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凱博古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赤壁之戰後,曹操一統天下步伐終止,天下三分鼎立,曹操和劉備,以及孫權乃當世雄主,開創三國時代,不過,曹操和劉備,並沒有孫權壽命長,分別在西元220年、西元223年,相繼離世。然而孫權卻活70歲,為什麼孫權在曹操和劉備都不在的情況下,不能一統天下?
孫權作為一代雄主,連曹操都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加上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可以說實力強勁,為什麼就不能在執政的數十年裡一統三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孫權綜合實力不強,缺乏進取心。
東吳政權的人才以及綜合實力相對曹魏而已,比較薄弱,大部分的賢才都是孫堅和孫權的舊部,江北流亡人士。但是在孫權稱帝之際的時候,孫權麾下的鷹派大將周瑜、呂蒙、程普、甘寧等都已經去世,加上江東士族和山越的牽制,導致東吳的進取心不足,勉強自保。加上,三國時代,華夏的政治中心仍舊是以洛陽京畿為主,而長江流域的發展不夠普及,在持久的對抗之中,東吳的勢力越來越薄弱,最終失去爭奪天下的實力。
第二:東吳軍制缺陷,孫權指揮能力不足。
孫權雖然是雄主,卻不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從小在父兄的庇護之下,戰鬥經驗缺乏,所以不善臨陣,這就直接影響了孫權爭奪天下的程序,曹操和劉備,那次不是親臨戰場指揮,才凝聚強大的軍事力量。加上東吳的軍制缺陷,比較雜亂,以水軍為主,如《歷代兵制》所說:「吳多舟師」。
東吳軍制中,還有領兵世襲制這樣做法,也就意味著,東吳的軍隊完全是將領的私兵,被家族所控制居多。孫權多次領兵,北伐曹魏,但是事實上,卻因為軍隊雜亂,不便於統一指揮,導致戰敗者居多,從而失去了一統的機會。
第三:外交反覆,魏蜀兩國穩定防禦鞏固。
東吳和蜀漢本是偏弱的國度,只有聯盟一起,才能一起對抗曹魏,然而孫權跟蜀漢的結盟,反覆不定,留下間隙,導致雙方合作不夠徹底。於此同時,曹魏和蜀漢內部政權穩定,在大力發展本國的經濟和招募人才,並無大的禍亂,加上對東吳的防範不曾鬆懈,導致東吳無計可施。在東吳北伐曹魏過程,最慘的一次,是張遼威震逍遙津,徹底了打破了孫權的膽氣,這一戰,差點活捉了孫權。
2樓:帳號已登出
孫權有的,沒有的是實力,所以那時候孫權才不敢那麼做,以後別說沒有,心裡都有,就是實力不夠,不敢幹。
3樓:買買汪汪
魏國曹丕繼位後,銳意進取,國家的實力總體沒有衰弱,而孫權的經濟、軍事實力都不如魏國,人口也不如魏國。
4樓:新鮮妃子笑
因為孫權晚年早已失去了雄心,他變得昏庸,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所以曹操和劉備死後他也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
劉備一無所有投靠曹操,為啥被曹操視為英雄?
因為劉備宅心仁厚,而且個人人格魅力很高,因此被曹操奉為英雄。因為劉備是漢家皇帝的後代。並且劉備也召集了關羽和張飛兩位英雄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很多人都非常欣賞劉備,曹操也是一樣。劉備有沒有做過曹操的手下 有過,劉備一生中多次投奔人,當時他投奔曹操時,曹操麾下的謀士郭嘉曾勸曹操要小心劉備,而 青梅煮酒論...
曹操和劉備誰更適合當領導, 辯論賽 劉備和曹操誰更適合當領導者?我方是劉備,我是三辯。。。急用。。。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曹操和劉備根本就是兩種能力的人,如果有能力,那麼就是曹操的角色了,如果沒有能力,只能做劉備的角色,怎麼還能辯出個好壞?曹操個人能力突出,在三國期間,他肯定是最優秀的領導人,手下謀士如雲,大將無數。你就是玩三國的遊戲也知道,如果要排程曹操的人馬,那隨便開設4 5個戰場,人才隨便選擇。...
劉備與孫夫人有孩子嗎,劉備和孫尚香的孩子
妻昭烈皇后,甘氏,沛人,劉禪生母,曾於長阪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諡皇思夫人,後再追諡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糜夫人,糜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糜竺將她嫁給劉備。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錄。穆皇后,吳氏,吳懿之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后。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