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禹啟天涯
應該是1992年市場經濟。
正式確立後,多種經濟成分正式開始共同發展。
20世紀70年代末期即1978-1979年鄉鎮企業出現,但此時仍是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經濟占強勢主導地位,而從 1982黨的十二大。
已經開始肯定「勞動者的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補充」。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非公經濟終於被正了名分。但共同發展的局面依然遲滯。
1984年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來看,這時候的商品經濟有所發展,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尚未形成。
1987年黨的十三大。
把私營經濟、中外合資合作經濟、外商獨資經濟同個體經濟一起作為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說明我國此時已經存在多種非公經濟,且發展不再受到不必要的限制。
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確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完全開啟。
所以,要看你要的是那種共同發展了。
2樓:馬纓杜鵑
你好。從1978年底改革開放後開始。
10, 試述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是完全符合生產關係。
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這一規律的要求的,它對於促進社會生產力。
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馬克思主義。
的理論與社會主義的實踐表明,評價社會主義條件下所有制結構是否具有優勢性,必須看這種所有制結構是否適應生產餘逗力的現實水平,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只有適合生產力發雹茄展要豎肆賣求,並能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國家。
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所有制結構才是具有優越性的所有制結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是最符合上述的標準的,它完全適應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的現實狀況,從而有力地促進著我國社會生產力健康迅速地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斷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
中國最先進的經濟成分是
中國無產階級。中國無產階級具備了一般無產階級的基本優點,即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絡,富於組織性紀律性,沒有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等。除此之外,還有它自身的許多優點 中國無產階級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革命的堅決徹底性。中國的產業工人大多來自破產的農民,他們比較瞭解農民的痛苦和要求。與農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