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汾河的古詩句有哪些,讚美汾河的古詩句

2022-11-27 08:26:35 字數 7837 閱讀 7746

1樓:sylvia_小

1、           《水》

唐代: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來東出幾時休。

莫言通海能通漢, 雖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堯女怨,汾河秋泛漢皇愁。

洪波激湍歸何處,二月桃花滿眼流。

2、                   《覽史》

唐代:張良璞

享年八十已,歷數窮蒼生。七虎門源上,咆哮關內鳴。

建都用鶉宿,設險因金城。舜曲煙火起,汾河珠翠明。

海雲引天仗,朔雪留邊兵。作孽人怨久,其亡鬼信盈。

素靈感劉季,白馬從子嬰。昏虐不務德,百代無芳聲。

3、                《送狄尚書鎮太原》

唐代:姚合

授鉞儒生貴,傾朝赴餞筵。麾幢官在省,禮樂將臨邊。

代馬龍相雜,汾河海暗連。遠戎移帳幕,高鳥避旌旃。

天下屯兵處,皇威破虜年。防秋嫌壘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疊,科名歲接連。散材無所用,老向瑣闈眠。

4、《送邢郎中赴太原》

唐代:姚合

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

如今幷州北,不見有胡兵。

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5、《送友人往太原》

唐代:李頻

離亭聊把酒,此路徹邊頭。

草白雁來盡,時清人去遊。

汾河流晉地,塞雪滿幷州。

別後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2樓:楠風吹呀那個吹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讚美汾河的古詩句

3樓:傾聽師鄭立寒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第一首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第二首)

在這春回大地的夜晚,

靜靜的漫步在河邊,

這一刻,

汾河的清流洗淨了,

白天的鉛華和浮躁,

也洗淨了我,

周身的勞頓和疲憊,

伸展肢體,

深吸一口,

沁人心脾的空氣,

環顧四周,

早已忘卻了,

一直壓在心頭的哀傷,

感覺很美很美。

放眼的汾河,

靜靜地流淌著,

一切感動天地的,

歷史和現實,

都將被靜靜的河水,

珍藏在記憶深處。

這就是山西文化,

最深層次的體現,

一切能掀起,

風雲際會的力量,

都會在這裡,

得到最純真的註解。

在歷經千年的歲月之後,

汾河依然常懷慈愛之情,

灌溉養育著這片,

博大精深的三晉土地。

於是,我又想到了,

真實的愛情,

想到了一切,

人世間的愛意,

汾河滿盛著,

這深濃的愛意,

從古至今奔流不息,

又多麼像人間,

處處存在的久遠真情,

世世代代,綿延不絕。

圓夢汾河,

情深悠遠!

4樓:楠風吹呀那個吹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描寫汾河的古詩句

5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6樓:童靖植髮醫師

秋風辭(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

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

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7樓:生活達人小桃子

1、《水》

唐代: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來東出幾時休。

莫言通海能通漢,雖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堯女怨,汾河秋泛漢皇愁。

洪波激湍歸何處,二月桃花滿眼流。

2、 《覽史》

唐代:張良璞

享年八十已,歷數窮蒼生。七虎門源上,咆哮關內鳴。

建都用鶉宿,設險因金城。舜曲煙火起,汾河珠翠明。

海雲引天仗,朔雪留邊兵。作孽人怨久,其亡鬼信盈。

素靈感劉季,白馬從子嬰。昏虐不務德,百代無芳聲。

3、《送狄尚書鎮太原》

唐代:姚合

授鉞儒生貴,傾朝赴餞筵。麾幢官在省,禮樂將臨邊。

代馬龍相雜,汾河海暗連。遠戎移帳幕,高鳥避旌旃。

天下屯兵處,皇威破虜年。防秋嫌壘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疊,科名歲接連。散材無所用,老向瑣闈眠。

4、《送邢郎中赴太原》

唐代:姚合

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

如今幷州北,不見有胡兵。

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5、《送友人往太原》

唐代:李頻

離亭聊把酒,此路徹邊頭。

草白雁來盡,時清人去遊。

汾河流晉地,塞雪滿幷州。

別後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汾河的古詩句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第一首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第二首)

在這春回大地的夜晚,

靜靜的漫步在河邊,

這一刻,

汾河的清流洗淨了,

白天的鉛華和浮躁,

也洗淨了我,

周身的勞頓和疲憊,

伸展肢體,

深吸一口,

沁人心脾的空氣,

環顧四周,

早已忘卻了,

一直壓在心頭的哀傷,

感覺很美很美。

放眼的汾河,

靜靜地流淌著,

一切感動天地的,

歷史和現實,

都將被靜靜的河水,

珍藏在記憶深處。

8樓:羅馬迪

鳳凰台bai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du流zhi。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dao衣冠成古丘。zhuan三山半落青shu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dao。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第一首 《汾河晚渡》張 頤)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蔟如蟻。

中流扎扎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遙憶橫流有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

樓船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第二首)

在這春回大地的夜晚,

靜靜的漫步在河邊,

這一刻,

汾河的清流洗淨了,

白天的鉛華和浮躁,

也洗淨了我,

周身的勞頓和疲憊,

伸展肢體,

深吸一口,

沁人心脾的空氣,

環顧四周,

早已忘卻了,

一直壓在心頭的哀傷,

感覺很美很美。

放眼的汾河,

靜靜地流淌著,

一切感動天地的,

歷史和現實,

都將被靜靜的河水,

珍藏在記憶深處。

這就是山西文化,

最深層次的體現,

一切能掀起,

風雲際會的力量,

都會在這裡,

得到最純真的註解。

在歷經千年的歲月之後,

汾河依然常懷慈愛之情,

灌溉養育著這片,

博大精深的三晉土地。

於是,我又想到了,

真實的愛情,

想到了一切,

人世間的愛意,

汾河滿盛著,

這深濃的愛意,

從古至今奔流不息,

又多麼像人間,

處處存在的久遠真情,

世世代代,綿延不絕。

圓夢汾河,

情深悠遠!

讚美家鄉山西的詩句和名言有哪些?

9樓:墨曼彤

1,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出自唐代:李白《太原早秋》

白話翻譯:秋天漸漸豐富,花兒都睡著了,秋天乾枯如火。北方的秋霜早早地降臨在這裡,北方的雲彩給汾河帶來了秋天的色彩。

白話文釋義:夕陽沿著西山緩緩下沉,奔騰的黃河向著東海奔騰。如果你想看一千里的風景就夠了,有必要爬上更高的塔。

鸛塔:位於山西省永吉縣,三層,面朝中條山,面朝黃河。傳說,鸛經常呆在這裡,因此得名。

3,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出自唐代: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白話文釋義:來到太原之北久了,你的信念淡金深深打動了。宴會上玉盤盛滿瓊杯美味佳餚,使我酩酊大醉,飽得一時無心。

常往西行的曲徑,晉祠附近的長流水稱為牧峪。隨著鼓聲划槳,蕩漾如龍鱗萬草綠。

4,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出自唐代:岑參《過燕支寄杜位》

白話文釋義:在雁栖山西側的酒泉路上,北風吹起狂野的沙土,捲起白色的小草。

5,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出自唐代:暢當《登鸛雀樓》

白話文釋義:鸛鳥高踞於鳥之上,遠離世界。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天空被平原覆蓋,河流流入陡峭的山脈。

10樓:採芪東南

1、人說山西好風光,

地肥水美五穀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呂梁。

2、腳下良田千萬畝,只愛家鄉一寸土 。

3、寧要家鄉一培土,莫戀他鄉萬兩金。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區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下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級行政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總人口3610.8萬(2023年)。轄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

11樓:鏃墮洦瀛p煇

家鄉山西一煤地,黃糕悠面嘴上吃。

剪紙布藝做麵人,何時住上黃窯洞?

寫幾首古人讚美河水的詩

讚美山西的詩

12樓:

山西好!!!山西好!!!大好河山在山西

13樓:堵晉鵬

山西好美麗大山西。

你有雲岡石窟,

你有應縣木塔。

山西,你太美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家鄉在山西,這裡的特產許許多多,最出名的就是老陳醋和六味齋的醬肉了。來山西旅遊的人們都買老陳醋,不是回家慢慢品嚐,就是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老陳醋的特點是:

儲存的時間越長越醇香可口、酸鮮好吃,而且夏天不會發霉,冬天不會凍壞,所以山西人大部分都愛吃醋。來山西旅遊的人們如果不嚐一嚐六味齋好吃的醬肉,那實在是個天大的遺憾。六味齋醬肉的特點是:

肥肉不膩,瘦肉不柴,而且皮也特別軟,適合各個年齡的人吃,快來嚐嚐吧!保你吃了還想吃。山西的特產還有很多很多,歡迎你來太原觀光旅遊,我給你當導遊,一定給你好好介紹。

15樓:

山西是祖國的瑤籃,是女媧的孩子

1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地圖詩之山西閃走篇 ---太行之美(山西篇)

詩/貴穀子三晉大地,陽光普照,喬家奶奶的院落

喜人,來來往往,喜鵲迎接一波又一波西裝紅裙,杏花白的調子唱漫太行山的桃花紅,

窯洞的榆樹樹扭起圪梁梁①的秧歌舞,吆喝

了八百里的黃土地。

呂梁的野性多斯坦蕩,興旺煥彩醇厚。

汾河的竹葉青青,恆山的聖景和瑟於

五岳之內的兄弟。

懸空寺②用險峻承古風之佛慈,鬼斧神工

的智慧型是緣源結果。

晉商的聰明在平遙古城③中感悟世事滄桑,

亭台樓閣在骨子裡發憤圖強,

歲月更生,腳步丈量書香與祖先留下的

脊梁。龍城④的太原話古老,太原的太原話年輕,太原話的傳承吃著六味齋,聽著蓮花落,

喝著老陳醋,哼著晉劇腔就著民俗,共享

太原城文化土壤。

小公尺黃燦燦是黃土地滋養,山川形勝

的古都之地溢美華章,颯颯的文公重耳,

良相藺相如,桐葉封帝,將相為和輔國,

山河是表,於斯為最。

鼓樓的鐘聲敲響了故事裡的蘇三起解

洪洞縣變了模樣,大美之地,燦若星光。

九曲黃河有時候濤濤波浪,蜿蜒流水

的轟鳴猶如三晉漢子的粗獷歌唱。

上黨戰役的殘酷積鬱了長治的歷史,傳承

的力量慰藉了水光山色,胸懷博大煥發

了時代活力,姚家涼粉,丁家燒餅,黃家

臘肉,張家糰子,這些民俗小吃是賦予

長治新的涵義。

東跨太行,西跨太岳,百轉千迴,俯仰之間

古今長治人文生機勃勃。

晉城的天空有悠閒的雲朵,珏山寺⑤若隱若現,宛如仙蹤,遠望天地之間呈現出縹緲的世界,

蟒河⑥的秋天林莽浸染,樹葉與草色相互映襯

五顏六色,妙境天成,最為賞心悅目。

王莽嶺⑦的傳說引入神秘,奇觀的景致在

南太行張揚,崇山峻嶺的險**著王莽的

今生和前世,大氣磅礴的太行也**劉秀

的英勇果敢,它的江山綿宕千古。

五台山的佛性一目了然,在思緒中虔誠,

一路向上,一抹陽光,一柱流香,忽地

一山秀頂,一水清甜,一風溫柔,一心

寧靜,於是,拍拍灰塵,走回有緣的豐盈。

清明街的古色雅緻是出了名的,錯落古意

的青石板連著有文化的四合院,石獅子

瞪著眼睛威武兩旁,風樸滄桑。

七月七日,我想起了和順⑧這個地方,

牛郎織女的愛情感動每乙個人,於是就有

了每年七月七天橋相會的傳說。

靈石⑨的出處據說是一塊天外之石,滿身

孔洞,蒼藏祥瑞,在神秘中護佑王家大院。

雲岡石窟⑩群綿綿一公里,眾佛安詳,雙手

合一,橫亙屹立,栩栩如生,念佛持咒,

放下一切眾境,慈悲恆常,阿彌自心。

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確實不尋常,

竹葉青,老陳醋,澄泥硯,久久名揚。

王之渙,武則天,白居易,還有武聖人

關雲長。

我的家鄉,千年浩蕩,久居

晉地,無限風光。

讚美星星的古詩句有哪些讚美星星的古詩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望月懷遠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 生查子 元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月夜憶...

讚美蜜蜂的古詩有哪些讚美蜜蜂的詩句

1,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出自唐代 羅隱 蜂 白話文釋義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鮮花迎風盛開,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採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嚐香甜?2,秋風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採掇忙。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出自宋代 ...

讚美祖國的古詩,讚美祖國的詩句有哪些?

答 復讚美祖國的古詩 1 世間無限丹制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 金陵晚望 2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 其四 3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 南園十三首 其五 4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 其二 5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