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馬謖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

2025-02-12 13:35:04 字數 1223 閱讀 5997

1樓:發尊韓

諸葛亮之所以重用馬謖,是有多種原因的,除了馬謖在早期表現出來的才能,也跟馬謖和諸葛亮是老鄉併兼是襄陽當地名士有關係。

我是長史如歌,我用心聆聽歲月裡流淌的旋律,以文章再現歷史中跳動的音符。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選右上角關注,我將繼續奉上自己對歷史的見解。

一、馬謖是襄陽人,跟諸葛亮算是老鄉雖然諸葛亮籍貫是徐州琅琊陽都,但打小就跟著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荊州,在襄陽一帶茁壯成長,成為襄陽城西隆中風景區一名志向遠大,小有名氣的種地村夫。可以說,襄陽就是諸葛村夫的第二故鄉。而馬謖則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宜城人,兩人算是老鄉了。

正所謂「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諸葛亮見到馬謖,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雖然不至於,但以中國人濃重的鄉土情結,老鄉之間的天然親近感還是有的。這正是諸葛亮對馬謖親近賞識的故鄉情結。

二、馬謖兄弟都是襄陽名士,諸葛亮也是名士,兩人談得來諸葛亮在隆中埋頭建設封建主義新農村的時候,並不是默默無聞之輩,其才華名聲經過自己「自比管樂」、「好為梁夫吟」等行為上的包裝,以及經紀人司馬徽的大力宣傳,已經成為當地名士之一。而馬謖及其四位哥哥也是襄陽當地名士,有「馬氏五常」之稱,其中馬謖的哥哥馬良又有「馬家五常,白眉最良」的美譽,是兄弟五人中才華最高的,馬良投靠劉備後,馬謖也跟著投入到劉備陣營。名士諸葛亮見到名士馬謖,大家都是文化人,也是聰明人,有共同的領導,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有共同的語言,當然惺惺相惜。

這是諸葛亮對馬謖親近賞識的名士情節。

三、馬謖確實有兩把刷子馬謖雖然街亭一戰失敗了,但這屬於剛出新手村打怪失敗交學費的情況,雖然這個學費是拿命來交的,但不代表馬謖就是平庸之輩,正相反,馬謖其實是有兩把刷子的。最出名的是諸葛亮討伐南中叛亂時,馬大參謀給諸葛亮提出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戰略建議,使得諸葛亮在平叛的手段顯得高大上。而且,馬謖給諸葛亮提建議時,已經在諸葛亮身邊呆了不短的時間了,如果馬謖是個無能之輩,以諸葛亮的眼光,早就看出來並一腳踢出去了,根本不會等到街亭之戰時。

所以這是諸葛亮對馬謖親近賞識的人才情節。

綜上所述,種種原因加起來,諸葛亮對馬謖的賞識、信任和重用不是沒有道理的。

2樓:只是一粒星塵

因為他來自馬良那一家,都是賢人,加上曾經出過讓司馬懿賦閒的計謀,所以諸葛亮會相信他的能力。

3樓:柏晗愛分享

因為馬謖很有才能,和諸葛亮的關係很好,諸葛亮之前過他的建議。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年輕,諸葛亮想為蜀漢注入新鮮血液,當然會選擇他這樣的年輕人了。

紙上談兵同類成語,類似紙上談兵的詞語成語有

坐而論道 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華而不實 華 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畫餅充飢 hu b ng ch ng j 釋義 畫個餅子以解飢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類似紙上談兵的詞語成語有 坐而論道 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紙上談兵相對的成語與紙上談兵相似的成語

紙上談兵反義詞 埋頭苦幹 拼音 zh sh ng t n b ng 釋義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出處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現有這樣詩人在此 卻天天去紙上談兵。埋頭苦幹 m i t u k g n 生詞本基本釋義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褒義出 處 魯迅...

紙上談兵給我們的啟示,讀了 紙上談兵 這個故事你有什麼啟示

不能太依賴書上的知識,要動腦子,想策略 要有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 不要只說空話,要有真本事才成大氣!讀了 紙上談兵 這個故事你有什麼啟示 啟示 乙個人不能一味地空談理論,空談不 能解決實際問題。也告訴我們空談不能成為現實。紙上談兵典出自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