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旅遊小達人
回答您好,尺子的價值是:1、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或儀器;
2、在尺規作圖中,尺被視為可畫無窮長的直線的工具;
3、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4、尺通常以塑膠或鐵製造,亦有以硬紙、木、竹製的。
更多2條
2樓:手機使用者
在當今的學術界對價值的定義或是理解,可謂品種繁多,如:價值是勞動,價值是關係,價值是效用,價值是規律,價值是權力,價值是耗費,……,只剩下 「價值是商品、價值是人」 這兩個品種沒人開發了。所有這些品種的乙個共同點是:
價值是一種客觀實在或實在間的聯絡。這些實在本來已都有自己的學名,但是我們學術界將它抱養了,自然得重新取個名字,叫價值。所以價值僅是客體的同義重複。
這種混亂局面說明我們沒有真正思考過「價值是什麼」這個問題。可是說在已有的價值理論中,都可以而直接用其實體的真名字替代價值,而絕不影響其理論的說明和表述。如:
在勞動價值論中,可用勞動替代價值而保證其原理不變,且表述更簡潔;在效用價值論中,可用效用替代價值而保證其原理不變。
一、價值的使用價值是什麼?
對習慣經典理論表述的人一定會對這個問題大吃一驚,怎麼會有這種混賬問題呢?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而言,價值與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兩種不同屬性,自然不能有這種混賬表述;對效用價值論而言,價值就是效用(使用價值),同樣不能有這種混賬表述。但是,你別慌,這個問題實在得很,它是問你:
價值是做什麼用的?你總不能說你研究的價值沒有用途吧,不然你研究它幹嘛?如果你覺得這種表述很混賬,那只因為你習慣了經典的表述,一種並不需要價值的價值理論的表述。
那麼我們研究的價值有什麼用途呢?或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價值呢?從個人看,我們所談的價值的唯一用途就是度量財富(或商品)的多少,再不會有第二種用途。
這就是說價值屬於量的範疇,是一種量。給乙個蘋果,有很多量能度量它的多少,如質量、體積、摩爾,但是它們不符合經濟學需要,於是經濟學中得找到自己的度量方式,即要找到價值。顯然如果有一種已知的量符合經濟學需要,則便能統一度量蘋果和鐵,即在交換方程「10個蘋果 = 1斤鐵」中兩邊都用這個量計數時,其數值是等相等的,而非10和1這兩個不相等的數。
毫無疑問,實際中是通過**使方程兩邊在計數上相等的,如10個蘋果等於10元錢,則1斤鐵也肯定等於10元錢。**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學量,在馬克思價值理論中稱它為交換價值。但是**不是理論上說的價值,而是蘋果中的價值與貨幣中的價值的比較值。
顯然,**只是實際操作,屬於技術層面的,同用秤和尺子測量物質多少是同乙個道理。在科學層面要回答的是為什麼有這種操作,這就要求回答沒有這種操作時商品(包括貨幣)的多少如何確定。譬如尺子能測量它物的長的多少,只因二者都有長度;譬如秤砣能測量它物的質量的多少,只因二者都質量。
用馬克思的話來表述這種關係,就是交換價值的背後必定有一種共通的東西——價值。有人批判馬克思的這種表述為迴圈論證,這說明他還沒有理解量與測量之間的關係。**是測量的量,而非原始量。
顯然,用價值度量商品多少時將不依賴實際操作,從而消除了因操作產生的誤差。這就是說,同質量、長度、摩爾等量在操作之前就存在一樣,價值也必定在交換之前就存在,從而價值與交換之中或交換之後的東西無關。也正因為價值與交換無關,且在交換之前,所以它能充當交換的標準。
明白這一點很重要,這將排除很多曾被我們認為與價值有關或決定價值的東西,如供求、交換關係、分配規律等,這些東西與價值無關。
二、價值是什麼?
從價值的用途來看,價值應該是指財富(效用、使用價值)的多少,而非價值是財富。顯然,當價值是效用時,則有效用度量效用,這違反了「度量a的一定不是a」的這一原則,也必將陷入迴圈論證。但是財富的多少不能直接度量,因為不同效用間不可比較多少。
馬克思的這一論證是無話可說的。但是馬克思對商品進行抽象沒有得出商品的質,卻得出了生產商品的東西的質------抽象勞動,這是說不通的。
那麼為何實際操作中直接測量了各商品的多少,而理論中卻又證明商品的多少不能度量呢?這在於商品交換是第二性質的,勞動交換是第一性質的,從而我們真正要度量的(也只能度量的)是勞動這個事件的多少。這就好比色彩,它是第二性質的,從而對色彩的各種度量(如色明度、飽和度)都是從其第一性質「波」上進行的。
很顯然,馬克思也認為到了這種關係,即「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勞動交換」,但是很遺憾的是,馬克思沒有用這個結論來認識價值。馬克思本是可以避免他那個怎麼也說不通的抽象勞動的,完全可以直接從「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勞動交換」上說明為何要度量勞動。從抽象勞動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走的一段彎路。
可見,價值不是勞動,而是勞動的多少。至於這個勞動是指人的活勞動還是指生產商品這個事件[即勞動整體),是另外乙個問題。個人認為應該指勞動整體,因為勞動整體範疇與商品的範疇一致,而人的活勞動範疇與商品的範疇不一致。
實質和表體不一致是說不通的。
這裡要強調的是:無論價值是指誰的多少,價值必須與財富的多少成正比,這是由正比定理(公理)決定的。所有的度量衡都必須服從正比定理,不可能出現1個蘋果計數為500克,2個蘋果的計數還是500克的這種「反比」現象,否則度量系統必定亂套。
至於怎樣弄出價值與商品量成正比,以自圓其說,那就各顯神通了。
三、**是疊加的
價值分配的實質就是實現財富的分配,用馬克思的價值論來表述就是價值轉形。商品交換是分配財富的一種手段,所以決定商品**的價值不是生產它時創造的價值,而是分配後商品得到的價值(相當於生產**)。經典理論中各種被認為決定價值或與價值有關的東西,如供求、慾望、社會關係、分配規律等等,都是影響商品分得價值多少的因素,它們只與分配價值(或生產**)有關,與價值的創造無關。
顯然經典理論中將價值的創造與價值的分配混為一體了,如馬克思的理論中,後來又認為價值是社會關係,從勞動價值論變成了關係價值論。其實社會關係只是從分配這個角度來決定商品的分配價值(或生產**)的,與價值的創造無關。在分配中,各因素是按疊加原理來共同決定商品的**的(包括最後的成交**)。
商品的**是疊加的。如工資作為勞動者的**,由保險、工齡、職務、獎金、供求等等眾多方面疊加的。
疊加原理【見曹國奇「價值(**)疊加原理」一文,http://www.jjxj.
com.cn/】說明,商品的**是分層決定的,即這個層面由這些因素決定,另個層面由另一些因素決定,然後各層的決定再疊加。任何一種分配規律都不可能決定**的全部,都只能決定**的一部分,如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要素分配等等。
經典的分配理論是高度欠缺的,往往認為一種分配規律決定了**的全部,這是不可能解釋實際的,如解釋十六大提出的多元分配精神,如解釋自己的工資。顧自安在其「價值理論與分配規則」(http://www.
jjxj.com.cn/)一文中認為分配是一元的,即按勞分配,他應該對照自己的工資單來寫這篇文章的。
即使不說顧自安支出的活勞動與幾十年前、幾百前的以及國外的顧自安差不多這些事實,起碼特保費是與勞動多少無關的。大凡經濟學家都應先將自己的**解釋清楚,再去解釋別人的**。
前面說價值應服從正比定律,那麼如何解釋實際中的反比現象呢?這是由平均化規律決定的,該規律主管巨集觀層面的價值分配,即決定社會總財富在各部門間的分配。此時如假設a部門生產率提高一倍,其它部門的生產率不變,則a部門多創造的價值(或財富)將在各部門平均分配,於是乙個部門得一點。
這樣對a部門而言,由於多創造的價值分給別人了,而其商品量又增加了一倍,所以其**就得反比降低。【見曹國奇「價值在巨集觀上的分配」一文,《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1,或http:
//www.jjxj.com.
cn/】。但是這種反比降低只是接近反比降低,因為其多創造的價值也要分一點它自己。這就是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在國家間比較,是因為兩國的人均總價值量不一樣,從而平均分配後工資水平不一樣;在企業間比較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總是說要兼顧公平,那麼為什麼要兼顧公平?只因為我們得遵循平均化規律,只因為按勞分配、按貢獻分配、供求規律這些微觀上的分配規律總在製造不公平。——**是疊加的。
3樓:清馨秀
這裡有幾種較學術的定義:
「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程度。」
「價值是人類為獲得最大的生存發展條件而必須要付出的最小代價。」
「價值是人類得到生存與發展的表徵。」
我們來看看幾種通俗的說法:
有人說,值錢的東西就有價值,不值錢的就沒價值。
也有人說,價值是你所評價的主體在你們心裡的分量。大家都看好它、欣賞它、希望持有它,它就有價值,而不在乎它本身值不值錢。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較同意第二種看法。
世界上沒有一塵不變的東西,在萬物俱變的社會裡,很難用錢這個字去衡量價值。就比如古時候的一些東西在當時的社會裡可能是很不錢值的,甚至是被社會主流所排擠的,而放到當今社會中它就可能是無價之寶,我覺得造成前後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它的主**法的不同,進而引起了他們價值觀的不同。也正如第一種定義說的那樣,如果客體能夠滿足主體的需求,客體對主體來說就是有價值的。
這裡說的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也談到了這點,需求一旦產生了,動機便會應運而生。有了動機才會使人們附註行動去獲得它,而在這個獲得過程中人們必須付出一些東西,這些付出東西的價值也就是主體追求的客體的價值。也正是人們主觀的認為它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價值才產生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和大家一同來**.
個人價值是指什麼?
4樓:如果愛
一、基本解釋
個人價值包含其包括個人的個人價值與社會的個人價值,為不同主體對於個人所具有的自由貢獻。在不同語境下具有不同的主體含義。主體為個人發展的價值與主體為社會發展的價值。
要勇於表現自己!
二、包涵意義
義一:人的個人價值是指個人或社會在生產、生活中為滿足個人需要所做的發現、創造,其是個人自我發展及社會對於個人發展的貢獻。其包括個人的個人價值與社會的個人價值,為不同主體對於個人所具有的自由貢獻。
義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個人的社會價值。個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所做出的貢獻,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三、個人本位
個人本位論高度推崇個人的價值與尊嚴。所謂個人的價值與尊嚴,用康德的個人價值話來講,就是把個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僅僅把個人看作滿足其他個人或群體意志的手段與工具。其反面就是認為個人微不足道,個人只是社會集體中乙個無關緊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四、個人享有價值與尊嚴的理由:
其一,一切社會活動、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終都必須與個體福利的滿足聯絡起來,才能得到解釋與說明。所謂公共利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最終都必須落實到具體個體的身上,否則,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虛無的。
其二,由於每個個體都具有獨特的內在潛能與獨特的個性品質,包括獨特的氣質、性格、才能、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等,這就使得每個個體的存在具有獨一無二性、不肯重複性、不可替代性,獨特的存在價值使得我們不可能將個體簡化、還原為社會總體的多少分之一。
其三,雖然說個人生活中絕大部分東西**於社會、受制於社會,但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個性因素,是社會進化的種子或原因。如果沒有個性的歧異與多樣化,沒有個人的標新立異與創新實踐,就不會有社會的改良與進步。
什麼是公允價值,會計中的公允價值到底是什麼意思?
公允價值計量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 計量。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 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認,不得隨意變更。其中,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只可以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應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計量模式變更時公允價值和...
大學生的個人價值是什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個人價值是什麼應該從以下幾點談起 第一 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我們是在為自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滿足我們的各種需要,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實現的。有工作的機會,才能讓自己充分發揮能力,有展示自已的機會。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我們自已實現目標而做...
哲學的實用價值是什麼什麼是商品的實用價值
哲學沒有實用價值 只有思想價值 因為它研究世界觀和方 跟柴公尺油鹽實在扯不上明顯的聯絡 用哲學來指導生產生活 這才是一門實用的學問 只走在哲學邊緣就夠用了 比如看看中國古典哲學吧 這裡有許多的實用主義哲學 我們也不必去深入 只須淺出 學以致用即可 哲學是對人的終極關懷,乙個民族或整個人類的進步,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