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臺灣被稱作什麼?
1樓:文學嘗試
一、三國時期,臺灣被稱作夷州。
二、孫吳同夷州(今臺灣)的往來。
根據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中記載,孫權聽說夷州(今臺灣)有數萬家,擄來可以補充民力,擴大兵員。於是,在黃龍二年(230年)春 ,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餘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
根據三國東吳臨海郡太守沈瑩《臨海水土誌》記載,當時孫權的這支部隊在臺灣駐紮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
這是臺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政權統治及駐軍記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宗主權屬於中國。
2樓:板狂
各個朝代叫法都不一樣啦。
三國時候叫:「夷洲」
隋唐到宋時:「流求」
清朝時候當然是叫「臺灣島」了。
吳國和臺灣(夷洲)簡單關係如下:
229年(黃龍元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州),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和夷洲(今臺灣)的聯絡;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
229—252年在位期間,因賦稅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
臺灣西漢時屬會稽郡,稱夷洲。230年(黃龍二年),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萬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據考證,這個船隊從章安(今浙江臨海東南)啟程,從台州灣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後橫渡臺灣海峽,在今臺南市和嘉義一帶登陸。
登陸後,衛溫、諸葛直將臺灣土著居民數千人遷往大陸。這是大陸和臺灣交通的最早記載。此後,臺灣和大陸的聯絡日益密切。
3樓:網友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4樓:草晞澤輝
夷洲。島上除了些處在氏族社會的高山族,沒啥人,跟談不上國家。孫權派衛溫帶了幾千人到了臺灣,帶了些土著,就回來了。從此,臺灣進入中國版圖。
5樓:網友
夷洲你沒玩過三國志麼!!!
6樓:柏木文也
史書記載,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曾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軍隊到過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
三國時代的歷史,人物和背景
7樓: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力救幼主劉禪,取曹軍大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後與劉備赴東吳娶親,有勇有謀,實為大將。可與關羽媲美,而且不同於關羽的是,為人和善且不高傲,五虎將中最後死的。
實在很多,你去看三國志吧……
8樓:網友
劉備,曹操,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周喻,黃忠,司馬懿,鳳初,呂子明,孟獲,許褚,李典,大喬,小喬,陸遜,孫策,孫堅,公孫策,公孫瓚,張角。
請問 三國時期 南蠻是靠近哪個州的? 在地圖的北?西?南 面?
9樓:網友
南蠻在現在的四川西南,雲貴以及廣西一帶,具體在地圖那裡就不用說了吧。
qq三國裡刑州偏將精元怎麼來的·我打的刑州兵出來的是刑州步兵精元·這個是刑州偏將嗎?拜託各位了 3q
10樓:洞乳
這個當然不是啦 片將 是boss啊 你那荊州兵 是小怪 打boss可以爆 片將的 開五虎蛋也可以。
三國崔州平的生平事蹟,三國崔州平介紹
崔州平 字 州平 終屬 在野 籍貫 冀州 博陵安平 今河北安平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不仕 生卒 家族資料 父親 崔烈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崔均 相關人物 諸葛亮 徐庶 石韜 孟建 龐統 曾效力過的勢力 在野 漢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徐庶 石韜 孟建皆與亮友善...
三國時代還用竹簡嗎
三國時代還在用竹簡,因為當時紙還沒有普及到,所以大部分都是用竹簡代替。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 也有木片,稱木簡 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 約67.5cm 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 約56cm 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 約23c...
三國裡有沒有廣西和廣東的地方,在哪裡
桂林啊,零陵啊。金旋就是那裡的吧,黃忠好像也是 在三國時期廣東省叫什麼地方名 江東啊,廣東那一帶當時是吳國統治的地方, 貌似是南蠻,錯了不怪我,對了請採納 廣東在三國時期屬於哪個國家? 惜說娛樂 屬於東吳。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 蜀 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 漢獻帝建安十五年 吳國的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