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運的
近日,又聽到了乙個令人傷心的訊息啊,本來這運動是好事,跑馬拉松更是一件毅力與勇氣的較量,但也時常爆出一些人們生病或者發生猝死的事情。6年裡4名跑者不幸身亡,有著「亞洲最難」之稱的渣打香港馬拉松(港馬)著實成了「魔鬼賽道」。1月25日,據中國香港**確認,一名參加2018年港馬10公里賽事的李先生在跑道上突然昏迷倒地,心跳驟停,在送往東區醫院**後情況危急,經過三日搶救,最終不治身亡。
高溫、低溫及高溼度等,都易誘發運動性猝死。另外,喝水過多導致血鈉過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業內人常用「逆效果」來形容馬拉松中猝死的個案,即通常對人有益的事情,如果過量,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2010年蒙特婁的加拿大心血管峰會上公佈過一項研究資料表明,雖然經常鍛鍊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風險,然而如果是馬拉松,心血管病發的危險會提高7倍。研究者發現,在馬拉松途中心臟過半數部位都會因為血液流動下降和炎症介質增加而停止活動,這種暫時性的心臟受損現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認為呢,運動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保重自己的身體。
為什麼跑馬拉松有的人會猝死?
2樓:vip不幹活
跑半馬容易猝死是因為不會訓練。想靠馬拉松來保證健康,首先要敬畏比賽,相比較來說人們對與全馬的理解和認識還比較具有畏懼感,42點195公里的距離讓跑者在腦海中自然產生了恐懼,但是半馬就不同了。
跑半馬的特點半馬成為大眾最容易奪命的比賽專案,正是因為輕視,因為它有距離但沒有全馬那麼長,有速度有沒有10公里那麼快,很多人也陷入了乙個誤區,那就是凡是猝死猝倒的選手都是跑得太快的選手,而事實上生死不指猜雀是快慢決定的,而是態度不正和自我定位不準導致的。
既然半馬比全馬距離要短一半,那就說明半馬要求的速度耐力會更高,他對心肺要求非常大,普通跑友想要參加一場半程馬拉松,首先要經常跑10公里的唯早兆並距離,在此基礎上能夠輕鬆掌控10公里的距離,才能保證一場半馬比賽是絕對安全的。
馬拉松又現猝死,怎麼跑馬拉松才不容易猝死
3樓:網友
都是年輕人,太拼命造成的。
感冒了不要跑,心臟不好不要跑,跑前睡好吃好。 最主要是要有足夠的跑量。 乙個月100到300公里的跑量,這樣跑馬拉松很輕鬆。
另外速度要慢些。馬拉松就是乙個慢跑, 慢跑還能跑死人,只能說跑步的人太呈強。 速度太快。
另外,跑步時,可以自己感覺到。 正常情況下,30公里都是輕鬆而過,跟玩一樣就過了。 沒有壓力。
這才是正常的速度。 如果20公里或者是10公里,你就心慌了,累了。及早放棄吧。
馬拉松最難的是最後5-7公里,有些是最後2公里。 至於半馬,還有10公里,也有猝死。這真是,怎麼好說呢。
如果訓練跟上,半馬拚了命跑,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完全沒有體力問題。
訓練要花1年時間,至少要半年時間。不要匆忙練3個月就去跑馬拉松。不要對自己太狠。 馬拉松是很輕鬆的事情,人人可以安全完賽。 只是需要準備時間長些。
好象還有人夜跑猝死的,甚至走路都猝死的。 往往都是意外啊。 自己對自己好些。 注意心臟的保養。 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查一下。通常心臟是很強大的。
馬拉松猝死事件頻發,你怎麼看?
4樓:細說戲說
小跑怡情,大跑傷身,強跑灰飛煙滅。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跑步本來是一種最普通的鍛鍊方式,經常跑步可以增加心肺能力,強身健體。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跑步的鍛鍊本質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成了一些人攀比和炫耀的一種方式。
其實這種攀比和炫耀也沒有什麼不好,適當的跑步更是好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節制,最後只會害了自己。就像馬拉松這種超負荷運動,根本不該是一般人去挑戰的。
但是看看現在國內那些參加馬拉松或者半馬的竟然大部分都是業餘選手。部分人只是重在參與,量力而行,但是總有那麼一小撮人,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跑馬拉松正在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屬於小資的時尚,更是恬列小資四癌之一(小資四癌:登山、出境遊、馬拉松、仁波切)。看著那些名人大腕,甚至是身邊的朋友在微博朋友圈上曬參加某某馬拉松的**,你羨慕不,你想參加不。
不去?一起聚會的時候,在別人吹牛打屁的時候,你連一句話都插不上。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在乎啊,他吹他的,我過我的。也對,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總有人在乎啊,以中國13億的總人口,哪怕在乎的人佔得比例再小,那絕對數量也是大的驚人。
而其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平時鍛鍊不多,可等到跑馬的時候卻自不量力,不知道適可為止。總想著自己跑完了之後,在微博和朋友圈發那一篇《我是如何跑完人生第乙個半馬(or全馬)的》,結果倒好,只能去寫給上帝看了。
跑馬拉松,是為了什麼?很多跑馬拉松的人甚至都沒有好好想過這個問題。為了挑戰自己?
別逗了,我們每一天都是在挑戰自己,根本不需要你去跑那麼四十多公里。為了炫耀?對不起別人未必真的在乎。
為了熱愛?這才是應有之意。
讓馬拉松迴歸運動,讓運動迴歸快樂,讓快樂迴歸純粹,這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