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它們是文言文,與現在的白話文相對。
古文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把古文與大篆相提並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由於古人無筆墨,於是就用竹籤點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為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寫出的字頭粗尾細,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他頡所書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經》、《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後駢儷文盛行,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北朝後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為文章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
其後,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主張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流暢的傳統,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韓愈《題歐陽生哀辭後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
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師說》說:「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稱,並為後世所沿用。唐代優秀的古文家,雖以復古為號召,卻富有革新精神。他們既犟調「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並崇尚創造,主張「惟古于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
他們所作的古文,實際上是一種新型散文,從當時口語中提煉而成為一種新的書面語言,有自己的個性與時代現實性,也有部分較為艱深僻澀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導「文必秦漢」的何景明說:「夫文靡於隋,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韓」(《與李空同論詩書》),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韓愈的所謂古文與先秦漢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創新的。
2樓:儒林神話
《論語》十則肯定是古文無疑了,詳細資料可以參考的詞條,寓言四則是不是要看你的教材了,每個教材不一樣的。
初一上學期論語十則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有哪些
3樓:風的天堂
三省吾身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都是名言!
4樓:揭念之
成語:學而時習之、三省吾身、溫故知新、樂學多思、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格言和警句是乙個意思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樓:府涵菱
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賢思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求:初一論語十則 每一則 給我們的 啟示 5
6樓:成功
第一則:「為人處世」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 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第二則:「為人處世」
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
第三則:「學習方法」
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了。憑藉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第四則:「學習方法」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讓學業陷入困境。」
第五則:「學習方法」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第六則:「學習方法」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第七則:「學習態度」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與他們一樣的習慣。"
第八則:「怎樣做人」
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第九則:「學習態度」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松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第十則:「學習態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7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在學習方面一定要能下定決心,持之以恆;要能不斷創新,推陳出新;要堅持溫習學過的知識;學習還要多思考,用心去領會;學習要能向他人請教,做到不恥下問。
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斷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提高;還要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不斷推陳出新,提高自己;做人還要誠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還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初一論語十則
8樓:匿名使用者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型。"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初一的人教版的《論語十則》的課件
有意 522572570 發給你 你自己可以去買參考資料啊.人教版初中論語十則中而和之字的用法 1.子曰 學 而1 時習 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而2 不慍,不亦君子乎?而 1表示順承關係.2.表示轉折,關係,可譯作 卻 之 代詞,代所學的知識。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
論語十則中之的用法和意思,論語十則中之的用法和含義
學習方法 學習樂趣 教我們怎樣做人 個人修養 做人一定要注重品德上的修養 學習方法 強調溫故而知新的必要性,對待知識要靈活運用 學習方法 說明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二者不可偏廢 學習態度 做人要實事求是 學習態度 無論何時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學習態度 既要胸懷寬廣,又要意志堅定 個人修養 以松柏之品...
初一人教版《童趣》和《論語十則》的學習
你可以在教材全解上找啊 你可以去新華書店去買一本老師用的教材看看 要 童趣 和 論語十則 的習題 1.論語 十則 是誰寫的?2.童趣 中描述了 時有物外之趣 的三件事,任選兩件專加以概括。屬3.找出 論語 十則中哪些是學習方法的?4.找出 論語 十則中哪些是道德修養的?5.找出 論語 十則中哪些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