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什麼時候,三國時期是指什麼時間段

2022-10-11 04:56:30 字數 5048 閱讀 9440

1樓:匿名使用者

1、三國時期是東漢末年、晉朝之前的這段時期。

2、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是指公元220—公元280年吳亡

3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公元263年蜀漢亡

三國同時出現在中國大陸的時間緊此34年而已。

4樓:班仙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5樓:刀刀妹蔣

呃呃呃s fii di

三國是什麼時期

6樓:金牛咲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1、曹魏

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后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2、蜀漢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佔據主動,但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所滅。

3、孫吳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7樓:京城「老炮兒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萬軍隊的簇擁之下,晉王司馬炎昂首闊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奐讓位,改國號為晉。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開始,到公元280年東吳滅亡結束。

9樓:寒冰夜灰

亂世。春秋之後有戰國,戰國之後有秦,秦後有漢,漢後有後漢,後漢之後就是三國,公元220年——280年之間稱為三國!

實在不行把初中的教科書拿出來過一遍 就ok了啊

10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20年~280年之間是三國,三國之前是東漢,三國之後是魏晉南北朝。

11樓:匿名使用者

承接東漢和西晉的這段時期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公元220年起,在我國歷史上先後建立了魏、蜀、吳三個國家,它們三分東漢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稱王稱霸,互相對峙,這種政治局面被稱為「三國鼎立」。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起義的必然結果,也是東漢末年割據戰爭的繼續發展和社會大破壞的自然產物。因為東漢**在鎮壓農民起義時,給予了各地軍閥和州郡長官以可乘之機,他們紛紛組織武裝,修建塢堡,擴大地盤,成為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公元189年,幷州牧董卓乘**外戚與宦官爭權奪利之亂,帶兵進京(今河南洛陽),廢除少帝劉辯,另立劉協為獻帝,自任相國,獨攬朝廷大權。

這時在京師為官的袁紹、袁術和曹操等人不願與董卓為伍,遂逃亡地方,號召州郡共同討卓。關東一些州郡的牧守,不滿董卓專權,紛紛舉兵聲討,並推袁紹為各地聯軍的盟主。當聯軍進至洛陽以東時,董卓自知打不過聯軍,於是在公元190年,挾持獻帝西遷長安。

關東聯軍就自動解散了。

董卓之亂以後,各地軍閥趁機割據稱雄,各霸一方,成了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達數十個之多,其中比較強大的,有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的袁紹、揚州(今淮河以南)的袁術、徐州(今湖北、湖南)的劉表、涼州(今甘肅)的馬騰和韓遂、幽州(今河北北部)的公孫瓚、江東(今長江以南東部)的孫堅和孫策、遼東的公孫度以及兗、豫二州(今山東西南部、河南)的曹操等。當時劉備的勢力還不大,只得到處投靠,沒有固定地盤。這些割據勢力,仍不斷進行兼併戰爭,殘害人民,使社會遭到嚴重破壞,出現了「各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

人民群眾迫切期望重新出現安定的局面。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公元155年生於乙個大官僚家庭。歷任東漢洛陽北部都尉、頓丘令、議郎、濟南國相、東郡太守等職。

他是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自己的武裝的,在所有割據勢力中,實力最強大,是一位比較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把漢獻帝迎往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重視發展生產,實行屯田,解決了軍隊糧食問題。又善於帶兵作戰,軍紀嚴明。

建安五年(200年),佔據了兗、豫二州的曹操,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占有幽、冀、青、並四州(今河北、山西、山東東部)的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進行了一場大的兼併戰爭。結果,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進而全部占有了青、翼、幽、並四州,大體上統一了我國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妄圖乘勝統一南方。又揮軍南下,攻打荊州。這時,佔據荊州的劉表剛剛死去,他的次子劉琮不戰而降。

原來投靠劉表的劉備,則與劉表的長子劉琦一道,率領2萬左右的兵力,退守夏口(今漢水入江處)。曹操率領20多萬軍隊(號稱80萬大軍),自江陵(今屬湖北省)沿江東下,直逼夏口。劉備危急萬分,立即派諸葛亮去江東聯合孫權,共同抗曹(這時,孫策已經病死,其弟孫權繼位)。

孫權深知,如荊州為曹所有,江東也難保全,同意派周瑜、程普、魯肅等大將率領3萬軍隊,與劉軍共同作戰。

曹操的軍隊和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相遇,因曹軍遠來疲憊,瘟疫流行,不習水戰,初次交鋒失利,退駐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十一月,周瑜派黃蓋向曹操詐降,用戰船10艘裝滿柴草,灌油放火,順風猛衝曹軍水寨,延及岸上營壘。隨後,周瑜和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大敗曹軍,曹操不敢再戰,率殘部逃回北方。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全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乙個新的變化:曹操回到北方,不敢再輕易南下,勢力只能侷限在北部中國。他一方面在洛陽、弘農、潁川、睢陽等20餘處郡國,廣泛推行屯田,儲備軍糧,加緊訓練水軍;另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對北方的統治,建安十六年(211年)平定了關中(今陝西中部)。

馬超、韓遂的作亂,迫使馬、韓逃亡涼州。215年,曹軍又自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出散關,打敗張勇,占領了漢中(今陝西南部)。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皇帝。

國號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歷史上又稱曹魏。

劉備則乘勝攻占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荊州大部分地方,取得了立足之地。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又向西發展,經過三年的時間,奪取了劉璋的益州,劉璋被迫投降。218年,劉備又率兵進攻曹操占領的漢中,兩軍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

第二年,劉軍攻下了漢中,公元221年,即曹丕稱帝的次年,劉備也自立為皇帝。國號漢,改元章武,建都成都,史稱蜀漢,簡稱蜀,又稱劉漢。

江東的孫權,通過赤壁之戰,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統治勢力進一步得到鞏固,比以前更加強大。這時,被劉備的大將關羽領導的荊州,位於長江的上游,直接關係孫權統治的安危,對荊州勢在必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當關羽攻占了曹操的襄陽(今湖北襄樊),進而圍攻樊城時,孫權的勢力受到了嚴重威脅。

於是,他採納司馬懿等人的建議,襲擊關羽的公安、江陵等地,俘虜了關羽的家屬,關羽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被孫軍擒殺,從而孫權攻占了荊州全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改元黃龍,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歷史上也叫孫吳、東吳。

從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角成。魏國占有今淮河兩岸以北的中原地區和秦嶺以北的關中、隴右、河南之地,西包新疆,東抵朝鮮半島西北部,公元265年,晉武帝代魏稱晉,魏亡。歷五帝,共46年;蜀國占有今四川、雲南的大部分,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流域的一部分土地。

公元263年為魏國所滅,歷二帝,共43年;吳國據有今長江中下游,南至福建,兩廣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等地,公元280年為晉所滅,歷四帝,共59年。

魏、蜀、吳三國鼎立期間,雖然兼併戰爭仍舊繼續進行,但是,由於三國的統治者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比較重視在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安定。比起東漢末年那種無數軍閥割據的紛亂局面來,相對地說要好得多。實際上三國鼎立是中國遭受十幾年大破壞以後逐漸恢復統一的乙個過渡階段,三國的統治者在本國內所採取的某些政治、經濟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漢諸葛亮的「西和諸戎,南撫夷趙,外結孫權,內修政治」的策略;孫吳發展世家大族的統治政策等,客觀上對全國的統一都起著有益的作用,它們的產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中吉烏指哪三國,三國演義中三國是指哪三國?

你說的這乙個地方主要是屬於西亞地區的乙個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中國 吉爾吉斯共和國 烏茲別克共和國國際道路貨運試執行活動接車儀式在喀什綜合保稅區舉行,標誌著中吉烏三國首次實現商定線路的全程運輸,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第二條多邊國際道路運輸走廊順利開通。中吉烏指哪三國...

兩漢三國是指什麼,什麼是兩漢三國?

兩漢是西漢和東漢。三國是魏蜀吳。兩漢時期即漢朝時期,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漢朝 前202 220年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 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 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

三國是指哪三國,皇帝分別是誰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 魏 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221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 吳 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三國是指 魏國 蜀國 吳國。君主分別是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