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比博士更難的是博導,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

2025-02-06 19:45:15 字數 3376 閱讀 1437

1樓:是小欣娛樂

首先,博士生導師。

是用來培養博士生的,他們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然後幫助他們進行答辯。那麼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會說博士生導師比博士越來越難了,主要是因為在培養博士生的時候,我們博士生導師他們常常是一種被動的形態,他們也是在夾縫裡面求生存。雖然那看起來說博士生導師聽起來是非常的光鮮亮麗的,但是他們也有很多的壓力,比如說在乙個評價的體系內,如果要是乙個科研成績比較突出的老師和乙個潛心教學的老師進行對比,那麼科研成績突出的老師肯定,肯定是有一些明顯的優勢,而很多的老師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也為了帶好自己的學生,就會變得非常的忙碌,而且博士生導師這些教授們,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有一些博士生導師可能就會選擇對博士生們的教學就不是那麼的認真仔細了。

其次,我國博士招生的數量的話是比較的,只有一些極少數的優秀教授才可以擔任博士生導師,並且也是可以領取到一定數量的補貼的,而現在的話,我們國家大學的,博士點。

碩士點都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在課題經費這些方面的話,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的,現在有很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們,他們都申請不下來經費,甚至有一些學校的話呢,還會讓博士生導師們自己掏一些科研經費,用來外出開會或者是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只有經費保障之下博士生們才能夠做出一些成果,所以說為了申請到一些科研專案讓學生能夠順利畢業,所以不有很多的博士生導師們都會選擇帶領著學生們不斷地去做實驗,然後去發表**,獲取經費。<>

還有就是有一些博士生導師們,他們選擇的學生都不會認真的學習,他們只是把讀博當成自己的一種人生經歷,或者是他們讀博主要就是為了找乙份更好的工作,他們並不認真地進行學習,這些學生們在寫**方面的話,就會特別的不仔細,甚至於很多的句式結構,還有標點符號方面的問題,然後博士生導師們就會感覺非常的麻煩,所以博士生導師們也是有苦難言呀。<>

雖然考上博士之後每天要做研究,畢業還要進行答辯,每天還要面對很多方面的問題,但是博士生導師們也是非常的忙的,他們要乙個人帶很多學生,幫助很多學生解決問題,他們還要做科學研究,會導致精力不夠使用,而且一般我們的博士生導師的話,年齡都不是特別年輕,所以他們一邊在做科研,還要幫學生解決問題,老師指導學生們在精力時間這些方面都是不夠用的,所以說現在很多人都開始說不博導比博士更難。

2樓:一肖傾橙

因為博導要為博士制定培養計劃,要保證自己培養出來的博士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時,博導還有自己的科研與科研轉化任務要完成。

3樓:幸福小豬豬

因為博導要培養優秀博士,自身必須不斷學習,而且要不斷提公升自己的科研以及文化水平。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博士

4樓:人間觀察

在走到人生的分叉口時,我們越來越容易選擇走一條穩定或者輕鬆的路,這是情有可原的,也是讓人悲哀的。

我弟弟的研究生是在德國讀的,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記得有一次他回國,我們聊天的時候,他談到乙個事兒,他說他們大學裡很多人,本科讀完以後讀研究生,研究生讀完了讀博士,然後一連讀兩三個博士,到了三四十歲還在大學裡讀書。

我當時聽到覺得很吃驚,我說,德國人原來那麼愛學問。結果我弟弟說,其實不是的,主要還是因為畢業以後到社會上找工作很不容易。

在德國,你讀博士,學校或者**會給你發乙份津貼,這份津貼和你到職場上去求職前兩年的工資幾乎是乙個水平,所以很多人寧願留在學校裡讀書,讀完乙個博士再讀第二個、第三個。等他讀到第三個博士的時候,估計已經沒有什麼心力到社會上去求職了。

沒想到20多年前在德國發生的景象,在今天的中國似乎也即將上演了。

不久前,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初試剛剛結束,今年報考碩士研究生的人數是457萬,相比去年的377萬增加了大約80萬人,增幅達到21%,增量和增幅都是歷史的新高。和5年前相比,全國的考研報名人數增加了大約倍。

那麼這種「考研熱」的背後是什麼原因?

高校擴招導致本科畢業生數量大增,就業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通過考研來暫緩就業。

從1999年國家首次提出高校擴招計劃到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從85萬左右增加到909萬,也就是說20年左右大學生增加了近10倍。

相應地,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9年的10%提公升到了現在的55%,這意味著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一種精英教育進入到了普及化的階段。

本科畢業生數量激增,找到合意的工作就變成了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所以很多大學裡流行一句話,叫做「畢業即失業」。在這種尷尬而又無奈的處境面前,考研成為了乙個比較體面,又被寄託了某種美好願望的出路。

然而博士為何如此的痛苦呢?讀博士的意義何在

5樓:網友

當乙個人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便會產生痛苦的情緒,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你需要不停的問自己,你真的喜歡搞學術嗎?

為什麼有很多人考慮讀博的問題時,決定:要麼讀乙個一流大學的博士,要麼就不讀博?我個人認為:

6樓:

其實也不止是面子和名氣的考慮。名校除了名氣大之外,相關專案接的機會大很多,更多海外教授會來做講座,研究經費和老師都比較好。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課題了,如果能接到更好的專案做實踐,有更多的經費做研究,出的成果大很多很多。

跟到好的老闆,以後的工作前途和推薦實力也大很多,出國交流的機會多很多。還有好的導師比較會領導學生做科研寫**,衡量乙個博士畢業生,大部分都是用發過多少**來定論的,如果在好學校,導師比較會指導**,比較多的機會能發到世界性的**,那麼對評價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名校博士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後找教職時候的幫助。一般國內一流大學只招有出過國的博士生博後,一流大學博士博後的就去二流的教書,如此類推,一般如果不是你特別的幸運,比較差的學校出來的博士生也只能去更差一級的學校去教書,這樣的話不是一流大學的博士就很難找教職的工作。畢竟願意讀博的人一般還是想要有做老師這條路的,這麼考慮的話自然是好學校才好找工作。

其實讀博出來路是窄了而不是寬了,很多人有誤解讀博之後會有比碩士生和本科生更多的機會,其實不然。因為讀博之後你的專業就窄了,如果你不是要考公務員,或者完全轉行的話,很難找本科學歷就勝任的工作。公司會按照職位需要多少學歷來招人,你學歷太高了一來比較貴,二來未必願意永遠屈就在公司,所以他們不一定會願意請博士生。

因為這樣其實博士生最終找工作還是和同學歷的人作競爭,學校好不好就佔乙個很重要的地位了。

像你說的,的確考公務員博士生是佔優,而且什麼學校比較不重要,但是這僅限於公務員。這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志願,也不是所有人能考得上的,因此很多人考慮讀博的時候就沒有把這個考慮進去。

7樓:家住沂蒙山

讀一流的博士,工作比較好找。讀個二三流的,真不太好找。

為什麼有的人自己不是博士,卻當了博士生導師?

8樓:落菡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是天才,就是陰謀。

9樓:網友

有學歷並不代表他有實力 有實力並不代表他有學歷 成功人士並不代表他有本事 這社會看的是背景。

為何奧比島能夠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它有哪些過人之處?

引言 奧比島之水所以能夠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是因為原來的奧比島是一款真正的社交類遊戲,它能夠在這裡解釋了很多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而且在奧比島這款遊戲中,是人人平等的,這款遊戲的過程之後在於它的安排以及情節的設定上,它能夠讓很多註冊的小夥伴們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玩伴,以及讓他們都能夠在這裡體會到真正...

自大的人比自卑的人厲害,為什麼很多人說「極度自卑的人才極度自大」?

自大只是存在於表象的傲慢 無理,傷人於無形 並不見得有多厲害 而自卑是內心潛在的暴力與不安的因素,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一旦真正怒了 殺人不在話下 但是 從生活 從社會的認可來看 自大的人之所以自大是因為他們有自大的資本 所以得以暫時高人一尺 可自卑的人缺少自信 缺少力量,若不給他乙個機會 恐怕會一輩...

有個人嫌我傻,就跟很多人說我壞話弄的很多人都討厭我,怎麼辦

那個人是女生還是男生 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是異性的話。可能他不想別人靠近你吧。別理他們,越理他們就越長臉,做好自己就行 那你到底傻不傻?如果那些人因為別人的壞話而討厭你,你他們絕對也是傻瓜,沒必要正視他們的看法。看情況,因為可以解決的方法太多。你要記住,沒有人願意去踩乙隻病狗,所以你一定有過人之處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