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毋楚潔
農曆的來歷簡介:
農曆,以前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乙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乙個回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
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南韓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農曆量的接近日。因1回歸年為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乙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曆稱為「農曆」,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於太陽曆部分。因此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恰當的。
2樓:學易弘易
農曆是按月亮計算來的。
農曆是怎麼來的
3樓:木戀曉丶
其淵源可溯於夏朝,故又有「夏曆」之稱。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地球的自轉給大家帶來了時間的第乙個自然單位。
這就是「日」。地球繞軸自轉一周為一「日」,它是晝夜。
交替的週期。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帶來了第二個。
計時單位,就是「年」。地球公轉一整週為一「年」,這。
是四季變化的週期。最後,月亮繞地球的運動為大。
家建立了第三個時間單位「月」。
農曆是怎麼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答:① 農曆實質上就是一種陰陽曆,以月亮運動週期為主,同時兼顧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週期。
從天文學意義來講,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黃道)360度,以春分點為0點,分為二十四等分點,兩等分點相隔15度,每個等分點設有專名,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
我國周朝和春秋時代是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來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土圭測影,就是利用直立的桿子在正午時測量日影的長短。秦朝《呂氏春秋》的《十二紀》中所記載的節氣已增加為八個,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
還有一些記載是有關驚蜇、雨水、小暑、白露、霜降等節氣的萌芽:一月「蟄蟲始振」,二月「始雨水」,五月「小暑至」,七月「白露降」,九月「霜始降」。到了漢朝《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與今天的完全一樣。
農曆的曆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回歸年為準的,但乙個回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乙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5樓:網友
顧名思義,農,農民,農村,農業。歷,經歷,【過】而得來。所以就有了農曆,即,節假日期間。
農曆7月15是稱為鬼節,它怎麼來的
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 道經以正月十五是 上元 為天官賜福日 七月十五是 中元 為地官赦罪日 十月十五是 下元 為水官解厄日。據 修行記 記載 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
鹽是怎麼來的食鹽是怎麼來的。
晒鹽!在一望無垠的海灘上,海水被攔截在一方方鹽池裡,太陽把鹽水曬乾了,海水裡溶解的氯化鈉結晶出來。從一噸海水裡可以得到約三十公斤食鹽。這是粗鹽。晒鹽時日曬,風吹有利於加速水分子的運動,從而利於食鹽晶體的析出。日曬時溫度公升高,對於nacl來說它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但由於水分的蒸發 溶劑 的量減...
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是怎麼來的?
大 模型認為,最初的宇宙是超高溫 高密度的 一點。大約180億年前,這 一點 突然 了,僅用10 36秒,伴隨著真空相轉移的過冷卻現象,這 一點 在瞬間幾十個數量級的膨脹,成為一厘公尺規模的宇宙。其後宇宙繼續膨脹,溫度從幾十億攝氏度開始下降,大約在5500萬攝氏度時,由降溫過程的能量,生成中子 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