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痛別11位院士,成為院士的基本條件是啥?

2025-02-11 17:30:06 字數 5546 閱讀 1271

1樓:小

成為院士的基本條件:

參評院士,有嚴格的程式要求和實質要求,體現出對候選人的公正和公平。具體地說,參評工程院士的三個參評條件。<>

首先,更加充分詳盡的資訊公開。這和國外公職人員需要公開申報財產是一樣的道理,公職人員參評院士,同樣應該更加充分地向公眾公示其相關資訊,包括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具體作為、成績,有無利用職權為個人獲得科研成果、爭取參評提供方便的行為等,以接受公眾更加嚴格的檢驗,防止以權謀私。<>

其次,必要的名額限制。這和人大代表中應該合理限制**代表比例、均衡分佈代表名額是一樣的道理,央企老總、****和大學校長等公職人員參評院士,應該有乙個限定的比例,防止工程院院士成為老總和**的「俱樂部」。<

再次,專業科技人員優先評選的原則。在具體參評過程中,同等條件下,應該優先其他不具備公職身份、專職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參評人員獲評,央企老總、****和大學校長等公職人員應該「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才更顯公允。這也更有利於減少工程院院士中的「官學兩棲」現象,使之成為更加專業、純粹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中國工程院要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因此,院士中若老總、**太多,就很容易導致壟斷利益、部門利益影響正常的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問題。所以,對老總**們參評院士增加上述三個條件,不僅是公平公正起見,也是維護正常的科研學術秩序、保障國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2樓:某某某某某某

想要成為院士,首先在自身方面要是中國國籍,且熱愛祖國,人為正派。另外也要是我國認可的專家職稱。最重要的是要在某一科學領域有重大的創造性的突出研究成果和成就。

3樓:雙魚愛仕達

最基本的條件當然是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一定要有高的學歷,是乙個專業的佼佼者。

4樓:魚與魚塘

能力要強,在一定領域有成就,能夠領導別人。

2021年第三輪院士候選人名單是什麼?

5樓:知識高能小能手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兩院院士的入選人數上分別是18人、16人。居名單人數總和的前兩位。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兩院院士候選人均有11人入選,並列第三。上海交通大學入選工程院6人,科學院5人;浙江大學入選工程院5人,科學院6人。

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進入兩院院士增選第二輪候選人的人數均達到6人。

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此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91位專家學者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不超過88名。

根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顯示,共有235位專家入選。

從公佈的名單來看,在中國科學院191位初步候選人當中,來自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共122人,佔比。中國工程院235位入選候選人中,高校科技工作者共129人,佔比。

2021年我國已有21位院士去世,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6樓:pan小

一、沈忠厚,沈忠厚是2021年2月5日逝世,享年95歲,他就是在我國工程院工作的院士,也是石油鑽井方面的技術專家,同時也是中國石油大學的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高壓水射流理論方面的技術研究工作,而且在這些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結合研製高效鑽頭對於機械以及水利聯合方面的理論有重要突破,同時他所發明的新型鑽頭也獲得了美國發明專利。

二、周毓麟,周毓麟是在2021年的3月2日去世,他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以及應用數學家,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做過研究員。他曾長期從事核**理論研究的研究工作,而且也獲得了技術進步獎。他在核**的理論研究方面,主持數值模擬以及流體力學的研究工作。

對於計算數學非線性微分方程的理論有著長期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7樓:笑離的

我知道他們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錢學森的接棒人鄭哲敏,中國微波遙感專家姜景山,天文學家王綬琯等等。

8樓:花花就是我

其中包括袁隆平院士,而且包括在醫學上面有非常高成就的院士。

2023年院士評選時間

9樓:楚憐煙

2023年院士評選時間暫未公佈。

大皖新聞訊 兩年進行一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將在今年有序。2月17日,中科院官網釋出了《一圖讀懂:中國科學院2023年度工作會議報告》,提出穩妥有序完成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

院士的一舉一動也在公眾的關注中,記者瞭解到,去年就有中科院院士因為行為失範,被停止部分院士權利。

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知搭》的規定,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提到,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名額及其分配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確定。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學部主席團可根據學科佈局和學科發展需要適當增加。

2月17日,中科院官網釋出了《一圖讀懂:中國科學院2023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絕悔》,該圖列出的中科院2023年重點工作中,包括「全面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項任務」、「穩妥有序完成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等。

院士評選標準: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國,院士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高階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院士。院士增選採取院士直接推薦和部門按照組織系統推薦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評選需搭巨集拿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2021年一共有11位院士去世,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10樓:令浪先生

在我國大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誕生了非常多的院士,他們嘔心瀝血地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但奈何歲月不饒人,沒有人可以躲得過生老病死。2021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疫情才開始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才開始恢復。我們國家有很多院士也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王綬琯,1月28日逝世,享年98歲。他是我國射電天文學的開創者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在20世紀90年代與蘇定強等人共同提出「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方案。

沈忠厚,出生於四川省大竹縣,2月5日逝世,享年92歲。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鑽井和水射流技術專家,也是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水射流研究中心主任。

程鎔時,出生於江蘇宜興,2月7日逝世,享年93歲。他是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也是我國高分子物理學科的開拓者。

周毓麟,出生於上海,3月2日逝世,享年98歲。他主要從事核**理論研究中的數值模擬和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國核**設計中數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

周又元,出生於上海,3月12日逝世,享年82歲。他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同時涉及宇宙學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等的研究。他是我國最早開始這類研究的學者之一。<>

彭士祿,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3月22日逝世,享年95歲,他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沈善炯,出生於江蘇吳江,3月26日逝世,享年103歲。他是微生物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

謝毓元,出生於北京,3月27日逝世,享年96歲。他是藥物化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李京文,出生於廣西陸川縣,3月31日逝世,享年88歲。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

閔桂榮,4月28日逝世,享年87歲。他主要從事空間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工作。

劉興土,5月6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國的溼地學家,也是溼地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11樓:網友

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11位兩院院士。 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天體物理學家周又元、數學家周毓麟、溼地生態學專家劉興土、著名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李京文、藥物化學家謝毓元、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遺傳學家沈善炯、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程鎔時、石油鑽井和水射流技術專家沈忠厚、天文學家王綬琯。

12樓:春季的風啊

知道,丁敏,王業寧,湯定元,卓仁禧 ,孔祥富,盧永根 ,查全性 ,這些人在他們的專業上都是非常棒的,為國家奉獻了他們的一生,真的非常值得人們敬佩。

13樓:小豆子子梓

我知道他們分別是沈忠厚,彭士祿,程鎔時,王綬琯,沈善炯,周毓麟,李京文,周又元,閔桂榮, 劉興土,謝毓元。

14樓:網友

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天體物理學家周又元、數學家周毓麟,還有劉興土、李京文、謝毓元、沈善炯、程鎔時、沈忠厚、王綬琯這十乙個人。

15樓:小丑哈哈

蔣洪德,蔣亦元,池志強,李方華,沙慶林,孫盧勇,段正澄,寧津生,李道增,閔桂榮,劉興土,這些院士都是很成功的人,也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

16樓:愛吃西瓜的熊

王綬琯,沈忠厚,程鎔時,周毓麟,周又元,彭士祿,沈善炯,謝毓元,李京文,閔桂榮,劉興土。

17樓:安安逸逸

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放手賢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著名生態學家孫盧勇。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著名藥學家周同會註明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

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李道增。

2021年我國已痛失10位院士,這10位院士都有哪些傲人成就?

18樓:娛樂王可樂

閔容桂院士長期從事空間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太空飛行器熱控方面,負責完成國內各種人造衛星的熱控任務,中國天文學領軍人物王守官;沈忠厚,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學家、物理化學家程榮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數學家、研究員周俞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有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總設計師、核電專家彭士祿;沈善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創新卓越中心研究員;謝玉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經濟學家、管理學家李靜雯。

19樓:在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上

他們分別是李京文(中國技術經濟和工程管理理論的開拓者之一,為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和京滬高速鐵路提供技術經濟論證參考)、謝毓元(發明用於**小兒鉛中毒的藥物和血吸蟲病藥物)、沈善炯(推動和發展中國分子遺傳學)、彭士祿(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周又元(深入研究活動星系核內部結構和輻射機制,從而得到大藍包形狀引數方程和溫度分佈)、周毓麟(中國核**設計數學研究的早期主要開拓者和組織者之。

一、程鎔時(中國高分子物理學開拓者之一)、沈忠厚(多種射流鑽井與增產技術及核心裝置的發明者)、王綬琯(中國射電天文學開創者之一)和閔桂榮(中國人造衛星開拓者)。

2025年如何提高自己,2025年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您好。可以給自己制定乙個小目標 並為之努力,比如是學習方面的,比如是生活方面的,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方面的突破。年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首先,對自己好一點,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身體永遠是第一位的。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談得上做最好的自己。第二,給自己定乙個大致的規...

2021牛拜年詞短句,2025年牛年拜年簡訊 2021牛年簡訊拜年祝福語

祝你牛年發洋財,幸福快樂人健康。 牛年吉祥長又長,你的好運不可擋,成功好似一掛鞭,噼啪噼啪響不斷。只要抓住勤勞繩,甜美果實爬滿藤。祝你牛年幸福鋪一路,快樂每一天。 祝你除夕之夜喜事多,一年更比一年旺。 新年到,財神到,祝你福星當頭照。 牛年拜大年,簡訊最省錢。拜一拜心相連,恭喜發財保平安。拜一拜情相...

2025年對聯怎麼寫,2025年的對聯有哪些

上聯 鼠 九寒天已過去 下聯 牛 轉乾坤正當時。上聯 鼠 九寒天,嚴冬終將過去 下聯 牛 轉乾坤,暖春路轉逢回。年的對聯有哪些 .上聯 福旺財旺運氣旺 下聯 家興人興事業興 橫批 喜氣盈門。.上聯 歡聲笑語賀新春 下聯 歡聚一堂迎新年 橫批 閤家歡樂。.上聯 財源滾滾隨春到 下聯 喜氣洋洋伴福來 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