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橋瀾
和氏璧可能是獨山玉" 江富建教授的闡述觀點如下:(1)和氏璧是玉石而不是玉器。璧有兩種含意,一是指玉,二是指古代呈扁平狀中空外圓的玉器。
卞和所發現的"和氏璧"不是指加工形成的圓形璧,而是指和氏發現的璞玉原石。其緣由是:卞和是卑微之人,不可能將加工了的玉器用其名字命名;由一般玉器常識可知,玉器璧是不可能再改製為玉璽的。
2)和氏璧可能是獨山玉。一是卞和將發現的玉獻給楚王兩次未被"玉人"(識玉之人)認出,說明和氏璧外表有"璞"在作怪。獨山玉主要礦物是斜長石,極易風化成高嶺石而成 "璞";二是前輩所言和氏璧"正而視之色碧,側面視之色白",在獨山玉也有表現。
獨山玉往往有色帶產出,正面看(縱面)若是綠色,側面看(橫面)則可能出現綠色、白色等,且綠、白色是獨山玉中之上品玉質,"正綠、側白"問題則迎刃而解;三是當時疆界森嚴,卞和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楚國尋寶。目前所知,當時楚國的疆域除了獨山玉之外,尚無知名的玉石被開發利用。(3)發現和氏璧的卞和可能是南陽(鎮平)人。
其緣由是:卞和是楚人,所尋寶物和氏璧當在楚國,獨山玉早在七千年前就已被先民們開發利用了,卞和發現獨山玉之和氏璧當在情理之中;卞和一定是識玉高手,說明他是乙個經常與玉打交道的採玉或琢玉之人,而南陽市特別是鎮平縣自古以來就是加工玉器的中心之一,卞和識玉也就理所當然了,現今在南陽獨山附近及鎮平城郊有卞莊、和營村落,卞和可能與這裡的村民們有血緣關係。所以說,和氏璧可能是獨山玉。
歷史有和氏璧記載嗎
2樓:古方紅糖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韓非子》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陽南漳縣歷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
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衡圓絕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
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
咐姿「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
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腔消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公尺,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
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乙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歷史上真的有和氏璧嗎
3樓:淚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
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
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講述了邯鄲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的回到古都邯鄲的故事。
出處: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採玉於現江西三清山《古稱懷玉山》。初不為人知,後由楚文王賞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方成為傳世之寶。
春秋戰國之際,幾國征戰,幾經流落,最後歸秦,傳說由秦始皇製成玉璽。秦滅後,此玉璽歸於漢劉邦。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轉手,直至傳到唐朝,而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不知所蹤……後世所稱之傳國玉璽被傳即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
和氏璧是乙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4樓:一將功成
你好:和氏璧是有的。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
與隨侯珠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內)裡得到一塊璞玉。
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5樓:網友
沒有,因為在戰國時期,和氏璧被摧毀了。
6樓:網友
有文獻史料記載,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但現在已經失傳。
7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
和氏璧的存在是肯定的。
8樓:天亮前離開
存在。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與隨侯珠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
9樓:聆聽凌波微步
嗯,有的,聽說後來做了秦始皇的玉璽。
和氏璧是誰發現的?在那裡發現的?
10樓:滄海半杯
和氏璧是中國古代一塊著名的璞玉石,相傳為楚國人卞和所發現。璧為古代禮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禮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自古已有天圓地方之說,禮天之器乃採用中孔圓形之璧,天色蒼,禮天之玉便採用蒼色之璧。
又湖北一級綠松石即為天藍色,綠松石產地鄖縣、竹山縣也完全符合史料地點,另一種近年才發現的南漳縣拉長石也符合其特點,但其變色特點並未在史料上呈現,也不若綠松石在各文明國家及仰韶文化起的古老地位。
基本簡介。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西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寶」。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亡後,御璽被隋朝蕭皇后帶到突厥,直到唐貞觀四年(西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璧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11樓:樹音悅
和氏璧是卞和先發現的。
古代官方史書上有沒有關於鬼怪神靈的記載
正是裡邊,漢書史記有專門的章節,記錄這些東西,古人們一直相信天人感應之類的東西。大致意思是皇帝做的好久風調雨順,做的爛就颳風下雨 海嘯出掃把星日食月食。有,最典型的,那些帝王出生時的那些異象,如劉幫生前其母夢與蛇交等等.求有關於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等神話傳說的書,最好是古代典籍,不要聊齋。5 搜神記,山...
秦始皇的皇后是誰,為何史書上沒有記載
秦始皇不僅是一位千古帝王,他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皇帝。但是他的皇后卻沒有記載下來,關於這個是存在很多說法的。當時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對西周傳承下來的一夫一妻多企業制度也進行了完善,所以秦始皇是有皇后的,只是說他把對皇后的影響大大降低了,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誰,這也成為了秦史之謎。也有人...
朱元璋為什麼殺沈萬三謝謝了,歷史書上有沒有寫沈萬三被朱元璋殺了?
莫扎特 沒有要殺沈萬三,只是發配邊陲。朱元璋準備在南京建都,並決定擴建應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氣派。但由於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錢修城牆。豪富沈萬三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還有廓房 街道 橋樑 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不僅延請一流的營造匠師,還整天在工地上督促進度,檢查質量。儘管一些 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