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溫柔的女人
所在的太陽系的範圍其實並不是很大,它們之間的距離,其實就像鄰居一樣,是很近的,執行過程中地球和太陽系有關係。
2樓:湛飛語
太陽系是個龐大的家族,包含著太陽,八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柯伊伯天體、彗星。
3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曾經科學家們都以為太陽系是宇宙當中最大的星系,直到後來才確定了是銀河系。可想而知太陽系的範圍是非常廣的。
4樓:克里斯蒂娜褲子
首先要知道,太陽就是宇宙中所有恆星裡算是很小的一顆了。由此可以想到,太陽系相較於宇宙其他星系也算是很小的乙個了。
5樓:銀子jj一公尺陽光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範圍有多大的這個問題,這個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知道而已,要科學家們去探索了,也不能說無限大或無限大。
太陽離地球有多大
6樓:健身達人小俊
太陽離地球有149597870千公尺,也就是149597870公里。地球不是沿著乙個完美的圓形軌道環繞太陽旋轉,所以日地距離不是乙個常數。不過,地球的公轉軌道是乙個偏心率很低的橢圓形,接近於圓形。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乙個常數,與參照系的選擇沒有關係,其數值恆定為299792458公尺/秒。然後把光速乘上一年的時間,這就是光在一年所做餘走過的距離,即1光年,其大小約為萬億公里。因此,日地的辯念平均距離用光年表示就是光年,或者光年。
攜胡困。
太陽系的範圍是怎樣的,範圍有多大?
7樓:覺覺淺說教育
太陽系的範圍比較廣泛,還有8大行星。
科學家們對太陽系的範圍達成的共識,是太陽系從太陽開始到冥王星軌道,它的半徑約達到60多億公里,那麼太陽系的直徑推算大約120億公里。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新的更先進射電天文望遠鏡誕生,以及天文學家對太陽系的進一步探索,最後人們發現,太陽系的邊界遠不止這些,也就是說太陽系的直徑遠遠大於120億公里。
在太陽系中既存在明物質,也存在暗物質所不為人知,那麼太陽系的範圍將會更大。讓人思考冥王星以外的空域裡有什麼呢?據射電望遠鏡達爾文號和伽利略太空望遠鏡觀測,在冥王星以外的空域,發現還有一條小行星帶,比太陽系裡面的小行星帶規模要大很多,但如此看法和推論太陽系的範圍又擴大,至少達到100億公里之遙。
現在的科技太空探測能力還遠達不到這種地方。相信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將會對太陽系的範圍逐漸的揭開神秘的面紗。
8樓:韓老師的英語小課堂
很有意思的是,「太陽系」這個概念是一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發現太陽也是一顆恆星的時候,它才成立。在此之前,甚至天文學家們還認為,我們看到的日月五星範圍基本就是整個宇宙,恆星只不過是外面距離很近的一層球殼。
換句話說,在一開始我們認為太陽系甚至整個宇宙範圍都是很小的。所以到了哥白尼之後,我們才開始討論「太陽系」的大小。
當然從古希臘開始,對於地球大小、對於太陽月亮距離的研究,就在不斷地拓展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發現這個世界的大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太陽系,顯然是應該受到太陽引力作用控制之內的。問題就在於引力作用,是一種長程作用力,它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也就是說在很遠的距離上它仍然是存在的。
這就給我們如何定義乙個恆星系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大約是光年。如果按照平均的勢力分配來說,太陽系也可以分到2光年。
如果沒有其他的恆星存在,那麼在很遠的距離上,小天體仍然會受到太陽的影響。由於其他的恆星存在,小天體的執行就會受到多個恆星的影響,也就是恆星系統的定義是模糊不清的。
有人認為,如果有其他恆星「路過」會引起太陽系邊緣的冰凍小天體被拋入到太陽系內部,形成大量的彗星。
我們傳統上的定義,太陽和九大行星或者八大行星,只是就行星而言。當然有的天文學家認為,據一些小天體的執行,在冥王星軌道之外比較遠的地方還有另外一顆大行星,如果得到證實的話,也許太陽系又將恢復九大行星?
冥王星降級本身就是對於太陽系認識的公升級,因為冥王星,和更多的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小天體,屬於理論上的柯伊伯帶;還有更遠處的奧爾特雲,是由上百甚至上萬天文單位範圍裡的許多冰凍小天體構成的。包括新視野號衛星在內的許多新的研究正在致力於探索他們的情況。
所以天文學家們對於太陽系大小的定義實際上也有不同的意見,是按照已經發現的小天體範圍來規定太陽系、按照太陽風(vs恆星風)影響的範圍,還是按照引力影響的範圍,都有各的說法,也各有各的道理。至少我們知道太陽系比我們以前想象的要大得多,不僅宇宙藏著無數的秘密,就連我們的太陽系也有很多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
9樓:網友
首先,我們最外層的行星海王星的軌道大約是45億公里。這是乙個奇怪的數字,所以我要引入乙個距離單位叫做天文單位(au),它的定義是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是億千公尺。這樣算起來,海王星距離太陽有30個天文單位(或者說比我們離太陽遠30倍)。
但是太陽系並沒有在海王星結束,除了海王星,我們還有冥王星。由於其高度偏心的軌道,冥王星有時距離太陽近50個au。
但即使冥王星也不是太陽系的盡頭。太陽系還有盤旋在海王星上空的柯伊伯帶,它類似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但要大得多。你注意到柯伊伯帶和冥王星所處同乙個區域嗎?
這是冥王星被從行星身份降級的其中乙個原因,有人認為它只是柯伊伯帶的另一塊岩石。
那麼,太陽系到底在**結束呢?你可能一直在關注旅行者1號的最新訊息。有些人認為旅行者1號離太陽系的邊界非常近。
它目前位於乙個叫做日球層的區域,距離太陽大約120多個au。許多人認為日球層是太陽系的外邊界。這是太陽系的終結嗎?
有這個可能,但也許不是。也許再過幾個月,我們就需要重寫這個答案,把太陽系外邊界的任何新發現都包括進去。
所以根據目前的探索結果,太陽系模型估計其直徑約為120天文單位。
我們的太陽系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我們不可能建立乙個模型或按比例繪製它。我所見過的最好的描述(也非常有趣)是在比爾·布萊森的書中,這本書是關於幾乎所有事情的簡短歷史。
如今的天文學家可以做到的最令人驚奇的事情是,如果有人在月球上劃一根火柴,他們就能發現耀斑。從遙遠恆星最微小的跳動和搖晃中,他們可以推斷出那些遙遠得看不見的行星的大小和特徵,甚至潛在的宜居性。想象一下,這些行星是如此遙遠,以至於我們要坐著宇宙飛船花上50萬年才能到達那裡。
設想一下,天文學家自1951年來用天文望遠鏡捕從太陽系以外捕捉到的輻射總能量僅僅只有,用卡爾·薩根的話說,「不到乙個雪花的『撞擊』地面的能量」。
反正吧,只要天文學家有決心,宇宙中沒有多少東西是找不到的。所以為什麼在1978年以前沒有人注意到冥王星有一顆衛星呢,因為他們沒仔細找唄!
言歸正傳,太陽系的範圍是學校教錯的東西之一。太陽系並不以矮行星冥王星而結束。
10樓:厙月華
從銀河系角度來說,我們的太陽不過是獵戶座懸臂內的一顆普通黃矮星,直徑僅為139萬公里,但是整個太陽系的範圍卻比我們想象的要廣闊的多,大部分人一直以為太陽的日球層頂便是「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因為在這個範圍,是太陽風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而實際上日球層頂並不是太陽的邊緣。
目前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太陽系的邊界是以太陽的引力束縛為界線的,也就是奧爾特雲範圍。
奧爾特雲是乙個包裹整個太陽系的球體雲團,由眾多的彗星組成,它們是早期太陽系形成時,外圍留下來的剩餘物質。
我們知道太陽系來自於一場46億年前的星雲坍塌,坍縮之後太陽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其他則形成了八顆行星和上百顆衛星以及數不清的小行星,而柯伊伯帶以外的空間物質便形成了奧爾特雲,在這裡,彗星們依然能受到太陽的引力影響,因此科學家定義為奧爾特雲就是太陽系的邊界。
11樓:網友
關於太陽系的範圍有多大,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準確的答案。……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對於太陽系外圍部分我們至近沒有進行過完整的科學探測。
說到太陽系的範圍,是隨著我們對太陽系的認識逐漸深入而逐漸擴大的。
1,五大行星。
最初,我們只知道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於是,我們認為太陽系最遠到達土星的單位。
2,天王星和海王星。
後來,勒維烈與亞當斯發現了天王星,太陽系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在此基礎上,海王星又被發現了。……太陽系的範圍再次被擴大。
3,冥王星。
在1930年代,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太陽系的範圍被擴大到最遠50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被定義為乙個天文單位)。
4,柯伊伯帶。
冥王星的發現,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的最外圍。
柯伊伯帶包含大量矮行星和小行星,它的發現將太陽系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5,奧爾特雲。
在柯伊伯帶以外,據說還有乙個結構,叫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包含著大量彗星等天體。它的範圍據說達到半徑一光年以上,它的外圍就是太陽系外圍極限。
但是,由於對於奧爾特雲的相關科學探測還不完善,因此對於奧爾特雲的性質及範圍,目前來說還沒有準確的定義。
因此,關於太陽系到底有多大範圍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
12樓:哭泣的海豚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和哈雷彗星。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執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週期比較長。
若以海王星作為太陽系邊界,則太陽系直徑為60個天文單位,即約90億千公尺,約為一光年。若將彗星軌道(奧爾特雲)計算在內,則太陽系的直徑可達6-12萬個天文單位,即萬億千公尺,約為光年。
太陽系的範圍究竟有多大?
13樓:阿文說教育
太陽是一顆恆星,以它的傑出的能量在它的周邊建立了乙個大家族。在這個家族裡,除開我們的地球以外,還有8個大小不一樣,各有特色的行星和幾十個衛星;有不計其數的小行星;有形狀獨特的彗星;還有成千上萬的流星和塵埃物質。太陽是它的家族的頭領,全部這種家族的組員都以太陽為核心奔騰不息地轉動著,構成乙個井然有序的系統,稱之為太陽系。
傳統觀點一般覺得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軌道就算是太陽系的邊沿了,但具體上海王星的軌道距離太陽均值僅有45億公里(約30個天文單位),在海王星的軌道以外,還有許多 柯伊伯帶天體,海王星的軌道之內,只能算得上太陽系的核心。
柯伊伯帶距離太陽有數以百計天文單位,邊緣距離太陽最少有700億公里,光太陽風能夠抵達的地區,就遠達最少120-160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約180-240億公里,傳送於1977年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儀航行了41年的時間,跨越了200多億元公里的距離,才剛到達太陽風輕拂的界限邊緣。
可是在太陽層頂和柯伊伯帶以外,還有奧爾特雲,儘管早已確定奧爾特雲是存在的,可是科學家們對它依然所知很少,現階段對它的定義是乙個假定包圍著著太陽系的圓球雲團,它就好像太陽系的外殼,這兒擁有許多的小彗星,科學家廣泛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光年前產生太陽系的星雲殘留物質,因而這塊雲團被覺得是「太陽系之母」。
奧爾特星雲的範圍非常大,直徑可以達到兩億光年,距離太陽可以達到5-10萬個天文單位,早已拓寬到距離最近恆星比鄰星的1/4處,假如用它來考量太陽系範圍的話,那太陽系的規模真的是太令人震驚了。
但是科學家們往往以太陽風能夠抵達的最長距離來作為太陽系的邊沿,由於再向外的話,就歸屬於星際物質存在的空間了,假如以此來考量太陽系的大小,那麼太陽系的直徑將最少是400億公里,但是範圍的轉變也非常大,由於太陽風在不一樣方位上輕拂的距離區別是挺大的,在太陽系前行的角度上,太陽風的邊沿距離我們約200億公里,可是在背向太陽系前進方向上的太陽風則是這種距離的數倍,因此想精確測量和定義太陽系的範圍有多大還真不是很容易的事兒啊。
地球如果離開太陽系,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執行軌道是否會受影響
太陽系共有來九大行 自星,九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執行軌道,並各自按照自己的執行軌道永久不停的圍繞太陽執行。如果假設地球脫離太陽離開太陽系,必然導致太陽系引力突然混亂,引起剩餘的八大行星偏離自己的執行軌道,甚至發生碰撞損毀,由此造成更大的混亂和行星毀滅。如果地球離開太陽系,系內的其他行星的執行軌道會有什麼...
太陽系大小,太陽系星體大小對比圖,來看看地球到底有多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雖然它只是一顆中小型的恆星,但它的質量已經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5 餘下的質量中包括行星與它們的衛星 行星環,還有小行星 彗星 柯伊伯帶天體 外海王星天體 理論中的奧爾特雲 行星間的塵埃 氣體和粒子等行星際物質。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的總表面面積約為17億平方千公尺。太陽以...
太陽系的起源是什麼,太陽系的起源
太陽也有自己的系,那就是太陽系,而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那麼,太陽的起源究竟在 呢?我們可能從一些科普書上有個大概的了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系統地了解一下太陽系的起源吧。1543年,波蘭科學家哥白尼在 天體執行論 中提出了日心學說。隨後,哥白尼的這種無畏的科學精神一直在鼓勵著人們對太陽系的認知和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