只有取得戰爭的勝利,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否則將會離預定的政治目的越來越遠。***在《論持久戰》這篇文章中指出:

「國內政治的改進,是和抗戰的堅持不能分離的,政治越改進,抗戰越能堅持;抗戰越堅持,政治就越能改進。但是基本上依賴於堅持抗戰」,「只要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選集》第2卷第456—457頁)。這一論述,深刻地說明了戰爭對政治有著重大影響。

戰爭作為政治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解決階級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和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它的結果或者是達到了目的,或者是沒有達到目的,都對政治的程序有影響,而影響的大小,是否有決定性,主要應看條件是否成熟。當政治發展到需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時候,戰爭對政治的影響就大,否則影響就小。

如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封建的清**,但政權卻被大軍閥袁世凱所篡奪,使革命成果付之東流,沒有對政治的程序發生決定作用。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極大地加速了歷史的程序。另一方面,一切反革命戰爭由 於代表著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利益,必然阻礙人類歷史的發展,甚至將人類歷史引向倒退。

例如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反革命內戰等,都程度不同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程序。其次,戰爭可以鍛鍊教育人民,喚起人民的政治覺悟。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可以使民族經受考驗,這種考驗對民族的社會制度、生產能力、科學文化、軍事力量和人民的精神力量都是十分直接的,其中尤其對人民精神素質的考驗、鍛鍊和改造作用影響更深遠。

***指出:「中國的長期戰爭,使中國人民付出了並且還將再付出重大的犧牲;但是同時,正是這個戰爭,鍛鍊了中國人民,這個戰爭促使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選集》第3卷第1 032頁)。這就是說,正義戰爭可以從正面教育人民,使人民在戰爭中變得堅強團結,並學會同敵人進行鬥爭的各種手段和方法。

就中國的革命戰爭來說,這種教育作用,—是表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更加堅強和成熟,不但鍛鍊出一條正確的政治和軍事路線。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既能從事革命戰爭又能治理和建設國家的骨幹力量;二是表現在廣大工農群眾和知識分子、各界愛國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漸認清了敵友、辨明了是非,站到了革命隊伍方面來。反革命的不義戰爭也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人民群眾可以從戰爭帶來的痛苦中看清反革命戰爭的實質,從而喚起人民的覺悟,積極投身反對反革命戰爭的行列,以促進革命戰爭的勝利。

總之,在戰爭與政治關係問題上,我們既要看到政治對戰爭有著決定作用,同時也要看到戰爭對政治的反作用,辯證地認識二者之間的關係。正如**在黨的七大期間撰寫的《論***軍事學派》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歷來軍事學派只就軍事本身,如技術、**、戰法等問題著眼去加以研究,他們也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各條件,但從來不曾把它放在適當的角度上面。

而我們的軍事學派不僅就軍事本身去研究,我們是把軍事當成社會現象總體的—部分去加以研究。我們不是孤立地去研究所謂純粹的軍事問題。我們承認軍事受政治的支配,承認軍事是推行政治的工具。

更承認戰局一開,軍事勝利又調轉過來成為決定政治勝負的唯—關鍵。這就造成我們軍事學派不僅善於使用軍事力量,而且善於使用政治力量,更善於兩者之間的密切配合。」**這段話,說明了戰爭與政治關係的學說在***軍事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跟戰爭有關的成語有哪些,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戰爭成語 戰火紛飛 戰略戰術 戰天鬥地 戰無不克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草木皆兵 馬革裹屍 赤膊上陣 烏合之眾 圍魏救趙 四面楚歌 作壁上觀 暗渡陳倉 城下之盟 五十步笑百步 殺身成仁 紙上談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步步為營。望梅止渴 運疇帷幄 一鼓作氣 再衰三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草木皆兵 馬革裹...

越南戰爭後美國與越南的關係,越南戰爭後,為什麼越南對美國仇恨少,反而與美國走得很近?

美國與越南關係二十五年歷程 http www.sina.com.cn 2000年11月17日18 24 新民晚報 1975年4月30日,美軍撤出越南,越戰結束。1977年5月3日,美國 啟動對越關係正常化談判。1986年,越美兩國開始合作解決越戰期間失蹤美軍問題。1990年,美國國務卿詹姆斯 貝克在...

戰爭的成語,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百戰百勝 步步為營 四面楚歌 作壁上觀 暗渡陳倉 城下之盟 殺身成仁 紙上談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圍魏救趙 望梅止渴 運疇帷幄 一鼓作氣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連戰皆捷 草木皆兵 再衰三竭 馬革裹屍 烏合之眾 四面楚歌 揭竿而起 打草驚蛇 用兵如神 攻其不備 浴血奮戰 背水一戰 破釜沉舟 風聲鶴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