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先生在他的散文《月是故鄉明》中有提到過一次蘇東坡,原句是這樣的「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這句話不是來自於詩詞,而是蘇軾蘇東坡寫的《赤壁賦》。這篇文章我在高中語文學過,不知道現在還收錄在教材中沒。
該句出自《赤壁賦》的第一段,原文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樓:新左右
月是故鄉明」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
月夜憶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樓:皎月
月是故鄉明是杜甫的詩句。
出自《月夜憶舍弟》
原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滿意記得一下。謝謝。
月是故鄉明前一句是什麼 月是故鄉明原詩及譯文
4樓:金色盛典歷史
1、月是故鄉明前一句:露從今夜白。
釋義: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出自杜甫《月夜憶舍弟》。
2、《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乙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月是故鄉明」出自哪首詩?
5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
問題描述:是不是杜甫寫的?原文是?
解析: 月夜憶舍弟。
杜 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杜甫瞎旁有四個弟弟:穎、觀、豐、佔,這時只有杜佔隨著地,磨旦橡其他三個散居在山東、河南。
這首持抒發了詩人對諸弟及家鄉的懷念。感嘆由於戰亂而造成的兄弟離散,無家可歸的悲慘遭遇。"月是故鄉明"句,頗道人之思親戀鄉之意。
李杜詩選》:"此二句妙絕古今矣。其原始從江淹《別賦》'明月白露'一句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
杜臆》:"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鄉之明,憶在故遲段鄉兄弟故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也。"
月是故鄉明的準確意思,月是故鄉明的意思
月是故鄉明復。故鄉的月亮未製 必比他鄉的月亮更明,他鄉的月亮也未必就比故鄉的月亮暗。可關鍵的是,在 遊子 的心裡,這個月亮就並不只是那乙個冰冷的只會反射光線的球體,在它的上面更多的凝聚了遊子所思念的一切。看見了月亮,就不由想起家鄉的父母 妻子 兒女 親戚 朋友,甚至小貓小狗 小花小草等等。家鄉的那小...
3月是故鄉明課文寫了什麼,月是故鄉明課文3,4自然段寫作者童年趣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月是故鄉明,課文寫了作者小時候在家鄉玩耍所見的山 水 月美景,離鄉之後所見之月遜色於家鄉之月,作者借月亮來寄託離鄉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月是故鄉明課文3,4自然段寫作者童年趣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好,表達了作者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月是故鄉明課文3,4自然段寫作者童年趣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
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引用了杜甫的詩句月是故鄉明這有什麼作用
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使我們深刻的感覺到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月是故鄉明,描繪了作者小時候在家鄉的月夜度過的美妙生活,在柳樹上捕蟬,在湖邊玩都是作者對童年生活以及對家鄉的美好回憶。作者筆下的月夜是活潑的,歡快的,富有童趣的,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使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中,...