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紫菱夢菲
蟋蟀、蟬、蚱蜢、螽斯、紡織娘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彩圖8)。體長在40公釐左右,通體綠色,品種很多,分布面廣。蟈蟈一年一代,成蟲通常在7~9月為活躍期。
雄蟲脫皮後3~10天開始鳴叫,夏日炎炎,蟈蟈常引亢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諺語說:
「蟈蟈叫,夏天到」。在我國的南北方均有它們的「聲」和「影」。在民間飼養廣泛,深得愛好者的青睞。
蟈蟈多見於原野、灌木叢、矮林間,它們常隱伏於草叢或植物莖稈上,極善跳躍,不易捕捉。有時捉住了它的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丟足保身」,斷腿逃竄。因此,當你去捕捉時一定要十分小心。
蟈蟈的種類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統稱「南哥」,北方稱「北哥」。按地區劃分,則各地都有各自的稱呼。如山東產的稱「魯哥」,北京產的稱「燕哥」,山西產的稱「晉哥」。
若按它們的成長期劃分,端午節後出現的稱「夏叫」,聲音低弱;立秋後10天出現的稱「早叫」,體型健壯,叫聲洪亮;在晚秋出現的稱「冬蟲」,叫聲柔弱。如按它們的體色分,綠色而有光澤稱「翠哥」,綠色帶白的稱「白哥」,或「糙白哥」,紫紅如鐵者稱「鐵哥」。若按眼睛的顏色命名者,則有「紅眼翠哥」,「黑眼鐵哥」等。
若在野外捕捉的稱「野蟲」,人工繁育者稱「孵蟲」或「坊蟲」。
紡織娘也稱「絡緯」或「絡紗婆」、「絡絲娘」,是早為人們選養觀賞的鳴叫昆蟲。夏秋季節,它們鳴奏彈唱,傳情求愛,十分活躍,是一生中最歡樂的時光。它與螽斯一樣,均屬螽斯科。
我國主產於江浙兩省,福建和山東也多見。紡織娘體型一般較螽斯大,體長在5~7厘公尺之間。大都通體翠綠,少數黃褐色,偶爾有紫紅者。
前翅發達長闊,約為腹長的一倍。
紡織娘常見於莊稼地、瓜棚豆架、草叢蘆葦之上。白天靜伏於是瓜藤枝葉間,每當黃昏降臨,它們就開始「紡紗織布」。先奏一段「前奏曲」:
「ga-zhi ga-zhi ga-zhi」,連續20多次,然後急轉彎奏出主旋律:「zhi……」長音,時輕時重,抑揚頓挫,音高韻長,猶如紡車的轉動聲。不同品種發出不同的聲音,以表明它們各自的身份,是吸引異性前來相會的訊號和法寶。
個體之間常常會彼此「競賽」,好比「賽歌會」,為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羅曼蒂克」的色彩。聆聽這種**,會給人帶來幾分遐想,猶如置身於田園鄉野,令人心曠神怡。
如果你想親自捕捉過把癮,其實也不難。當夜幕降臨以後,手持電筒,循聲徐行。到達它的棲身之地時,務必輕移腳步,仔細搜尋,直到發現獵物,迅速下手逮住。在手電光的照映下,一般不會逃走。
紡織娘品種的優劣,主要從顏色上區別。細察體色,大致有紫紅、淡綠、深綠、枯黃四種。其中紫紅色極少見,品質上等,甚是珍貴,俗稱「紅紗娘」;嫩綠色的「翠娘」也稱精品,叫聲清脆亮麗;而枯黃色的「黃婆」欠佳,音色差,壽命短。
2樓:匿名使用者
1、螽斯類,主要有蟈蟈、紡織娘等。2、蟬類,主要有蟪蛄、黑蚱蟬、蛁蟟、嗚蜩等。當然鞘翅目和膜翅目的很多昆蟲都會鳴叫,但不如上面兩類有名
3樓:熊熊溫瑜
蟋蟀、蟬、蚱蜢、螽斯、紡織娘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
紡織娘也稱「絡緯」或「絡紗婆」
夏天五種會鳴叫的昆蟲有哪些?
4樓:放棄縷擻
蟋蟀、蟬、蚱蜢、螽斯、紡織娘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彩圖8)。體長在40公釐左右,通體綠色,品種很多,分布面廣。蟈蟈一年一代,成蟲通常在7~9月為活躍期。
雄蟲脫皮後3~10天開始鳴叫,夏日炎炎,蟈蟈常引亢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諺語說:
「蟈蟈叫,夏天到」。在我國的南北方均有它們的「聲」和「影」。在民間飼養廣泛,深得愛好者的青睞。
蟈蟈多見於原野、灌木叢、矮林間,它們常隱伏於草叢或植物莖稈上,極善跳躍,不易捕捉。有時捉住了它的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丟足保身」,斷腿逃竄。因此,當你去捕捉時一定要十分小心。
蟈蟈的種類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統稱「南哥」,北方稱「北哥」。按地區劃分,則各地都有各自的稱呼。如山東產的稱「魯哥」,北京產的稱「燕哥」,山西產的稱「晉哥」。
若按它們的成長期劃分,端午節後出現的稱「夏叫」,聲音低弱;立秋後10天出現的稱「早叫」,體型健壯,叫聲洪亮;在晚秋出現的稱「冬蟲」,叫聲柔弱。如按它們的體色分,綠色而有光澤稱「翠哥」,綠色帶白的稱「白哥」,或「糙白哥」,紫紅如鐵者稱「鐵哥」。若按眼睛的顏色命名者,則有「紅眼翠哥」,「黑眼鐵哥」等。
若在野外捕捉的稱「野蟲」,人工繁育者稱「孵蟲」或「坊蟲」。
紡織娘也稱「絡緯」或「絡紗婆」、「絡絲娘」,是早為人們選養觀賞的鳴叫昆蟲。夏秋季節,它們鳴奏彈唱,傳情求愛,十分活躍,是一生中最歡樂的時光。它與螽斯一樣,均屬螽斯科。
我國主產於江浙兩省,福建和山東也多見。紡織娘體型一般較螽斯大,體長在5~7厘公尺之間。大都通體翠綠,少數黃褐色,偶爾有紫紅者。
前翅發達長闊,約為腹長的一倍。
紡織娘常見於莊稼地、瓜棚豆架、草叢蘆葦之上。白天靜伏於是瓜藤枝葉間,每當黃昏降臨,它們就開始「紡紗織布」。先奏一段「前奏曲」:
「ga-zhi ga-zhi ga-zhi」,連續20多次,然後急轉彎奏出主旋律:「zhi……」長音,時輕時重,抑揚頓挫,音高韻長,猶如紡車的轉動聲。不同品種發出不同的聲音,以表明它們各自的身份,是吸引異性前來相會的訊號和法寶。
個體之間常常會彼此「競賽」,好比「賽歌會」,為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羅曼蒂克」的色彩。聆聽這種**,會給人帶來幾分遐想,猶如置身於田園鄉野,令人心曠神怡。
如果你想親自捕捉過把癮,其實也不難。當夜幕降臨以後,手持電筒,循聲徐行。到達它的棲身之地時,務必輕移腳步,仔細搜尋,直到發現獵物,迅速下手逮住。在手電光的照映下,一般不會逃走。
紡織娘品種的優劣,主要從顏色上區別。細察體色,大致有紫紅、淡綠、深綠、枯黃四種。其中紫紅色極少見,品質上等,甚是珍貴,俗稱「紅紗娘」;嫩綠色的「翠娘」也稱精品,叫聲清脆亮麗;而枯黃色的「黃婆」欠佳,音色差,壽命短。
當然還有蒼蠅,蚊子,蜜蜂之類的
夏天會鳴叫的五種昆蟲
5樓:匿名使用者
蟋蟀、蟬、蚱蜢、螽斯、紡織娘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彩圖8)。體長在40公釐左右,通體綠色,品種很多,分布面廣。蟈蟈一年一代,成蟲通常在7~9月為活躍期。
雄蟲脫皮後3~10天開始鳴叫,夏日炎炎,蟈蟈常引亢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諺語說:
「蟈蟈叫,夏天到」。在我國的南北方均有它們的「聲」和「影」。在民間飼養廣泛,深得愛好者的青睞。
蟈蟈多見於原野、灌木叢、矮林間,它們常隱伏於草叢或植物莖稈上,極善跳躍,不易捕捉。有時捉住了它的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丟足保身」,斷腿逃竄。因此,當你去捕捉時一定要十分小心。
蟈蟈的種類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統稱「南哥」,北方稱「北哥」。按地區劃分,則各地都有各自的稱呼。如山東產的稱「魯哥」,北京產的稱「燕哥」,山西產的稱「晉哥」。
若按它們的成長期劃分,端午節後出現的稱「夏叫」,聲音低弱;立秋後10天出現的稱「早叫」,體型健壯,叫聲洪亮;在晚秋出現的稱「冬蟲」,叫聲柔弱。如按它們的體色分,綠色而有光澤稱「翠哥」,綠色帶白的稱「白哥」,或「糙白哥」,紫紅如鐵者稱「鐵哥」。若按眼睛的顏色命名者,則有「紅眼翠哥」,「黑眼鐵哥」等。
若在野外捕捉的稱「野蟲」,人工繁育者稱「孵蟲」或「坊蟲」。
紡織娘也稱「絡緯」或「絡紗婆」、「絡絲娘」,是早為人們選養觀賞的鳴叫昆蟲。夏秋季節,它們鳴奏彈唱,傳情求愛,十分活躍,是一生中最歡樂的時光。它與螽斯一樣,均屬螽斯科。
我國主產於江浙兩省,福建和山東也多見。紡織娘體型一般較螽斯大,體長在5~7厘公尺之間。大都通體翠綠,少數黃褐色,偶爾有紫紅者。
前翅發達長闊,約為腹長的一倍。
紡織娘常見於莊稼地、瓜棚豆架、草叢蘆葦之上。白天靜伏於是瓜藤枝葉間,每當黃昏降臨,它們就開始「紡紗織布」。先奏一段「前奏曲」:
「ga-zhi ga-zhi ga-zhi」,連續20多次,然後急轉彎奏出主旋律:「zhi……」長音,時輕時重,抑揚頓挫,音高韻長,猶如紡車的轉動聲。不同品種發出不同的聲音,以表明它們各自的身份,是吸引異性前來相會的訊號和法寶。
個體之間常常會彼此「競賽」,好比「賽歌會」,為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羅曼蒂克」的色彩。聆聽這種**,會給人帶來幾分遐想,猶如置身於田園鄉野,令人心曠神怡。
如果你想親自捕捉過把癮,其實也不難。當夜幕降臨以後,手持電筒,循聲徐行。到達它的棲身之地時,務必輕移腳步,仔細搜尋,直到發現獵物,迅速下手逮住。在手電光的照映下,一般不會逃走。
紡織娘品種的優劣,主要從顏色上區別。細察體色,大致有紫紅、淡綠、深綠、枯黃四種。其中紫紅色極少見,品質上等,甚是珍貴,俗稱「紅紗娘」;嫩綠色的「翠娘」也稱精品,叫聲清脆亮麗;而枯黃色的「黃婆」欠佳,音色差,壽命短。
盛夏酷暑蟬鳴聲聲
盛夏炎暑,蟬鳴能給人帶來野趣、寧靜和涼意。那抑揚頓挫的蟬鳴聲,還往往會使人追憶兒時的情景。夏季,當一陣雷雨過後,在樹根周圍的地面即可發現一些圓圓的洞穴,這就是蟬兒出土的地方,碰上好運氣,還能抓到沒有蛻殼的蟬兒。
蟬屬於同翅目蟬科,全世界約有1500種。在上海地區最常見的有3種:一是鳴蟬,又叫知了。
體長約4厘公尺,混身漆黑發亮,鳴聲粗獷而巨集亮;二是蟪蛄,體長約2厘公尺,全身黑褐色,鳴聲尖而長,連續不斷;三是寒蟬,體長約2.5厘公尺,頭胸淡綠色,因它在深秋時節叫得歡,故又稱秋蟬。
蟬之所以能鳴叫,是因為它的腹部有一對鳴器,由鏡膜和鼓膜組成,當膜內發音股收縮時,便產生聲波,發出嘹亮的聲音。不過別忘了鳴器隻雄蟬才有,雌蟬是「啞巴」。
蟬的生活方式較為奇特。夏天,蟬產卵後一周內即死去,卵經過乙個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後若蟲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鑽入土中棲身。在土中,它們要經過漫長的若蟲期。
老熟幼蟲爬出洞穴後,徐徐爬上樹幹,然後自頭胸處裂開。不久,成蟲爬出蟬殼,經陽光的照射,翅膀施展、乾燥。羽化過程約需1~3小時。
最著名的種類要數美國的17年蟬,此外還有3種13年蟬,它們都是昆蟲中的壽星。
捉蟬不同於捉其他的鳴蟲。蟬有趨光性,當夜幕降臨,只需在樹幹下燒堆火,同時敲擊樹幹,蟬即會撲向火光,此時迅速上前活捉,十拿九穩,非常有趣。
中國三大鳴蛉
金蛉子、黃蛉和墨蛉均屬直翅目蟋蟀科,是中國的三大鳴蛉。
(1)金蛉子。為三大鳴蟲之首,產於江浙一帶。在市郊的公園裡,亦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
金蛉子體長8~9公釐,寬3.5公釐。觸角長40公釐。
頭寬闊,略橫突。前胸略呈四方形,前翅發達,寬大,呈長方形。
金蛉子喜棲於蘆葦及灌木叢、園林、庭院田舍的綠籬、冬青等枝頭葉下,爬行跳躍。喜在白天鳴叫,聲音清脆,音色如鈴:li……li……li,節奏短促,連續鳴叫,中間有2秒的間歇。
白天比晚間叫得歡。它們以植物的莖、葉和果為食。每年發生一代,成蟲期在8~9月間。
(2)黃蛉。也稱大黃蛉、安徽黃蛉(彩圖9)。大黃蛉與小蛉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大黃蛉體長約7公釐,寬2.5公釐,觸角40公釐,體型較小。體色金黃發亮,十分漂亮。
黃蛉常棲息於高大的白茅草叢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叢。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安徽屯溪及黃山一帶。黃蛉鳴叫不分晝夜,尤其在傍晚和清晨鳴叫更加歡暢,鳴聲清澈響亮,節奏較小黃蛉急而快,聲如:
jijiji……」,連續發音不間斷,每次長達7分鐘以上。黃蛉的最大特點是易飼養、壽命長、善鳴,鳴聲輕柔悅耳,所以極易受鳴蟲愛好者的青睞。
黃蛉成蟲見於9~10月,是屯溪特產,產於南山的稱「早秋黃蛉」,產於北山的稱「中秋黃蛉」。前者體型大,壽命長,並有綠眼黑眼之分,黑腿金腿之別。後者體型小,壽命短。
珍貴品種有飛翅、鴛鴦眼等,數量稀少。
(3)墨蛉。又稱蟻蛉、烏蛉。全身墨黑發亮,因前胸背板一片黑色而得此雅號。它在三大蛉中最漂亮,體態嬌小苗條,具「黑牡丹」之美稱。
墨蛉主產於江蘇、上海、安徽等地,成蟲見於6~9月,體長約5公釐,常棲息於田野的土丘草坡、草叢及公園草坪間,動作敏捷,極善跳躍。尤其是它的足部具有較強的附著力,可在葉背倒懸而行。墨蛉不僅體態優美,其鳴聲也幽雅動聽,很有特色。
它不僅鳴叫時間長,而且聲調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每次開叫可延續60分鐘之久。若把數隻墨蛉聚養在一起,它們還會爭鳴不休,組成悅耳的大合唱。
鳴蛉在民間飼養已有悠久的歷史。飼養一般用蟲盒,常用公尺粥、南瓜、菱肉、蘋果等餵養。平時注意勤換食物,以保持食物的新鮮和水分。
冬天須保暖,飼養得當,可過春節。在嚴冬臘月,若能聽到鳴蛉的鳴唱,不失為一大樂事。
夏天有五種會叫的蟲子有哪些夏天五種會鳴叫的昆蟲有哪些?
蟋蟀 蟬 蚱蜢 螽斯 紡織娘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 彩圖8 體長在40公釐左右,通體綠色,品種很多,分布面廣。蟈蟈一年一代,成蟲通常在7 9月為活躍期。雄蟲脫皮後3 10天開始鳴叫,夏日炎炎,蟈蟈常引亢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諺語說 蟈蟈叫,夏天到 在我國的南北...
問一種花,五瓣花瓣,淡紫色,夏天開的
瞿麥,別名 高山瞿麥,拉丁文名 dianthus superbus l.石竹科 石竹屬多年生草本,高50 60厘公尺,有時更高。莖叢生,直立,綠色,上部分枝。葉片線狀披針形,頂端銳尖,中脈特顯,基部合生成鞘狀,綠色,有時帶粉綠色。包於萼筒內,瓣片寬倒卵形,邊緣繸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上,通常淡紅色或帶紫色...
五字夏天詩句大全,描寫夏天的詩句五言絕句
描寫夏天的詩句五言絕句 1 納涼 宋 秦觀。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2 初夏絕句 宋 陸游。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