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旭日東昇
今年的農曆二十八號我們到奶奶家過年。奶奶家住在巢湖市含山縣仙蹤鎮大季鄉,那可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裡過年的習俗和我們蚌埠大不相同,下面就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那兒的乙個習俗是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寫對聯,很多人都會寫一手好毛筆字。當天晚上,我爸爸就寫對聯,對聯要有橫批、豎批,每扇門上都要貼一幅對聯。到了大年三十的早上,將對聯貼在門上。
奶奶家正門上的對聯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還有乙個習俗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當人們不再外出的時候,關好門,將兩條封門條交叉貼到門閂上,封門條上分別寫著:2005年關門大吉。2006年開門大發。
初一早上,家中乙個人要早早起床,刷好牙、洗好臉、梳好頭髮,然後將大門開啟,放鞭炮,迎新年。
還有吃年飯在蚌埠要是中午全家到齊就中午吃,晚上全家到齊就晚上吃。可這邊不是這樣的,下午兩三點鐘吃年夜飯。吃飯前要到村頭小廟去送香,還要在家裡點兩根蠟燭、燒三根香。
飯菜可豐盛了,有雞、鴨、魚、肉。就是魚不能吃,因為年年有餘嗎!
我奶奶家過年的習俗還有許多許多,我下次再介紹給你們聽吧!
寫一寫家鄉過年的風俗
2樓:-莫辭
掃塵 :「二十四,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姿飢如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肢高載見於西晉周處跡啟的《風土誌》: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 :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貼春聯 :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放爆竹 :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我家的吊蘭寫作文,我家的吊蘭寫作文 100
奧利奧奡 我家有一盆吊蘭,是媽媽前年買的,擺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吊蘭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綠的,而且又細又短,幾個星期後,野葉子長大了,就變成深綠的,但是它非常細,非常長,葉子上還有兩根白色的葉脈。葉子繼續長,它根部就會生出一根小莖,小莖上又長葉子,小莖和葉子可以剪下來,然後移植到其它地方,又可以長出新的...
怎麼寫作文,怎樣寫作文,寫作文的技巧
首先,作為曾經也為作文頭痛的筆者,也和大家一樣,首先就是頭疼題材。寫那種老題材吧?好像不新穎,寫那種新穎的吧,貌似也沒什麼可寫。這裡糾正大家乙個觀點,就是不寫以前寫過的題材。關於題材,如果實在是想不到要寫什麼,你可以就寫那幾個老題材,例如,送傘 考試失敗,父母 同學 鼓勵我 的題材。雖然這些題材看起...
過年習俗的作文 左右,過年習俗的作文 500字左右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畫準備。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裡,親人 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遊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