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裡抓來的魚,會跳是什麼魚?

2025-02-14 11:30:27 字數 3202 閱讀 6827

1樓:生活每天笑呵呵

可能是月鱧。

或南鱧。為廣溫性魚類,適應性強,生存水溫為1-38℃,攝食水溫為12-32℃,生長水溫為13-30℃,最佳生長水溫為15-28℃。有喜陰暗、愛打洞、穴居、集居、殘食的生活習性。

喜棲居於山區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溝塘等水體。性兇猛,動作迅速,為動物性雜食魚類,以魚、蝦、水生昆蟲等為食,在人工馴養條件下,喜食配合飼料和冰凍鮮魚。初次性成熟年齡。

為2冬齡,人工養殖的魚類為1冬齡,相對懷卵量為500粒左右。生殖期為4-6月,5-7月份為產卵盛期,繁殖水溫為18-28℃,親魚有配對、築巢、護幼的本能。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系,以上游相對較為多見。

生長較慢,個體不大,體重一般為250克左右;但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鮮美,並有生肌、活血等藥用價值,群眾喜愛勝於斑鱧,暢銷華南、港澳和東南亞。

地區。月鱧日伏夜出 ,白天潛伏在水草叢中,夜間出來活動覓食,其還喜跳躍,在流水衝擊的環境下會逆流上溯或跳離水面。月鱧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當水中缺氧時能將頭露出水面藉助鰓腔內的輔助器官呼吸空氣,不因水中缺氧而浮頭死亡,離水也能活較長時間,有利於高密度集約化飼養和活魚運輸。

月鱧個體重一般為 100 一 250克,最適生長水溫15一 30℃,水溫降到12℃開始不吃食,冬季寒冷多潛入洞穴或鑽入泥層中避寒越冬。

2樓:網友

鯰魚。這種鯰魚又名鬍子魚、塘鯴,顯著特徵是周身無鱗、體表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各有4根條鬍鬚,分佈廣泛,主要產於長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為最佳食用季節。鯰魚是肉食性魚類,其肉質細嫩少刺、美味濃郁,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營養豐富,尤其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3樓:匿名使用者

看起來有點像黑魚,但我覺得不是黑魚就是鯰魚,基本上就是這兩種。

在河邊看見魚跳躍什麼預兆?

4樓:昨天了不起

魚跳水面預示著你今天大概會有對未來投資的新打算。但你們的精神顯得不大好,有點疲累懈怠。你們在行車途中應當特別注意安全,尤其在夜間9點後,儘可能的早回家。

其實說魚跳出水面預示好兆頭的這種說法是屬於封建迷信的,魚之所以跳出水面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壓低,水體缺氧,魚要到上層氧氣相對多的水面來補充氧,所以夏天悶熱的時候,魚會有泛塘的現象。

魚跳出水面,是由於池塘中空氣不足的緣故,魚跳出水面來吸食空氣中的氧氣。這樣現象被稱為魚的"浮頭"。魚的浮頭現象,在冬季的夜晚和夏季雷電之後,最容易發生。

綠色植物只有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後才會放出氧氣,到了夜間也會吸收氧氣。水中的綠色植物也是這樣的,這會造成池塘缺氧。冬天到來的時候,由於水中的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也會分消耗大量的氧氣。

夏季雷雨時,水面溫度低池底水溫高。高溫的水向上公升時,池底的腐植質也跟著被翻起。這時候,腐植質要大量吸氧來加速分解,同時,又會放出大量的碳酸氣。

魚在水裡缺氧,又要忍受碳酸氣,所以浮頭。浮頭現象嚴重時會引起魚類的死亡。

大河裡抓來的魚,會跳是什麼魚?

5樓:網友

緣鱧、寬額鱧、馬鬃魚不一定對

鱧科 channidae 鱧屬 channa 肉食性魚類。

下圖為 緣鱧 channa gachua (寬額鱧) ,俗稱 南鱧、白邊鱧、大頭魚。

馬鬃魚 <>

體黑色或墨綠色,腹部灰黑色。奇鰭邊緣暗紅色或橙紅色,餘部分淡黑色。有的背鰭、尾鰭具灰白色條紋。

胸鰭略帶黃色,具黑色棧紋數條。體長可達20釐公尺,棲息在流動快速的溪流或靜止的溝渠,夜行性,可作為觀賞魚。

喜棲居於泥底多水草的水體中。白天隱居,夜間活動。主要攝食小魚蝦、昆蟲幼蟲等。

分佈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和臺灣省。

各水系。適應性強、離水經久不死。生長較慢,個體不大,常見個體體長一般不超過200公釐,但肉味鮮美,為產地常見經濟魚類。

6樓:花泥草欲飛

夢見好多魚,有一條魚跳到岸上你抓住了,後來你又把魚放進大河裡,那魚遊走了,你是要把它放生,說明你有一顆慈悲為懷的心腸。魚代表年年有餘,說明你會過上富裕的生活,這是好兆頭。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白天想到的事,晚上就會夢到,你是不是想吃魚了。

所以才會做這種夢。經常做夢也會影響睡眠,有時候做夢好累,夢到一些很稀奇古怪的東西。要想睡眠好,還是應該讓自己辛苦一點,這樣就會一覺睡到自然醒。

你不要相信周公解夢,上面很多解釋都沒有科學依據,還是要相信科學。

河裡的魚不停地跳是為什麼,魚為什麼跳出水面

7樓:馬大姐種地

河裡的魚之所以會不停的跳,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乙個是覓食,當水面有食物的時候,魚兒會從水中躍出。第二個是呼吸,當水體的氧氣含量低的時候,魚兒會跳出水面呼吸。

第三個是自保,當魚兒被天敵追捕的時候,會跳出水面逃脫。第四個是繁殖,部分洄游的魚兒需要跳過一些地方返回產卵地。 <

對於一些以昆蟲、小悶仔型鳥類和哺乳動物為食的魚而言,跳出水面是為了歲罩源覓食。這種魚具有一定的跳躍技巧,它們會先在水中把身體彎曲,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遊向目標並鑽出水面,這樣就能將獵物捕獲,不過其它時間不會跳出。

當水體中的氧氣含量較低的時候,有的魚會跳出乎態水面進行呼吸。這種情況一般在活水中不太常見,但在死水中會遇到,尤其是在夏天或連續的陰雨天氣,由於溫度較高或氣壓較低,導致水體的溶氧量下降,魚兒就會跳出水面呼吸了。

並不是所有的魚都能跳出水面,因此這也成為一些魚自保的方法。當它們被天敵等捕食者追殺的時候,可以短暫的跳出水面,這樣對於捕食者來說就找不到蹤跡了,等到再落回水中的時候,就可以向著別的地方逃跑,從而能躲過一劫。

很多魚具有洄游的特性,當它們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洄游到出生的地方進行繁殖,由於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複雜的地形,這個時候想要過去就只能通過不停的跳躍嘗試了。

魚在水裡怎麼跳躍?

8樓:惠企百科

魚在水裡跳躍是魚自身為了生存而產生的本能反應。

原因:1、覓食:食物是生存的必備要素,魚兒們因而開發出獨特的捕食技能。

發現獵物後,**的大鯊魚飛箭似地衝向獵物,成功捕捉後便藉著慣性高高躍出水面,而口中的獵物在落入水中之前就由於缺氧而喪失活力。

2、自保:魚兒在水中遭遇追殺時,為了自保,有些魚會跳躍到水面上,從而迷惑敵人,隱藏蹤跡,重新進入水中,往往可以改變逃生路徑,爭取逃生時間。

3、吸引異性:在魚類生活中,雄性嬉鬧活潑是吸引異性的一種方式。對於齒鯨、海豚、虎鯨和白鯨等群居型別的魚類來說,雄性魚跳出水面又鑽進水中,在水面激起波瀾,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吸引雌性。

請問這是什麼魚(在河裡撈的),請問這是什麼魚? 從河裡撈的

如圖 來 廣鹽性魚類源 雙帶縞鰕虎魚 學名 鰕虎魚科 gobiidae 縞鰕虎魚屬 tridentiger 魚類 下圖為 雙帶縞鰕虎魚 tridentiger bifasciatus 常生活於河口鹹淡水水域及近岸淺水處,退潮後棲息於水窪及岩石間隙的水中,也可進入淡水水庫和上游小溪。這條魚應該是斑馬魚...

這是什麼魚會咬別的魚嗎這是什麼魚會咬其他魚嗎?

如圖 應為 鯉科 cyprinidae 棒花魚屬 abbottina 魚類 下圖為 棒花魚 abbottina rivularis 俗稱 爬虎魚 沙錘 花裡棒子 體長,稍側扁。頭較短,吻短,前端圓鈍。眼小,側上位,眼間寬平。背鰭無硬刺,胸鰭圓鈍,均較短。尾鰭叉型。頭背部稍黑,體側具一不明顯的縱紋,其...

這是什麼魚,河裡釣到的,是在河裡釣到的,這是什麼魚?

我也沒有見過這種魚也不知道他是什麼魚對不起,好朋友。 麻麻魚,最多長這麼大,炸來吃美味 李龍飛行 不小得在升鍾哪個咔咔角角湖裡釣到的 是在河裡釣到的,這是什麼魚? 331湖光山色 這是泥鰍,為底棲魚類,棲息於河流 湖泊 溝渠水田 池沼等各種淺水多淤 泥環境水域的底層。晝伏夜出,適應性強,可生活在腐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